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官德
释义

官德,指的是官员恪守职业道德,保持政治操守。如果官德缺失就会在思想上、作风上都导致官德的腐败。这种腐败和单纯的经济腐败相比,具有更大的危害,它不仅导致国家和民众的经济利益受损,而且会从组织上、声誉上败坏整个干部队伍的形象,并可能由此衍生更多的不良现象。目前,官德问题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2012年的国家公务员招录将首次考察德行。

简介

官德指的是官员恪守职业道德,严守官德,保持政治操守。“官德”本质是一种政治道德,而政治道德始终处于社会道德的核心地位,因为没有哪一种职业道德像“官德”这样涉及到运用国家权力过程中体现出的道德问题。 官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有其双重性的特点,即官员作为一个职业道德主体,他既要具备国家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活动过程中的职责道德,如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职守,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公仆意识,谦虚谨慎,求真务实,办事公办,一视同仁,惩恶扬善,救危助困等;又要具备作为一个掌权者在权力运用过程中的权力道德,即与权力的行使密切相关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如遵纪守法,诚实无私,廉洁自律,不谋私利等。 近年来屡屡曝光的官员违法行径背后透露出的“官德”缺失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对于官员而言,知耻而后能治。手握公权力的官员如果丧德失耻,不仅仅是造成一时一地的不公,这种风气还会像瘟疫一样蔓延,甚至动摇法治制度体系。一些官员的失德很可能已经构成了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短板”。

意义影响

个人前途

“官德”优劣关系到领导干部能否健康成长。

在德与才的关系中,德是前提,制约着才的发挥方向和发挥程度。因此有人对干部作了这样的形象比喻:德才兼备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只有把做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位于推动事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才会做到无论顺境逆境,始终奋发进取,无论官大官小,心系一方百姓,也唯其如此,才能获得持久不竭的前进动力,从而得以不断地健康成长。

如果不讲修德,只想做官,这样的人往往急功近得,不顾民情,不讲实际,一味追求显型政绩、轰动效应,甚至会为求官而不择手段,走到投机钻营的邪路上去。这样的人一时也许能做官,但纸里包不住火,最终还是得丢官。

社会示范

“官德”优劣往往会对其部属甚至一方群众起到很强的示范导向作用,从而影响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党风、政风甚至民风向积极或消极方面转化。

由于官员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特殊,处于领导地位,手中握有权力,是党的形象代言人,其“官德”修养不但是个人立身的根本,而且也是党的党性党风的直接载体,也是感召他人、影响大众的最有效的力量。相反,“官德”有问题的官员,其危害不可估量。

历史镜鉴

人类历史表明,官德之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之于国家安危和人民的祸福,确有千钧之重;而一切伟大人物和杰出之士,无不注重、倡导和践行社会所要求的官德。

西方哲学

在古代希腊,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主张国王应是哲学家,即实行“哲学王”治理,极力倡导“贤人政治”。

古罗马历史学家、曾长期担任执政官和保民官的塔西陀曾断言:“当一个政府或部门失去公信力时,不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东方主张

先圣孔子终生主张“仁政”和“德政”,坚持传扬“为政以德”。孔子曾云:“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又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诸葛亮也说:“人君先正其身,而后乃行其令。”

毛泽东教导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从而把传统官德马克思主义化和时代化,留下了富有创造性的十分丰富的社会主义官德思想。

失范表现

“生活作风”问题一直是领导干部的“高压线”。然而,由于对官员考核大多“唯政绩论英雄”,而对官员“私生活”却缺乏有效监督,以至一些官员流连于声色犬马,包养情人、“二奶”,甚至嫖娼狎妓、共用情妇。 在法治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一些官员的法治观念不但没有增强,权力意识却恣意膨胀。近几年,民众因散发短信批评地方领导,或者散发材料检举地方官结果因言获罪的事例不在少数。不只是普通民众,一些媒体记者也常常遭到握有公权力官员的强力“阻截”。 有的官员自以为当了领导,就能为所欲为、呼风唤雨欺压百姓。有的领导干部听不得反对声音,容不得不同意见,为一己私利,逞一时之气,竟然是非不分,置法律于不顾,甚至动用黑恶势力加害同僚。此外,一些官员为摆脱情妇纠缠进而行凶杀人,也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 有的领导干部掌权为己,贪婪无度,从收受礼物发展到大笔受贿、索贿甚至敲诈,最终官德尽丧,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陕西神木县原副县长高晓明受贿241万元,一审获刑12年。他在万言悔过书中称,对于送礼的人,由开始的拒绝接受到后来的来者不拒。收受钱财多了,慢慢地就习惯了。 不少干部患上了“权力依赖症”——对权力既崇拜,又缺乏安全感;既渴望拥有权力,又害怕失去权力。一些干部甚至认为,人生不过是组织部门的一张纸,风乍起飘向何方,自己无法掌握。为了让仕途顺利,一些干部开始讲风水、寻大师、求神拜佛。

