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官坑村 |
释义 | 1 浙江省云和县云和镇官坑村云和县云和镇官坑村坐落在美丽的云和湖的北岸,村里300多年历史的慧云寺更是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和香客,可出入一直靠一艘只有25个客位的渡船。不过这种局面今后将改变,这里将建起丽水首座景观悬索桥,不仅方便大家出行,还将成为云和湖上标志性建筑。 2 广东省平远县中行镇官坑村官坑村委会(guān kēng cún wuǐhuì)属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中行镇,在中行街北面4公里处。东接快湖番坑里,北接八尺甜畲,南接下村珠宝圹,西接中行干七、合华。面积约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0多亩,山地面积9585亩。下辖6个村民小组:石苑、平安畲、昂天湖、上官坑、下官坑、银岭。每个自然为一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平均年收入3279元。村委会建在上官坑自然村。 官坑原称“乾坑”,传说清朝年间当地有位读书人做过县“师爷”,因而当地人将“乾坑”谐音为“官坑”,认为是出做官人的地方。1960年以前隶属快湖大队,1984年隶属中行乡,1987年设村民委员会,1989年设管理区,全村176户681人,全是汉族,讲客家话。村所辖6个自然村分散在相邻的6处山坑或山窝,农产水稻为主,兼种油茶、食茶、花生、沙田柚、李子及养鱼。石苑村有高铕稀土,铕含量达千分之二点六。盛产茶油,银岭出产的茶叶远近驰名,钦之醇甘盈喉,余味不尽,银岭自然村有千多亩山地,曾开发为密李种植基地,近年发展为油茶基地。设有小学一所,教师1人,学生10人。 各个自然村已通公路,其中昂天湖自然村通往村委会及村委会通往中行墟镇政府的公路,于2004年冬硬底化,各自然村都有供销小店,经营村民日常生活商品。 6个村民小组分别有6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为一个村民小组,共有4个居民点。 石燕自然村,又称“石燕茅”,村名系历史沿用。在村委会北4公里地形为高山上的深山窝,村西北面与江西省上黄地交界,有44户193人,耕地250亩,一条小溪自北向南从村中流过,将村子分为东西二半,西边住的人家全姓易,称易屋,东边住的人家全姓陈,称陈屋。房屋都建在溪两边的半山坡上,多为砖木结构。村子周围大山环绕,山高林密,种植水稻为主,兼种木薯,烤烟及养鱼。山上分布有较丰富的稀土资源,稀土含量高。1990年前后,有些地方曾被开采,因水土损害山下的农田,后被禁止。 昂(仰)天湖自然村,在村委会北1.5公里,地势为半山坡上的山窝,村名历史沿用。村北面与石燕接壤,地势宽阔,日照长,阳光足。有7户25人,耕地50亩,以种水稻为主,兼种花生及养鱼、养蜂、民房为砖木结构。 平安畲自然村,在村委会西北1公里处,村名历史沿用。地势为高山窝,北与石燕村交界,东与昂天湖相邻。18户78人,耕地190亩,鱼圹10亩。主种水稻,兼种花生、养鱼。村中旱田多,耕作用水全靠从石燕和昂天湖两地引来。 上官坑自然村,是官坑村委会所在地,与下官坑共为一条山坑,在山坑上半部份。村北面与平安畲和昂天湖接壤,村西面有小溪从山脚流过,东面为水田和民房。民房多为砖木结构,依山而建。近几年建水泥钢筋房多,建房用地逐渐向村中心扩展,上半村人家全姓刘,下半村人家全姓张,共33户115人,耕地100多亩,鱼圹8亩。一条公路北通昂天湖,南经下官坑至中行街,在在2004年冬水泥硬底化。 下官坑自然村,村委会南0.5公里,与上官坑共条山坑,在山坑的下半坑,北与上官坑接壤。村子地势东高西低。西面有小溪从山脚流过,东面是农田和民房。村子周围山林茂密,山上多竹、松、杉和其它杂木。26户109人,种水稻为主,兼种花生、西瓜、烤烟。房屋多为砖瓦平房,近几年混凝土结构的楼房逐渐增多,村中有小学一间,教师1人,在校学生10人。 银岭自然村,村委会南2公里处,又称“麻岌上”。因当地一座高山种植的全是油茶树,每年茶树花开季节,满山呈银白色,故名银岭。又该村古时大量种麻,便称“麻岌上”,北与下官坑接壤。地形为山坑,山坑旁又分叉出几个山坑,呈鱼骨形状,房屋多建在半山坡上,均为砖瓦木结构平房。45户173人,耕地190亩、鱼圹10亩,种植水稻为主,兼花生、木薯、柚、李、橙、盛产茶油、茶叶。因地势高,窝又深,土质纯黄泥,加上制茶有传统工艺,故所产茶叶味甘而醇,成为当地有名土产,每年将近产茶季节到时,茶叶即被订购一空。1990年前后,村中长圹、樟子坑一带山地曾被开发为县密李生产基地。2005年底,镇政府引进外资,在当地开发良种软枝高产油茶种植基地1500亩。 