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顾成 |
释义 | 简介顾成(1330-1414) 字景韶。 湖南湘潭人,明朝镇远侯,最初的官职为卫指挥,镇守贵州(明前贵阳),而不是镇远府。但他后来受命为总兵官,领军平定思州、思南土司纷争,促成贵州建省。《镇远府志》以顾成对“开黔有功于镇远者”,将其传略录入《名宦志》。《太宗永乐实录》及《明史》皆有传。为人忠谨,喜读书史,故勇而有谋。卒年85,谥武毅,赠夏国公。 经历顾成参加朱元璋的起义队伍之后,由于作战勇敢,还当了朱元璋的护卫亲兵,执掌华盖——皇帝出行用来遮阳和显示威仪的大伞。朱元璋攻取镇江的时候,顾成还是十户长,不幸被元兵俘虏;但是在元兵要杀他的时候,他居然挣脱绳子,夺过大刀与元兵拼命,又跑回自己的队伍。顾成历经大小数十战,每战必立战功,很快被提拔为坚城卫指挥佥事。据《明史》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傅友德征讨云南,顾成奉调随军,充当先锋,第一仗就拿下了入滇咽喉要地普定(今贵州安顺市西秀区)。傅友德率军继续前行,顾成则留守普定,安营扎寨。蛮夷数万来攻,顾成出栅栏,亲手杀“百数十人”,蛮夷败走。余下士兵犹在南城,顾成斩杀所有的俘虏而放掉一个人,并告诉这个人说:“晚上二鼓,我就率领士卒杀你们去!”晚上二鼓时分,顾成所率军队吹角连营,鼓噪而进,蛮夷士兵都逃散了。顾成军队获得了大量的器甲。顾成也因此而晋升指挥使。贵州普定的蛮夷都被平定。从此与贵州结下了不解之缘,最终被任命为贵州都指挥使,封镇远侯,镇守贵州。先后十余年颇享威名。 建文元年,在北京的燕王朱棣起兵。建文帝召顾成回京(南京)任左军都督府都督、征虏大将军,跟从耿炳文出师北上。与此同时,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都督佥事耿瓛(耿炳文次子)、都指挥盛庸、潘忠、杨松、徐凯、李友、陈晖、平安等部,也都先后接到分路进军北平的命令。 八月十二日,也就是在朱棣北平起兵一个月零六天之后,朝廷的北伐之师才在主将耿炳文率领下抵达河北真定。自从朱棣起兵北平,布政司官吏大多降附,朝廷只得设置平燕布政使司于真定,以充任北平采访使的刑部尚书暴昭掌管布政司之事,真定便成为朝廷伐燕的基地。这时,都指挥徐凯已率军进驻河间,潘忠、杨松驻于白洋淀与五官淀之间的莫州,先锋9千人更进抵雄县。 耿炳文率师北伐的消息传到北平,朱棣并未急于出师迎战。他先派大将奔赴耿炳文军营周围查看情况。张玉回来后对众人说道:“南师此来,军纪涣散。主将耿炳文年老气衰,前锋潘忠、杨松有勇无谋。我们欲通南下之途,可以先破潘、杨之师。”按照张玉的主张,燕军制定了袭取雄县的作战计划。 仲秋之夜,城内一片节日的气氛,守军将士放松了戒备,正在饮酒赏月。燕军将士攀附而上,登上城头,双方展开了激战。雄县守军人数虽然少,却是朝廷北伐的精锐,他们在仓皇之中进行了殊死抵抗,激战一直持续到翌日。天将黎明时,城被攻破,守军9千全军覆没。 八月二十五日,燕师进抵真定。在距城20里处,从几名樵夫口中得知耿炳文正令南岸之师北渡。原驻北岸的军队主要集中于城西北,自城门连营直至西山,但城东南侧没有设置营盘,防守比较松怠。朱棣亲自率领3名护卫骑士,悄悄摸至城东门,恰好遇到城中运粮车辆通过,于是突入车队,俘获两名军卒,了解到南军关防更为具体的情况。 燕军从城东南绕城而过,直扑西门外营盘,乘乱攻破两座营盘,守军大乱。 耿炳文正在接待朝廷的使者,他送使者出城时,正值燕军突至,急忙回奔入城,下令关闭城门,吊起吊桥,但是吊桥已经被冲杀过来的燕军砍断,桥不能起,燕军攻抵城下。 当耿炳文再度出城调集守军列阵迎战时,燕军已经基本控制了城外的局势。勇将张玉、谭渊、朱能、马云等率领各自的部队向耿炳文刚出城列阵的军队发起猛烈的攻击。耿炳文初战不利,左副将军李坚受伤被俘,右副将军宁忠、左军都督顾成、都指挥刘遂等都被燕军俘获。 在被俘的人员之中,朱棣很尊重左军都督顾成,竭尽全力争取这位与自己并无任何旧交的洪武时期的将领。由此可见顾成在当时的声名威望。朱棣亲自给他松绑说:“如今我能够得到将军,这真是天意!”顾成也表示愿意归附:“我实在是出自无奈,若得不死,愿以身报效殿下。” 