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故宫太和殿
释义

故宫太和殿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故宫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宫中最大的宫殿。民间俗称“金銮殿”,位于故宫南北中轴线的显要位置。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殿高35. 05米,面积2377平方米,共55间,72根大柱,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

内部结构

太和殿面阔11间, 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00m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音录)端、仙鹤和香亭。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甪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殿内金色的九龙宝座和屏风安置在高约2米的金色台基之上,并置于六根盘龙金柱之间,以突出帝王唯我独尊之地位。九龙宝座用楠木雕龙、髹金而成,“须弥座”式,为皇帝的御座。九条龙,昂首矫躯,大有跃然腾空之势,极为精美生动。

一对宝象,用铜胎珐琅镶嵌宝石制成。象有高大威严,稳如泰山之势。据神话传说,宝象能通四夷之语,身驮宝瓶,内盛五谷或吉祥之物,可带来农业丰收和社会太平。所以含有五谷丰登,吉庆有余,或太平景象之意。

轩辕镜装设于殿顶天花板的中部,是个饰有蟠龙”藻文”的井形建筑,称为藻井。在藻井“明镜”部位中央,有一浮雕蟠龙,口衔一球(铜胎中空,外涂水银),此球即为轩辕镜。据传说,它是由中国远古时代的轩辕氏黄帝制造的,为中国最早的镜子(实为清室所制)。悬球与藻井中的蟠龙联系一起,构成“游龙戏珠”的美妙形式。轩辕镜悬挂于帝王御座的上方,以表明中国的历代皇帝都是轩辕氏的后裔子孙,是黄帝的正统继承人。

地上所铺称为金砖,其实是殿内所铺方砖,共计718块,产自苏州等到地。据说此砖成坯,需烧制八个月,更难的要用各种柴草烧炼136天,再用桐油浸泡百日方可成品。产品需“敲之有声,断之无孔”才可采用。此砖表面淡黑、油润、不涩不滑,具有坚固耐磨、越磨真越亮等特点。

外部结构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现存建筑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建在高约2米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围绕石栏,有云龙云凤望柱1488根,前后各有3座石阶,中间石阶以巨大的石料雕刻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殿面阔11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顶,高35.05米,宽约63米,面积2377平方米。殿内有奶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富丽堂皇。

殿前的双龙戏珠御路石,其珠为吉祥如意珠,双龙之中,一个代表天帝,另一个代表帝王,帝王受天之命,合天之意,务使国中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双龙下面的山海图案乃象征江山永固。

受震情况

自太和殿建成后,距它90公里范围内就发生过6级以上强烈地震7次。其中1730年北京西郊6.5级地震,震中距太和殿15公里,1665年通县6.5级地震,震中距太和殿20公里,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震中距太和殿仅45公里。这些大震都曾使北京遭到严重破坏,多次震动金銮殿,都不曾遭到破坏。

历史作用

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明清两代皇帝登极、宣布即位诏书,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等节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贺及赐宴。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内部装饰

七十二根大柱

太和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共有七十二根大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顶梁大柱最粗最高,直径为一米零六,高为十二米七零。明代用的是楠木,采自川、广、云、贵等地;清代重建后,用的是松木,采自东北三省的深山之中。

四千七百一十八块金砖

太和殿内地面共铺二尺见方的大金砖四千七百一十八块。但是金砖并不是用黄金制成,而是在苏州特制的砖。其表面为淡黑、油润、光亮、不涩不滑。苏州一带土质好,烧工精,烧成之后达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方可使用。

日晷

中国古代的计时器。石座上斜放着一个石圆盘,盘上刻有时刻,中间置一根铜针并与盘面垂直,利用阳光映出的铜针阴影位置来计算当时的时刻。

嘉量

象征性量器。主体较大的量器中间有一隔,上部为斛,下部为斗;两旁有两小耳,其中一耳为升,另一耳上部为合,下部为龠。

铜龟和铜鹤

吉祥、长寿的象征。

十八尊鼎式大香炉

建造于清乾隆年间。皇帝举行大典时,在香炉内点燃松柏枝、檀香等,青烟袅袅升起,增加神秘和威严气氛。

二百块仪仗墩

在宽敞的太和殿庭院里地面上,砌嵌着两行一尺见方的白石块,每隔一米左右砌嵌一块,北窄南宽,呈八字形,共约二百块。这是仪仗墩。皇帝举行大典时,仪仗队伍在仪仗墩上站班,手执旌、旗、扇、盖、星、钺、瓜、戟等。

装饰功能

故宫各宫殿屋檐上的仙人走兽,大致有两种功能:一是具有装饰作用;二是具有象征意义。比如,“龙形大吻”象征着祥瑞。“龙形大吻”的形象来自于《唐会要》,此书记载,海中有一种鱼,尾似鹞鹰,激浪即降雨,于是,其形象被雕刻在屋顶上,以避免火灾。骑凤凰的仙人,则有“绝处逢生、逢凶化吉”之意。据说,这位仙人是齐闵王的化身,民间有“日晒闵王,走投无路”之说,意思是东周列国时的齐闵王,被燕将乐毅击败,仓皇出逃却四处碰壁,走投无路之时,一只凤凰突然出现,齐闵王骑上后得以逢凶化吉。

