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寡妇殉葬 |
释义 | 简介这是一种印度教的陋习。天下的寡妇本来已经很不幸,因为她们都曾有过丧夫之痛。身为印度的寡妇,则是不幸中的不幸,因为她们不仅失去了丈夫,还将失去自己。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在其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中描写了一个年轻女子艾娥达,她被迫跟当地一个老土王结婚,结果婚后刚满3个月,她就成了寡妇。土王的亲属认为她活在世上将无法履行做妻子的职责,所以决定要她殉葬。根据印度教教义,妇女的本分是结婚生育,操持家务,侍奉尊长,听命于丈夫。守贞节被视为印度妇女至高无上的美德。什么都可以失去,惟独贞节不能失去,所以寡妇不能改嫁。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妻子是相对丈夫而言的,丈夫走了,妻子还留着干嘛?正是出于这样一种理念,很多寡妇或被迫或自愿尾随亡夫而去。凡尔纳在十九世纪就借用小说主人公福克先生之口质问:“印度到现在还保持这种野蛮的风俗,难道英国当局不能取缔吗?”其实早在1829年,英国殖民当局便正式下令废除这种陋习。印度独立后,各级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更是为消灭这种愚昧残酷的习俗作了大量努力,有关地区还专门颁布了法律,规定煽动或支持“殉葬”者都是违法,要被判处死刑。印度教改革运动也开展了救济寡妇和允许寡妇再嫁的运动。但所有这些举措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心理定式和价值取向。印度教认为,殉夫的寡妇会得到社会的尊重。 词语解释梵语中有一个词就是被专门“授予”这样的妇女的。一个寡妇若能被这个词所指称,是一生的光荣。这个词就是“沙蒂”(sati),本意是指“贞洁的女人,殉夫自焚的寡妇”。在一个妇女组织工作的莎丽尼·波斯说,寡妇殉葬在北方邦班德地区非常普遍,每隔一两年就有这方面的报道,而报道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印度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