朱棣把顾成送到北平,辅佐世子朱高炽居守。朱棣对他信任有加,防御、调度全部听从顾成的。他受忠君思想薰陶,想必不会太辜负太祖的托付,只是以武将之身把帝王的“家事”之争没有象方孝孺等文官那样看得严重,于是,在处理方式上没有轻易殉节。顾成在建文帝与燕王的战事还在进行之际就为燕王守北平了。但他还是在坐观其变,“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要他守北平可能就是朱棣对他的迁就。他不肯与朝廷军对垒,只守守城而已,或许他认为这样做不屈大节。《明史》说,永乐年间,成祖召他至京,命辅太子监国,但为他所婉转而执意地推托掉,这就是顾成特殊心态的展现。顾成的大儿子顾统也因为自己的父亲投降了燕王而被建文帝杀掉。燕王即位后,论功行赏,封顾成为镇远侯,食禄一千五百石,给予免罪铁券。 朱棣当了皇帝之后,仍旧派顾成领兵驻防在贵州。由于贵州土酋叛服不定,“改土归流”势在必行,在全国局势稳定的情况下,朱棣逐渐的开始认可这一进程。贵州的稳定关系到明朝政府对中国西南地区的统治,贵州的安定会使到广西、云南两省与内地的交通更为通畅,这也对当时明朝军队在交址(安南)进行的战争是十分有利的。更往远处看,西南四省(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的稳定又直接影响到明政府与乌斯藏(西藏)地区的联系。 早在洪武五年(1372年)水西蔼翠、水东蒙古歹(宋钦)同时降明,朱元璋于《平滇诏书》中曾经说:“蔼翠辈不尽服,虽有云南不能守也。”他高瞻远瞩早料到土蛮酋长势力对中央的政治态度,并且也视贵州为稳定云南的关键。永乐六年,贵州宣慰使宋斌上书所属各寨有与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宋阿袄相连接,拒不交纳赋税的情况,请朝廷出兵征讨。朱棣命镇远侯顾成率贵州都司官军以及当地土兵前往镇压。顾成理解朱棣治理西南的宗旨。不欲扩大事端,用兵之中,兼用劝谕,各寨相继归附,独宋阿袄不服潜逃,奔赴京城陈奏,后来因为所言与事实不相照应被杀。 贡献—促进贵州建省永乐八年(1410年)三月,贵州宣慰使司请设僧纲司,当时朱棣正在进行第一次亲征北方元蒙旧部的征战,监国京师的皇太子朱高炽批准了贵州宣慰使司的申请。设置僧纲司是明廷利用宗教加强对西部的吐鲁番、西南的乌斯藏、云、贵、川等地区的少数民族统治的有效措施。在这些笃信宗教的诸多民族中,宗教领袖得到了明朝政府的特别优待。贵州的宣慰使司自蔼翠、奢香以后,一直地位高于宣慰司之上,受到明政府的特殊隆遇。朱元璋就把这些归顺的土司酋长视为国家官吏,他的这种怀柔政策延伸到自己的子孙当政期间。他曾经对入朝觐见的思南宣慰使田仁智说:“天下守土之臣,皆朝廷命吏,人民皆朝廷赤子,汝归善抚之,使各安其生,则汝可长享福贵。夫礼莫大于敬上,德莫盛于爱下,能敬能爱,人臣之道也。”毕竟土司不同于流官,许多事囿于当地人民的民俗人情,不能按照朝廷规矩制度办理。也就是全国稳定下之后,由于地方土酋的叛服不定,不服管理,明政府终于下决心“改土归流”,这就直接促成了贵州的建省。 也就是在永乐八年(1410年),思南宣慰使(今思南县)田大雅死后,其子田宗鼎袭承官职,思南宣慰司便动乱起来。田宗鼎与宣慰副使黄禧不和,长年互相攻讦并奏报朝廷。朱棣为了缓和他们之间的矛盾,改黄禧为辰州知府,将他们分开来。二人虽然分开,但是仇怨未消。不久,田宗鼎与思州宣慰使(现治岑巩县)田琛为了争夺沙坑地区(此地产朱砂矿)发生冲突。黄禧与田琛相结,田琛自称天王,黄禧为大将,率兵攻打思南,与田宗鼎官兵厮杀。田宗鼎战败携带家眷逃走,其弟被杀,祖坟被毁,母尸遭戮。他无力和田琛、黄禧抗衡,诉于朝廷。朱棣知道这场战争是非难辨,饬令田琛、黄禧赴京自辩。田琛、黄禧估计入京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拒不从命。朱棣一面命令行人蒋廷瓒前往诏谕,同时命令镇远侯顾成率领5万士兵压境,给田琛、黄禧造成政治军事上的双重压力。顾成率领精干士卒趁夜色潜入思南、思州城,将田宗鼎、田琛、黄禧等人全部逮捕押送京师。二田等人被抓后,当地竟然寂然无知,可见顾成用兵之神武,战术之高超。 田琛、黄禧被逮入京后皆承认所犯罪过,田宗鼎被免罪释放,复职送归。