行什是一个带翅膀的人像,据说是雷公或雷震子,放在屋顶,是为了防雷。太和殿是故宫中唯一有“行什”这种装饰的宫殿,它代表着太和殿具有最高的行政等级。这一点,从其他宫殿上的仙人走兽数目可以得窥一斑。

乾清宫是皇帝居住及办理政务的场所,地位仅次于太和殿,殿顶用瓦仅小于太和殿,檐角的仙人走兽数目为9;坤宁宫在明代是皇后寝宫,清代是祭神场所及结婚洞房,檐角的仙人走兽数目为7;东西六宫是后妃居住区,檐角的仙人走兽数目一般为5;其他配殿和门庑顶上的用瓦情况及的仙人走兽数目相应减少。而太和殿檐角的仙人走兽数目则因为多了一个“行什”,为10,成为故宫众殿中最显赫最具权威性的一个,也是中国建筑史上走兽数最多的孤例。

太和殿外观宏大,气象非凡,其内部亦是一派辉煌景象。历代皇帝端坐在殿内正中偏后的金銮宝座上,头顶是绚烂璀璨的藻井,足下是光润似墨玉的墁地金砖,威仪煌煌。

金銮宝座是帝王的“御用宝座”,宝座上设有雕龙染金大椅,明清两代的帝王们轮流坐着它,统治华夏大地。宝座是皇权的象征,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座,即使统治了中国达48年之久的慈禧也从未坐过。由于国无二君,宝座多单独陈设。加之古时以南面为尊,因此,一般面南背北摆放,以便皇帝接受臣子“北面侍君”之礼。

据故宫专家朱家溍先生考证,这个金銮宝座很可能是明代遗物,大概是明嘉靖帝时重修皇极殿时所制。康熙年间重修太和殿时,这个曾经被废弃的龙椅经过一番整修后继续使用,一直沿用到清末。虽然金銮宝座距今已有450余年的历史,但看上去仍然金光灿烂,光艳如新。这是因为宝座由中国独特的罩漆工艺制成。其材质为珍贵名木,加以细雕后,再用足大赤金在广胶水中研细、去胶晾干,成粉末状,之后,用丝绵拂扫到打好金胶的座椅上,成为所谓“泥金”,最后罩漆。罩漆用油(一般用桐油)入漆合成,本身便具有一定的透明度,干后则呈现剔透的光泽,不仅可保护下面的色彩及漆层,又不会遮掩下面的色泽,因而会历久弥新。

镇殿之宝

太和殿中隐藏了五座神秘符牌。这五座符牌的供奉极有规律,以太和殿正中悬轩辕镜正上方的藻井平台中央所供符牌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方分别朝向正中各供奉一座。符牌由于雕刻着镇殿神符,故又称为“符板”。正中央的一块符牌高约37.5厘米,宽23厘米,以产于东北的高丽木所制,前置香炉、蜡台、灵芝五供。符牌正面由上而下共分为四层,由佛教护持真言、神明和北斗七星图组成,背面由镇殿七十二符组成,可谓是一道镇殿灵符。

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记载,雍正九年八月十二日(1731年),雍正降旨在养心殿安黄铜符板一块,太和殿和乾清宫分别安木符板各一块。据此可知,此处符牌至少有一块应是雍正九年供奉在太和殿上的。故宫专家介绍,雍正九年,正是雍正帝被病魔缠身,让道士为其治病之时。此牌上的佛教经咒中既有汉传佛教经典的经咒,又有藏传佛教的心咒和咒牌,显然是汉藏合一的形式

历史沿革

关于这个金漆宝座还有一段曲折的历史。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要在太和殿举行登基大典。他不希望自己的“洪宪王朝”像满清末代王朝那样败落,不想承袭已颠覆的清王朝的旧制,于是,他将太和殿整修了一番,并用一把特地赶制的颇具西洋特色的高背大椅替换了金銮宝座。这个西洋大椅椅背很高,座面却很矮。据说是因为袁世凯腿短,却又要显示帝王气派,才如此设计。椅背上,还用白缎绣上“中华帝国”的国徽。但无论材料还是工艺,它显然都无法同金銮宝座相提并论,并且和金碧辉煌的太和殿极不相称。特别是那个椅背因年久渐渐破裂后,人们发现里面竟然塞着稻草。

时隔多年,根据文物原状陈列的历史性原则,1947年,故宫做出决定:撤下袁世凯的“龙椅”,换回原来的金銮宝座。但是,由于袁世凯当年将金銮宝座移出后随意置放在一间库房内,许多年过去了,当时谁都不知道金銮宝座置身何处。直到1959年,朱家溍先生从一张1900年的老照片上看到了太和殿内景的陈设原状,朱先生以照片为依据,按图索骥,最终在一处存放破旧家具和木料的库房中发现了这个举世珍宝。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们通力合作,用了934天,终于将其修葺一新,使其重回我们的视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6: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