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顾映秋 |
释义 | 顾映秋(1902—1966),女,中国著名民主爱国人士,企业家,云南昭通人。是民国时期云南军界要人顾品珍之侄女,爱国将领、云南省省主席龙云的夫人。 人物介绍顾映秋曾就读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外语系,与同校中文系的李陪莲是同学,又是云南同乡,顾映秋与李培莲被称为中国近代“名门才媛”。后来李陪莲做了龙云夫人。李陪莲生龙绳德时因患产褥热而去世后,后顾映秋成为龙云的贤内助,有“云南一号大美人”之称。顾映秋在云南时支持和保护了西南联大等大批民主爱国人士,1938年捐资修建云南大学映秋院,1940年担任云南南屏电影院的董事长,一些有时代意义和文学价值的影片在云南都得到了播映。 1944年7月7日任云南《真报评论周刊》名誉社长。同年与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和冯玉祥夫人李德全到滇西前线慰问官兵。 1944年9月1日创办云南省坤维慈幼院,该院以济救孤苦无依的儿童为宗旨,给儿童以应得的温暖。 1945年国民党制造“一二一事件”,顾映秋捐款支援并保护云南学生发动“昆明学生运动”,声讨国民党暴行,并得到全国的声援。 1949年8月13日与丈夫龙云在香港起义,1950年1月3日,龙云偕夫人顾映秋及随员十多人离开香港,当日到达广州,受到叶剑英等人热烈欢迎,12日离广州北上,14日到武汉,1月18日到达北京,正式投向人民阵营,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中。1966年病逝于北京。 建立著名的南屏电影院南屏电影院又称南屏大戏院,由龙云夫人顾映秋以及卢汉夫人龙泽清、刘淑清等昆明上层社会女性于1940年1月出资及主持修建,人称“夫人集团”电影院。 是抗战时期昆明建成的一座最为现代化的影剧院,也是西南地区最早的一座现代化的专业电影院。 南屏电影院由当时著名建筑师赵琛设计,由于这座电影院所处狭小位置上,因此在设计上无论在平面组合和立面处理上,以及在基地的巧妙利用上,都有独到之处。如观众厅的地面采用曲线形,即能满足视线要求,又降低了门厅人口高度,从而减少了一般影剧院进入门厅的踏步。立面造型限于基地狭小,采用不对称手法,正面用大面积弧形玻窗,并与侧面竖向墙面(影院名称标牌墙)巧妙地结合,形成了虚实墙面和横直线条的对比与协调。为了不占用门厅的有限面积,采用悬挑式楼梯进入楼厅等等。南屏电影院建成后,盛极一时。成为能容纳1400人的当时西南地区第一流的新型电影院,被认为是当时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第一流的电影院,可以与当时全国最高级的南京“大华电影院”和上海“大光明电影院” 相媲美而不逊色。 慧眼力荐熊庆来顾映秋除了捐资修建云南大学映秋院,她龙云向力荐著名数学家熊庆来执教,更值一提。 龙云曾公开的对记者说:“大学是培养领袖及专门人才的场所。”多方物色均不中意。这时,顾映秋和省建设厅长张邦翰向龙云力荐熊庆来。顾是龙的爱妻,张是龙的同乡和助手,而且二人所举的理由十分充足:顾在北平读书时常去清华访熊,对熊比较了解;张与熊是留法同学;熊是云南人,既有学问,又先后在东南大学、西北大学、清华大学筹办过算学系,有办大学的经验,更主要是有愿为桑梓贡献力量的感情和愿望;又是无党派人士,且为留法学者(当时云南为法国势力范围,亲法是龙的治省方针),各项条件都非常适合。经反复考虑,龙云终于决定去劝说熊庆来。真难为这位有胆识的顾映秋女士,既是“伯乐”,又当“红娘”,硬是将熊庆来与云南大学结合在一起。熊庆来深知办大学不易,提出增加办学经费和将云大改省立为国立为应聘条件,龙云都应允并很快做到了。但清华不放。熊庆来后来说:“我来云南大学,但清华不放,我是以请假的名义来的。”熊校长果然不凡,短短几年将云南大学建设成为在中国和世界都很有地位的一所综合大学。 顾映秋与映秋院映秋院建于1938年,始为云南大学女生宿舍。映秋院由龙云(时任云南省主席)的夫人顾映秋捐款修建,是以捐款人名字命名的。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设计。 映秋院为四合院建筑,由平房、楼房、回廓、走道组成,东北设月宫门,西南建瞭望塔。中西合壁,古朴典雅。著名画家徐悲鸿、“两弹一星”获奖者彭桓武院士等一批名家曾在此居住。 1955年4月10日,周恩来总理曾到此视察。 1987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