但是田宗鼎认为受害太甚,非报复不可,朱棣恐怕他回去后兴兵致乱,将他扣留在京师。不久田宗鼎又与其祖母互相攻讦,称其祖母与黄禧有奸,其祖母也告他“缢杀亲母,凌乱人伦”等事。于是朱棣又命令治田宗鼎的罪。他对时任户部左侍郎的夏原吉继而尚书说:朝廷当初任命田琛、田宗鼎分别治理思州、思南时,正是想用当地人治理当地事务,不料却都为害当地人民。田琛大逆不道,联合其他地方土司官长妄自开启战争,杀戮善良无辜人民,对抗朝廷,定要处罚他所犯下的罪过。田宗鼎灭绝人伦,凶恶不训,他的罪也不可以饶恕。在思州、思南39个长官司地区最好加以怀柔,设置府州县,设立布政司(即建立省级管理机构)管辖。在当地设置的土司官吏和差税都像以往一样征收。 在朱棣的示意下,一套改土归流的方案就拿出来了:除了原来贵州宣慰司外,原思州宣慰司22个长官司分设思州、新化、黎平、石阡四府,思南宣慰司17个长官司分设思南、镇远、铜仁、乌罗四府,镇远州、婺川县各随地分隶。于贵州设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总管八府,并且与贵州都司同管贵州宣慰司。布政使司管属俱用流官,府以下参用土官。原派往贵州宣谕的行人蒋廷瓒与河南左参政孟骥被任命为贵州右布政使。并且同时任命了布政使参政、参议以及府州官吏。贵州就此建省。 田琛被逮捕送京师后,其妻子冉氏在当地挑动台罗等寨子的苗族首领普亮等人叛乱,希望能使明朝政府派田琛回来招抚,以免被杀。但是,此时的明政府国家稳定,兵精将足,朱棣根本没有动摇将田琛治罪的意志,反而命镇远侯顾成、都督梁福等率领湖广、贵州二都司以及武昌三护卫官军3万人前往思州镇压。命令下达前告戒顾成等人:征讨不是困难,就是考虑会杀伤过重,先招谕,如不投降,再进军。一个月过后,台罗等寨子未拿下,也没有顾成等人的消息,朱棣焦急地饬令顾成等人如兵力不足,再调贵州都司1万,要求在当年冬季内务必结束战争。拨给顾成的官军1?2万余人,以及播州宣慰司的土兵数千人很快调到,在朱棣不断督促,顾成与贵州布政使参议江英等合兵围剿,基本如期将台罗等寨子的叛乱镇压下去了。永乐十二年(1414年)年初,顾成等献上普亮等人的首级,思州平定了。在这次用兵中,顾成又一次为贵州的稳定立下汗马功劳,而贵州布政司(贵州的省级机构)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顾成在贵州几十年,屡次平定播州、都匀诸蛮夷,讨平苗洞寨以百数计算,都是杀掉他们的首领,招抚他们的部众。恩信并布,蛮人都因此而帖服。顾成本人也因此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祭祀他。 明朝的镇远侯顾成通过自己的军旅生涯给贵州地方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特别是奉命征讨田琛、田宗鼎,结束田氏800年的土司统治,将边疆构建为内陆贵州行省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明史·顾成传》原文节选及翻译原文节选顾成,字景韶,其先湘潭人。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成少魁岸,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转斗入城,被执,十人皆死。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大小数十战,皆有功,进坚城卫指挥佥事。从伐蜀,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进降汉州。蜀平,改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重庆妖贼王元保。 八年调守贵州。时群蛮叛服不常,成连岁出兵,悉平之。已,从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为前锋,首克普定,留成列栅以守。蛮数万来攻,成出栅,手杀数十百人,贼退走。余贼犹在南城,成斩所俘而纵其一,曰:“吾夜二鼓来杀汝。”