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管彦波
释义

管彦波,1967年6月生,中国云南宣威人,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日本アジア経済文化研究所顾问,国际通商战略研究院理事,中国稻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艺术人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学会理事。现任职务: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 民族地理学、 东亚稻作文明史、中国民族历史地理、民族聚落形态与社会组织结构。

个人独立完成的专著:

《云南稻作源流史》,民族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获2009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10年第七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三等奖)。

《文化与艺术:中国少数民族头饰文化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5月版。

《中国西南民族社会生活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版(获2004—2006年度中国民间文艺学术著作三等奖)。

《中国头饰文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民族地理学》,收入首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4月版。

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著作:

《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和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调查·苗族卷》,民族出版社,1999年。

《中国饮食史》(卷6),华夏出版社,1999年。

《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年(2001年获第五届国家图书提名奖及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追加奖)。

《中国少数民族禁忌大观》,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年。

《中国民族史研究60年》(参与南诏史和侗族史的撰写),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与他人合作编撰的工具书

《中国军事大辞典》,海南出版社,1992年。

《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年(1999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中国历史大辞典·民族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

责编著作:

《中国社会科学总目提要》,梅小傲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已刊发的学术论文:

1989年

《禄村农民的消费心理和忧惧心理》,《楚州今古》,1989年第2期。

1990年

《佛教禅宗兴盛于大理的复合因素》,《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

1991年

《南诏文化积淀中的一种积极因素——拟唐试论》,《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

《南诏商业交换关系简论》,《云南社会科学》,1991年第5期。

《南诏对爨地的征服及其别都拓东的设置》,《昆明社科》,1991年第2期。

《唐初西洱河蛮的原始习惯规范》,《民俗研究》,1991年第1期。

1992年

《试论南诏的军事制度》,《思想战线》,1992年第2期。

《南诏社会生活史管窥》,《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

《南诏饮食文化简论》,《云南学术探索》,1992年第3期。

《略论瑶族头饰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2年第6期转载)。

《梁启超的民权思想》,《晋阳学刊》,1992年第4期。

《明清大理僧人类型及其心态》,《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3年第1期转载)。

1993年

《试论南诏多源与多元的文化格局》,《民族研究》,1993年第2期。

《试论苗族头面服饰及其文化意义》,《广西民族研究》,1993年第2期。

1994年

《民族社会生活史基本理论要论》,《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生活史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民族研究动态》1994年第3期。

《试论南诏官制》,《中国民族史论文集》(3),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4年。

《一部独创性的民族政治学——〈民族政治学〉一书评价》,《民族研究动态》,1994年第3期。

1995年

《民族学与地理学的历史亲缘关系》,《云南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族研究》1995年第6期转载)。

《关于民族地理学的概念及其实用价值》,《黑龙江民族丛刊》,1995年第2期。

《略论民族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贵州民族研究》,1995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地理》1995年第9期转载)。

《非洲民族地理分布》,《地理知识》,1995年第3期。

《南诏经济文化类型探微》,《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南诏社会历史与文化研究述略》,《民族研究动态》,1995年第3、4期。

《中国少数民族头饰文化的社会功能》,《民族研究》,1995年第6期。

《中国少数民族发髻说略》,《广西民族研究》,1995年第2期。

《头饰与人生礼俗》,《民俗研究》,1995年第1期。

《少数民族头饰中的图腾遗迹》,《云南民院学报》,1995年第3期。

《中国少数民族头饰文化的多维属性》,《中南民院学报》,1995年第3期。

1996年

《民族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内容》,《云南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地理》1996年第9期转载)。

《中国民族地理分布及其特点》,《民族论坛》,1996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地理》1997年第1期转载)。

《民族头饰发生的思维基础与社会基础》,《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民族头饰与舞蹈艺术》,《民族艺术研究》,1996年第4期。

《头饰:来自幽深的精神世界的符号》,《民族团结》,1996年第3期。

《额与眉之饰》,《民族团结》,1996年第11期。

《西南民族饮食的社会层次与饮食观念》,《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5期。

《天然食库:西南民族饮食的物质基础》,《民族》,1996年第9期。

1997年

《西南民族服饰文化的多维属性》,《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7年第3期转载,获年度期刊优秀奖)。

《西南民族服饰文化的社会功能》,《四川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民族服饰:辨族别异的一种文化符号》,《民族大家庭》,1997年第1期。