国家行政学院综合教研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900多名县处级公务员中,有半数以上存在相信“相面”、“周公解梦”、“星座预测”和“求签”等迷信现象的情况,对其中一些迷信现象的相信程度相当或高于一般公众。 一些干部面对群众的质疑,张口说谎,故意夸大、编造或者隐瞒事实真相。一些急需政绩的干部,将升迁希望寄托在政绩工程和数字游戏中。一些官员出于现实利益考量,欺上瞒下竟然成为他们工作中的一种常规手法、生存秘籍。“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就是这种生态的生动写照。

问题原因

官德不正的成因有很多方面,信仰沦丧、教育不力、监督失效、强权政治、司法不公、官官相护等,都在某种程度促成或者纵容了官德不正的现象。

观察今天的部分官员,对共产主义信仰不坚定,信仰缺失;

在对待权力的态度上,部分官员不是奉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而是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大肆进行权钱交易;

在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上,部分官员借口“大气候不好”,为自己的不当行为开脱;

在形象问题上,部分干部形式主义严重,拜金主义和霸权思想让他们时刻不忘作威作福。

解决途径

国际参考

美国1978年出台了《从政道德法》,该法从上至总统,下至最低一级的公务员的行为在道德上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和限制。意大利也在十年前出台了国家公务员《道德法典》,对公务员几乎所有的行为都作了指导性的规定。

2009年5月,英国下议院爆出“报销门”丑闻,多名议员因此断送政治生命,从政将满三十年的老议长黯然去职。英国主流媒体总结这起议员集体失德惨剧的教训时提出,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外部制度监督,建立更加完善透明的制度监督规范;必须强化媒体作为社会“守望者”的功能,强化媒体作为社会监督平台的职能。

自我检查

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核心是加强其自身修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守规矩扛得住诱惑,分清良莠谨慎交友,切实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切实管住自己的手、腿、嘴。特别是无人监督的时候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千万不能降低做官做人的标准,否则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外部监督

“官德”的养成,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机制。一方面,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反腐体制机制,通过制度约束权力;另一方面,要发挥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切实让公共权力“公开透明”;此外,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选拔标准,完善官德考评体系,让讲官德的干部得到褒奖,让失官德的干部得到追究。

根本办法

健全的行政人格产生于服务型的行政模式,摒弃了官本位而着眼于人本位,摒弃权力本位而转向能力本位,强调行政人的责任意识,着眼于公共权力重新回归社会。

建构健全的行政人格,必须辅以先进的制度建设和行政文化建设。制度设计必须突出人的能力,加强社会民众的公共参与,增强行政的透明度和公开性;督促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的道德化,加强行政行为的道德审视,促进行政监督的多元化。只有更加透明的程序规范,更加严格的政府信息与官员财产披露制度,更加严密的监督问责制度以及更加健康的公众监督,才能确保各种权力丑态无所遁形。

应对举措

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健全干部管理机制。全会以来,中央空前重视官德问题,不断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2012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已经启动。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负责人表示,新一年度国家公务员招考将加大对考生“德”的考察,考生政治品德不良,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意识较差将不得录用为国家公务员。这标志着,德行的考察已经纳入了公务员招考的标准。而对于“考生政治品德不良,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意识较差将不得录用为国家公务员”,不应机械理解为德行考察只包括政治品德、社会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意识三项。实际上,公务员的德行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个人品行、职业道德、生活作风等,都应当纳入德行考察的范围。