夜二鼓,吹角鸣炮,贼闻悉走,获器甲无算。进指挥使。诸蛮隶普定者悉平。十七年,平阿黑、螺蛳等十余寨。明年奏罢普定府,析其地为三州、六长官司。进贵州都指挥同知。有告其受赇及僭用玉器等物者,帝以久劳不问。 建文元年,为左军都督,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被执。燕王解其缚曰:“此天以尔授我也!”送北平,辅世子居守。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燕王即位,论功,封镇远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命仍镇贵州。 成性忠谨,涉猎书史。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其被召至京也,命辅太子监国。成顿首言:“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 时群小谋夺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 十二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五。赠夏国公,谥武毅。(节自《明史·顾成传》) 翻译顾成,字景韶,祖籍湖南湘潭。顾成的祖父以操舟为业,架船在长江、淮河间往来谋生,于是就迁居在江都(江苏省今扬州地区)。顾成长相魁梧,力大无穷,擅长骑马使长枪,用文身来显示自己与众不同。明太祖朱元璋渡江。顾成投军于太祖部下。因其勇猛,被选为太祖帐前亲兵,为太祖出入擎掌华盖。顾成有一次跟随太祖渡河,渡船被搁浅在沙滩上,顾成竟背船而行。 攻打镇江,顾成带十个勇士突击到城内,被敌人抓获。他带的十个人皆被杀,顾成却一跃而起,挣断绑绳,打翻拿刀要杀他的敌人,逃回城外。顾成引导部队攻城,把城攻下,因功授百户。大小数十战,顾成都立了功,于是升为坚城卫指挥佥事。攻打四川,攻罗江,捉获敌军元帅以下20余人,致使汉州敌军投降。四川平定后,顾成改任成都后卫。洪武六年,顾成擒获了重庆妖贼王元保。 洪武八年,顾成被调守贵州。当时贵州的一些少数民族对中央时叛时服,顾成连年出兵,全部平定。后来,顾成作为先锋,又跟随征南将军傅友德征讨云南,首战就攻克了普定。傅友德命令顾成打好连接的木桩作屏障来守城。叛乱的少数民族数万军队攻城,顾成出营迎战,亲手杀敌近百人,敌人退走。但其余的敌军还在南城,顾成命令杀掉俘虏,只故意放走一个俘虏,对他说:“我今夜二更就去杀你们”。当夜二更,顾成命令吹号角放火炮,敌人全部吓跑,缴获敌军丢弃的武器衣甲无数。顾成被升为指挥使。普定地区叛乱的少数民族全部被平定。 洪武十七年,顾成又平定了阿黑、螺蛳等十余寨的少数民族叛乱。第二年,顾成给皇帝上书取消普定府,把普定府管辖的地方分为三州,由六位官员管理。顾成被升为贵州都指挥同知,这时有人告发顾成受贿并逾越使用只有皇室才能使用的玉器等物。皇帝念其劳苦功高,未加追究。 建文帝元年,任左军都督,跟随耿炳文抵御燕王朱棣的军队,在真定作战时被燕王的军队俘虏。燕王解掉他的绑绳说:“这是上天把你送给我啊!”顾成投降了燕王,被送到北平帮助燕王的儿子守卫北平。建文帝的军队围城,守城部队的调度、防御都听从顾成的建议。燕王继位当了皇帝,论功行赏,封顾成为镇远候。年俸一千五百石,并颁给了世袭文书,命他仍然镇守贵州。 顾成生性忠厚谨慎,重视读书学习,开始到北平的时候,只出谋划策,但始终不肯领兵与建文帝的军队作战,赐给兵器也不接受。第二次镇守贵州,屡次平定播州,都匀的少数民族叛乱,威振南方,当地人给他立生祠祭拜他。他被召到京城,皇帝命他辅佐太子监国,顾成叩头回答皇帝:“太子仁厚聪明,诸大臣都很贤良,辅助引导太子的事不是我这样愚笨的人能够胜任的,我请求让我回到贵州去防备少数民族作乱”。当时有些奸臣阴谋改立太子,因此太子忧心忡忡。顾成到文华殿向太子辞行,趁机劝太子说:“殿下只该竭诚孝敬皇帝,兢兢业业为老百姓办事,万事在天,对那帮生事的小人不足费心”。 永乐十二年五月,去世,享年八十五岁。死后被追封夏国公,谥号“武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