领导机构 支部书记、主任:张永光 负责全面工作 副主任:陈义达 分工:负责文书、档案、调解工作 委员:刘宗平负责民兵、青年、治保工作 官坑村2008—2010年工作计划 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和村党支部换届工作已圆满结束,为进一步增强村两委干部干事的责任意识和勤政为民的服务理念,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促进全村和谐稳定发展。 经村两委班子研究出2008—2010年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党章和国家法律法规,在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 二、任期内引进经济项目至少两个,发展以绿色崛起为主的经济林产业,计划引进老板开发村委会东北边的山林1000多亩,实现村级经济零的突破,争取使村民人均收入增长6%以上。 三、认真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提高党员群众的文化道德水平;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全面完成计划生育“四术”任务,考核达标;任期内实现文明村创建达标,文明户总数达90%以上;遗体火化率达100%。 四、增强法制观念,带头依法行政。善于示范引导,说服教育,提供服务,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村民团结互助,争创“平安村”,让村民们安居乐业。任期内不发生党员参与“六合彩”赌博活动,不发生恶性事件和集体上访案件。 五、任期内为村民办好事六件以上。主要包括:(1)在2008年内完成石苑公路路间铺筑;(2)解决银岭公路遗留问题,(3)解决部分圳道三面光工程;(4)2010年完成有线电视普及,解决村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5)力争在任期内完成银岭公路硬底化工程及上、下官坑自来水工程。 六、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做好发展党员和培养后备干部的工作。 每年培养1名以上的后备干部,发展2名以上的入党积极分子。 3 福建省漳平市溪南镇官坑村漳平市 溪南镇 官坑村位于溪南镇西北面,村部距镇政府12.5公里,全村分为7个自然村落(即官坑、中福、龙仔头、贵溪、目官坑、考垅、芹菜洋等)15个村民小组;人口1800人。村部位于官坑中心部,小学完小建制。官坑村南与朗车村相邻;北与新桥镇义宅、坂尾村接壤;东邻长荣、南柄村;西与大山村交界。全村土地面积55311亩,其中耕地面积1680亩,林业用地38470亩,国有林地7477亩。 官坑村原名高兴村,开埠1000年以上,现居住人口以陈姓为最大姓,“陈瑞”有文字记载入居于宋未元初,明清鼎盛,是本镇下河、朗车、象湖镇下地、土坑村及新桥镇石码陈姓的始祖地。张、玉、黄、刘姓亦世居于此。 官坑村历来重视子女教育,历史上多人考上进士举人,代有人在政府任职,保存有“石龙旗”十多根。恢复高考以来,考上中等专业学校以上400多人,外出工作遍布闽南、广东等全国地。 安徽省萧县官坑村 安徽省萧县官坑村,位于萧县大屯镇北,与萧县酒店乡相连,村部距镇政府2公里,全村有两个自然村组成(王官坑村 董屯村),人口为1500人,拥有小学、初级中学各一所,另村有个体商店、饭店等个体户,养殖鸡、鸭等养殖户等 4 江西省婺源县段莘乡官坑村一、 建村历史 1、地理位置:是皖南赣北交界的偏僻大山村。东至官坑口旧址;南至江村、中村、忤头山大降;西至卢坑岭、岭脚山大赛降;北至觉岭山大降。 2、村落名称由来:自唐德宗朝洪经纶于公元783年后,与子全游迁徙婺源官源(今官坑)居之,来由是以官名地也,有寓意儿孙代代像观察史洪经纶一样加官进爵,连绵不断。 3、建村时间:传说俞、朱、韩三姓较早,自洪姓迁后逐步衰落,可惜均已迁走,但有旧址存在,固其三姓无存,无法查考。故只能以洪姓为始,即公元783年为迁居始,距今1220多年。 4、 始迁者:洪经纶 5、姓氏构成、人口、规模:洪、汪、宋、黎、吴、叶、程等,历史上是千烟之列,现存369户,人口1500多人。 二、 村落构成: 1、自然村名称:上村、下村、官坑口(做港电时迁走)、韩村(历史上已迁徙别处)。 2、生态环境:面积33120亩,层层青山环抱着现在的村庄,觉水和桃溪两河串村而过,在庙基处合二为一,流向官坑口与裔村河流汇入高山平湖,是其最大的水源。有樟、檀、松、杉、桂、枫、石。后龙山中古石、古栗、古松、古株多得无法计算。青水口还有一株数人合抱的“接宾石”。本地山林很多,适合各种动物栖息。有各种毛色不一、大小不等的山鸡,还有四季皆有的侯鸟燕子在东边山燕窝石处定居,嘛雀、山麻雀、青蒿、杜鹃、画眉、黄莺、翠鸟等比比皆是。