《民族服饰:一种可供解读的“典籍”》,《民族大家庭》,1997年第1期。

《人类的自残性装饰》,《百科知识》,1997年第8期。

《中国各民族首饰物概说》,《青海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

《中国少数民族头饰艺术美论》,《民族艺术研究》,1997年第6期。

《腰带:束缚与装饰的统一》,《民族团结》,1997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01年第2期转载)。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民族头饰艺术的美学特色》,《宁夏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西南民族聚落的基本特性探微》,《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族研究》1997年第12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8年第2期转载)。

《西南民族聚落的形态、结构与分布规律》,《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

《西南民族聚落的背景分析和功能探究》,《民族研究》,1997年第6期。

《瑶族头饰:一个独特的价值实体》,《民族》,1997年第5期。

《“蛇”食与“鼠”食》,《民族》,1997年第3期。

《火塘:西南民族文化的传承场》,《民族》,1997年第4期。

1998年

《民俗学与民族社会生活史》,《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年第2期(获年度期刊优秀论文2等奖)。

《民族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宁夏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地理》1998年第7期全文转载)。

《礼仪圈中的西南民族服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傣乡虫宴》,《旅游》,1998年第3期。

1999年

《关于民族社会生活史方法论的探讨》,《学术月刊》,1999年第3期。

《西南民族的住宅类型与建筑结构》,《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五四”故事:他们把生命永远铸进世纪之初》,《民族团结》,1999年第5期。

2000年

《西南交通古道考》,《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第2期。

《“巢居”与“穴居”:西南民族住宅形成与演进的两种途径》,《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2001年

《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上)》,《历史教学》,2001年第8期。

《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下)》,《历史教学》,2001年第9期。

《影响西南民族聚落的各种社会历史与文化因素》,《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第2期。

《民族聚落分类散论》,《思想战线》,2001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3期转载)。

《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南方民族地区的宗教渗透与侵入》,《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古滇文化:涅磐凤凰——由抚仙湖古聚落遗止所想到的》,《科学中国人》,2001年第5期。

2002年

《民族文物:一个涵盖面极广的概念》,《中国文物报》2002年11月15日。

2003年

《中日稻作文化比较研究――以照叶树林文化为分析框架》,日本名古屋大学国际开发研究科印,2003年4月。

2004年

《稻作农耕祭祀中所反映出来的各种神灵观念》,《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4期。

《稻作农耕技术的演进——一以云南稻作为例》,《古今农业》,2004年第3期。

《试论东北朝鲜族的稻作》,<东北アジア朝鲜民族の多角的研究>,樱井龙彦编。

2005年

《论隋炀帝对边疆地区的开拓与经略》,《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谷魂信仰:稻作民最普遍的信仰形式》,《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

《百余年的南诏史研究述评》,收入《中国民族研究年鉴2005年》,民族出版社2006年。

《隋唐以前的云南稻作》,《历史与民族——中国边疆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社科文献出版社,2005年3月。

2006年

《简论隋文帝的治边思想与治边措施》,《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2期。

《唐朝与边疆民族政治联系的两种主要途径:册封与和亲》,《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第2期。

《一部值得推荐的文化学著作》,《中国民族》2006年第4期。

《拔河之源:中国古代拔河简介》,《读卖新闻》(日文)2006年5月30日。

《徐霞客对西南民族聚落地理的考察》,《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简述唐对边疆民族事务的管理》,《昆明社科》,2006年第4期。

《论〈徐霞客游记〉的民族地理学研究价值》,《辽宁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地名的民族历史地理学解读》,收入《蒙元史暨民族史论集——纪念翁独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1月。

《失地农民上访:问题、成因与对策——以长春、吉林、延吉三市为例》,《河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与张时飞、段启增、闫雷合作完成)。

《唐朝的边疆局势及御边戍守体系的变化》,《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6期。

2007年

《论唐代中原与边疆地区多层面的文化交流》,《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第4期。

《地名与民族地理分布》,《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中国拔河的起源及其流变》(中、日、韩文),收入韩国灵山大拔河保存委员会编:《灵山纲的足迹》,2007年3月韩国出版。

《“纪年翁独健先生诞辰百周年座谈会”述要》,《民族研究》2007年第1期。

2010年

《试论唐朝在边疆民族地区推行的羁縻府州制度》,《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第2期。

《关于民族地理学学科体系建设中相关概念的辨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地理》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

《民族的环境取向与地方性的生态认知》,《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民族大迁徙的地理环境因素研究——以中国古代民族迁徙为考察的重点》,《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美洲民族构成及地域分布》,《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民族地理学:新兴边缘学科的构想》,社会科学报/2010 年/12 月/9 日/第005 版。

2011年

《中国古代狩猎岩画的民族学解读》,载《民族学报》(第八辑),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8: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