梁衡作品《官德》

图书信息

作 者:梁衡 著

出 版 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2-3-1版 次:1

页 数:259

字 数:170000

印刷时间:2012-3-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550205536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官德,不仅是干部的立身之本,也是立国之基。本书用大量真实、典型的案例,以及历史上的著名事例,围绕权力、职守、人格等,分析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新问题、新矛盾,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官德建设和加强法制等手段相配合,旨在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

官德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官德影响民德,影响社会的风气。可以说,官德高度决定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官德水平也决定一个政权的兴衰成败。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中“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等“五德”的提出,意味着我党将官德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做官做先人,从政德为先。加强官德修养,从梁衡的精心之作《官德》开始。

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作品有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集《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跟梁衡学新闻》,散文集《觅渡》《红色经典》《人杰鬼雄》,政论集《继承与超越》;著有《梁衡文集》九卷。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散文《晋祠》《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追寻那遥远的美丽》等入选中学、师范、大学课本。

编辑推荐

习近平:用权讲官德

中国首部系统性讲述官德的作品

散文大家、原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元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精心之作

高官讲官德 行文如流水

为公、为民、诚实、敬业、廉洁

独立、坚定、谦虚、坦荡、淡泊

十大方面,系统阐述加强领导干部官德修养的方法和途径

做官先做人,从政德为先

官德不仅是领导干部“立身”之本,也是“立国”之基。

中组部: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

公务员轮训官德学习读本

本书目录

序:权与德

引言:官德的由来

第一章 一心为公

一、做官为什么是为公

先要区分“公心”与“私心”

官员的工作是社会公共事务

二、“公”、“私”两字定成败

先要跨越“亲情”关

还要跨越“亲信”关

三、三把尺子量公私

不徇私

不结党

敢牺牲

第二章 一心为民

一、权力是人民给的

官与权的关系

官与民的关系

二、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要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人民的公仆

三、官员该怎样对待百姓

时刻想着百姓

办实事、除弊政

不欺下,不谀上

第三章 忠诚老实

一、忠诚老实是民之本,更是官之本

忠诚老实是传统美德

忠诚老实是为官之要

二、忠诚老实是大操守、大智慧

官员忠诚老实是更智慧的选择

弄虚作假是事业的大敌

三、诚信为社会之基

不造假

不报假情,不欺上

对历史负责,如实告诉人民,告诉后人

第四章 勤政敬业

一、为什么要勤政敬业

是处理政务的基本要求

是现代官员的职业要求

二、勤政敬业要反对的几种态度

以政事为负担

不想干但想享受,态度轻慢

窃权干坏事

将权力作为资本

三、如何做到勤政敬业

殉职精神,死而后已

兢兢业业,认真负责

不作秀

不玩忽职守,不渎职

第五章 不贪不贿

一、正确的物质观和精神观

正确的物质观

超越物质享受,提高精神追求

二、政毁于暴,官毁于贪

古今多少官,终究毁于贪

百姓恨贪胜于贼寇

三、在自己心里筑起一道反贪防线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戒小私,蚁穴溃坝成泽国

贪无用,却为别人背黑锅

防小人,小贿背后有大祸

第六章 人格独立

一、说人格

二、官员最要讲人格独立

人在官场上,身处矛盾中

人格连着政治

三、官员的人格标准

不谀上

不屈从,不随众

不失人格成大事

第七章 坚持真理

一、真理的力量

如何认识真理

真理具有最强大的力量

二、心中有主义

接受真理,明确主义

为了主义不顾其身

三、要坚持真理

当你处于少数时

当你处于重压之下时

当你处于被批判的位置时

第八章 谦虚谨慎

一、说谦虚谨慎

二、官场复杂须谨慎

常怀戒慎恐惧之心

伴君如伴虎

三、用谦虚谨慎的态度处理好几个问题

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

处理好与同级、下级的关系

谨慎处理好复杂的政务

第九章 宽厚坦荡

一、说宽厚坦荡

二、办大事要有大胸怀

三、用宽广之心处理嶙峋之事

不计恩怨

不计得失

肯容人

不结党不营私

第十章 淡泊名利

一、说淡泊

二、身在官场求淡泊实在难

利的引诱

名的吸引

有人抬轿子

三、要以淡泊之心处事待人

不好大喜功,不搞政绩工程

不计得失升迁,不发牢骚

不求奢华,不事铺张

不要虚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2: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