野猪、貉猪,野兔、山猫、黄鼠狼、罗燕、狗熊、山羊、松鼠。。。。。。等成群出没。 三、 村落建设: 1、建筑型制:洪经纶大墓心古坟一座,面积29.9*19.4=566.48平方米,是始祖连续数代的较大坟墓,有数十人之多。青莲庵面积577.67平方米,有600多年历史。还有洪氏、觉山、允钦、庆治、仁义等公祠,汪姓上下门厅屋、水口祠堂。石桥多座,八角亭、兴义角、亭楼、觉祠巷,五昌庙三处(觉岭脚、官坑岭、冷水坑)古亭多个。 2、现存:青莲庵、始祖坟、八十桥、青云桥、报恩桥、昌午桥、石桥湾桥、双坑口桥、朱尔桥、洪禄桥、公山桥、水板桥、白菜桥、桃溪、泥潭桥、朱尔亭、下坳亭、七里亭、竖石隙、扁石隙、庙基隙、社公庙隙、牛屎隙、黄蛇捕鸽隙、枫树岗隙。 3、古建筑:始祖坟、青莲庵、八十桥、青云桥、报恩桥、新人房石刻、觉水和桃溪平整石板、石阶通路及各处石隙。 4、典型民居:现居的黎姓居民是其始祖赵来兴(传说是洪恒的主考官)来此后隐姓埋名之后裔。 5、交通、通讯:有双车并行的宽敞公路,电话几十门,部分村民已有移动通讯设备。 四、 乡村文化: 1、历史名人:唐-洪经纶、宋-俞靖(韩村人)、明-洪恒(监察御史)、明-赵来兴、明-汪怀德(巡京御史)、明-汪之斌(将军)(刘家垅将军坟墓墓碑是汪学彬、采自汪荣茂)、清-洪兆芳名医、明-余锦萱(诏堇丧郎妇立牌坊于官源韩村下)、清-洪时茂(孝友先范)。 2、名产:苦竹坑云雾茶、毛竹笋、鸡心栗、甜株、石鸡、各类名贵药材。 3、 名人题字:觉祠巷、寿世名山、嘉靖井圈。 4、 名匠:刘东法(木匠,故人) 5、名联:青莲庵门联:坐青莲对青莲庵取青莲一片青莲呈奇妙;左紫竹右紫竹身穿紫竹结情缘;亏心难逃吾三眼;作恶当赏汝一鞭;仁义祠有:怡孙有谷、义训多方 6、 始祖洪经纶大墓心坟墓,1220多年历史 7、 传统手工艺品:民房中的雕花窗户、窗堵梁托,石臼,石磨 8、 龙灯 9、 正月元宵龙等,八月中秋驮稻草龙。 10、 宗教(自由)佛教为主 11、典故:恒师生巧破案,白石观音显圣建庵堂,俞状元饮水思源重报恩,猛张超一枪镇敌威,方志敏登上济贫楼。 五、 名胜古迹: 1、名墓---大墓心、青莲庵、净水盅、圣水池、千年樟、掸师墓、红豆杉、古丹桂、莲花矿、觉祠巷、将军坟 2、心意组:觉岭耕耘、双峰插云、黄潭漾月、石门春晓、充岭秋高、黄蛇捕颌。 3、奇石组:宝教石、白蛇窝石、石门石、纱帽石、红石壁、乌石壁、撑腰石、仙足石、燕窝石、棋盘石。 4、奇形组:黄龙吐珠、金龟出宝、金盘堆果、太师交椅、五凤朝阳、黄虎爵尾、巨轮泊海、荷叶滴珠、黄鼠窥仑、神铳击虎、黄虎跳墙。 5、 水瀑组:百丈冲、充柄瀑布群、呈坑方锅潭、巨龙潭、昌午充。 6、 芳径组:济贫楼、操训场、望龟峰、红军路。 5 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都杨镇官坑村◎ 村情概况官坑村位于都杨镇东面,距离镇政府约14公里,总人口591人,耕地面积370亩,林地面积4000多亩。村委办事处位于三务石村。该村山地资源丰富,松、杉、沙糖桔等种植规模较大。下辖6条自然村,为:熨坪坑村、三务石村、银仔村、大榄坑村、东升村、八步梯村。 ◎ 组织建设1、领导村委会、经济合作社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支持和保证这些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行使职权。落实该村党员大会的决议。 2、讨论并负责就该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重要人事、工作安排,村庄建设规划,较大数额财务开支,集体资产管理,社会稳定等群众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议。 3、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 4、搞好支部委员会的自身建设,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负责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5、搞好该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村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树立良好的村风民俗。 6、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经常了解和向上级反映村民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意见。 7、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