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寡毛纲
释义

环节动物门的1纲。本纲动物(包括陆生的、淡水的、寄生的和栖于海滨的)种类,通称蚯蚓。体节明显,头部尚未完全分化,口前叶上无触手和眼(仅少数种类例外),体节上多数有刚毛,无疣足,背侧各环间常有背孔,成体有环带,血液循环为闭管式。雌雄同体。螺旋型卵裂,直接发生。

形态结构

体细长,多节。头部不明显,只有口前叶和围口节两部分。口位于围口节的腹面。水栖种类的口前叶常呈锥状或长吻状。陆栖种类的口前叶与围口节的关系,可分为6个不同的形式。刚毛是蚯蚓的运动器官,其排列方式因种类不同而异,有的在每一节上成4束排列(如颤蚓属),有的排成4对(如异唇蚓属),有的排成一圈(如环毛蚓属)。成熟蚯蚓在身体前部有一个明显的腺肿状隆起,称为环带。环带的形状和位置也因种类不同而异。水栖种类的短,较不明显;陆栖种类的呈环状或戒指状(如环毛蚓属),或呈马鞍形(如异唇蚓属、双胸蚓属和爱胜蚓属)。蚯蚓雌雄同体。水栖种类的消化道简单,陆栖种类的消化道由口腔、咽头、食道、嗉囊、砂囊和肠等部分构成,末端为纵裂缝状的肛门。有的种类还有较发达的盲肠。循环系统为闭管式,具背血管与腹血管,心脏的对数与位置也因种类而不同。排泄器官为肾管,除少数体节内缺少以外,每个体节内都有,或为大肾管,或为小肾管,或两者兼有,因种而异。除少数水栖种类外,环带前的有关体节内有受精囊,受精囊的对数与位置也是分类依据之一。

习性

陆栖寡毛类喜栖居于阴暗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质的土壤内,如环毛蚓,在肥沃的菜园、花园、果园、大田、河沟旁、食堂或厨房附近的阴沟边,垃圾堆和堆肥下常可发现。陆栖蚯蚓虽无眼,但有感光细胞,由于怕光,夜间出来觅食和交配。蚯蚓是杂食性的动物,喜摄取动物的粪便、腐烂的动物尸体、土中的虫卵、腐烂的树叶、菜叶、锯木屑和废纸渣等。有的种类能发光,例如赤子爱胜蚓和毛利巨蚓。蜥纹环毛蚓具有保护色,其体色与周围的苔藓相似。嗜竹环毛蚓的体色与形状都象竹枝,为拟态的代表。

水栖寡毛类大多数为世界性分布,陆栖寡毛类的分布较有局限性,但也有广布世界的种类,寄生性种类的分布则与其寄主的分布有密切联系。中国的陆栖寡毛类大部分表现为东洋区动物的特点,全北区的性质极少,仅在塔城和哈尔滨等地可以见到少数种。

分类与演化

W.米夏埃尔森在1921年将寡毛纲分为原寡毛目 (Archioligochaeta) 与新寡毛目 (Neoligo-chaeta) 两个目。1929年他又根据雄性生殖孔与精漏斗位置的关系,将这个纲改分为近孔寡毛目、前孔寡毛目和后孔寡毛目3个目。

近孔寡毛目

水生,雄性生殖孔1对,开口在具有精巢、精漏斗的体节的隔膜之后,包括?体虫科(Aeoloso-matidae)、仙女虫科(Naididae)、颤蚓科(Tubificidae)、后囊蚓科(Opisthocystidae)* (*表示在中国尚未发现,下同)、矛蚓科(Dorydrilidae)*、暗蚓科 (Phreodri-lidae)*和线蚓科(Enchytraeidae)。

前孔寡毛目

水生或寄生,雄性生殖孔通常1~2对,末对开口在具有精巢、精漏斗的体节的隔膜之前,包括带丝蚓科 (Lumbriculidae)、蛭蚓科(Branchiobdelli-dae)和棘蚓科(Acanthobdellidae)*。

后孔寡毛目

陆生,雄性生殖孔通常1对,开口在具有精巢、精漏斗的体节之后的1至几节内,包括单向蚓科(Haplotaxidae)、异尾蚓科 (Alluroidae)*、链胃蚓科(Moniligastridae)、综族蚓科 (Syngenodrilidae)*、巨蚓科(Megascolecidae)、真蚓科 (Eudrilidae)*、舌文科(Glossoscolecidae)和正蚓科(Lumbricidae)。

水栖寡毛类栖息于水底污泥内,例如尾鳃蚓属和水丝蚓属等,都是前端埋入泥中,后端露出水面呼吸。某些种类大量繁殖时,水底犹如铺了一层红毯。泮蚓属是栖于海滨的种类。蛭蚓属寄生于蝲蛄的鳃内。

寡毛纲有很多特征与多毛纲相像:都有刚毛,体节明显,神经索与表皮不连(仅少数低等种类例外)。低等寡毛类体虫科环节不明显,肾管简单,神经常与表皮相连,营无性繁殖,这些特点与原环虫纲相似。颤蚓科是水栖寡毛类中较高等的类群,蛭蚓科是从寡毛纲进化到蛭纲的一个桥梁。链胃蚓科是陆栖寡毛类中最低等的类群,而正蚓科和巨蚓科则是寡毛纲中最高等的代表。

近年来,有学者根据生殖腺、环带及刚毛等结构将寡毛类分为以下三目:

带丝蚓目(Lumbriculida)

颤蚓目(Tubificida)

颤蚓亚目(Tubificina) - 颤蚓、水丝蚓、仙女虫、尾盘虫

线蚓亚目(Enchytraeina) - 白丝蚓

单向蚓目(Haplotaxida)

单向蚓亚目(Haplotaxina) - 单向蚓

链胃蚓亚目(Moniligastrina) - 链胃蚓、杜拉蚓(Drawida)

正蚓亚目(Lumbricina) - 正蚓、爱胜蚓、异唇蚓

经济意义

除寄生种类外,多能用作畜、禽或鱼的食料,人类亦可食用。蚯蚓还能作中药,有清热、息风定惊、平喘、降压、利尿和祛风活络等功效,可适用于高热、惊风、手足抽搐痉挛、小便不爽、水肿、风湿痛、慢性下肢溃疡、半身不遂、支气管哮喘等。产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的参环毛蚓,药材称“广地龙”;产在长江下游及河北、山东、四川、甘肃、青海的直隶环毛蚓,药材称“土地龙”。蚯蚓能加速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和作物根系的生长,通过蚯蚓的消化作用,能使土壤中的腐殖质提高,还能使过酸或过碱的土壤成为适于农作物生长的近中性的土壤。还有可能利用蚯蚓处理工农业公害和城市垃圾以及监测环境污染的程度。

参考书目 陈义编著:《中国蚯蚓》,科学出版社,北京,1956。 J.Stephenson,The Oligochaeta,Clarendon Press,Oxford, 1930。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