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谷精草 |
释义 | 谷精草(学名:Eriocaulon buergerianum)一年生草本,须根细软稠密,叶基生,长披针状条形。头状花序呈半球形,底部有苞片层层紧密排列,苞片淡黄绿色,上部边缘密生白色短毛,花序顶部灰白色。花茎纤细,长短不一,淡黄绿色,有光泽,稍扭曲,有棱线数条。蒴果3裂。主产于中国江苏苏州、宜兴、溧阳,浙江吴兴、湖州、相乡,湖北黄岗、咸宁、孝感等地。中国多数地区以该种植物全草作谷精草入药,秋季开花结珠时采收,晒干。可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用于肝经风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风热头痛、夜盲症等。 中文学名:谷精草 拉丁学名:Eriocaulon buergerianum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谷精草科 属:谷精草属 命名者及时间:Koern. 1867 英文名称?:Buerger Pipewort 形态特征谷精草属草本植物。叶线形,丛生,半透明,具横格,长4-10(-20)的厘米,中部宽2-5毫米,脉7-12(-18)条。花葶多数,长达25(-30)厘米,粗0.5毫米,扭转,具4-5棱;鞘状苞片长3-5厘米,口部斜裂;花序熟时近球形,禾秆色,长3-5毫米,宽4-5毫米;总苞片倒卵形至近圆形,禾秆色,下半部较硬,上半部纸质,不反折,长2-2.5毫米,宽1.5-1.8毫米,无毛或边缘有少数毛,下部的毛较长;总(花)托常有密柔毛;苞片倒卵形至长倒卵形,长1.7-2.5毫米,宽0.9-1.6毫米,背面上部及顶端有白短毛;雄花:花萼佛焰苞状,外侧裂开,3浅裂,长1.8-2.5毫米,背面及顶端多少有毛;花冠裂片3,近锥形,几等大,近顶处各有1黑色腺体,端部常有2细胞的白短毛;雄蕊6枚,花药黑色,雌花:萼合生,外侧开裂,顶端3浅裂,长1.8-2.5毫米,背面及顶端有短毛,外侧裂口边缘有毛,下长上短;花瓣3枚,离生,扁棒形,肉质,顶端各具1黑色腺体及若干白短毛,果成熟时毛易落,内面常有长柔毛;子房3室,花柱分枝3,短于花柱。种子矩圆状,长0.75-1毫米,表面具横格及T字形突起。花果期7-12月。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区。生于稻田、水边。日本也有。 生长环境具大量须根,着生了水底泥中;生于池沼、溪沟喧、水田边等潮湿处。 药用价值【来源】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的带花茎的花序。 【功效】祛风散热,明目退翳。 【主治】治目翳,雀盲,头痛,齿痛,喉痹,鼻衄。 【性味归经】辛甘,凉。①《本草拾遗》:“味甘,平。”②《日华子本草》:“凉。”入肝、胃经。《本草经疏》:“入足厥阴、阳明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钱;或入丸、散。外用:烧存性研末撒。 【用药忌宜】《得配本草》:“血虚病目者禁用。” 【药物配伍】《本草述》:忌铁。配密蒙花,明目退翳;配防风,疏风明目止痒;配龙胆草,疏风泄热退翳;配石决明,清肝明目祛翳。 【别名】戴星草(《开宝本草》)、文星草、流星草(《纲目》)、移星草(《现代实用中药》)、珍珠草(《江苏植药志》)、鱼眼草(《陆川本草》)、天星草(《南宁市药物志》)、佛顶珠、灌耳草(《四川中药志》) 【处方名】谷精草、谷精珠 【商品名】谷精草:为谷精草科1年生草本植物谷精草或赛谷精草的全草或花序。以花序大而紧密、干燥、色灰白,花茎短、无杂质者为佳。谷精珠:为植物华南谷精草E. sexangulare L. 及毛谷精草E.australe R. Br.的头状花序。此非正品。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安徽、江苏、浙江、台湾、广东、江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陕西等地。主产江苏、浙江。此外,湖北、安徽、江西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8~9月采收,将花茎拔出,除去泥杂,晒干。《本草图经》:“谷精草,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春生于谷田中,叶杆俱青,根、花并白色,二月、三月内采花用。又有一种茎梗差长有节,根微赤,出秦、陇间。古方稀用,今口齿药多使之。” 【拉丁名】药材Flos Eriocauli;原植物Eriocaulon buergeria-num Koern. 【考证】出自《开宝本草药》。 【生药材鉴定】 为带花茎的头状花序。花序呈扁圆形,直径4~5毫米;底部有鳞片状浅黄色的总苞片,紧密排列呈盘状;小花30~40朵,灰白色,排列甚密,表面附有白色的细粉;用手搓碎后,可见多数黑色小粒及灰绿色小形种子。花序下连一细长的花茎,长约15~18厘米,黄绿色,有光泽;质柔,不易折断。臭无,味淡,久嚼则成团。以珠大而紧、灰白色,花茎短、黄绿色,无根、叶及杂质者为佳。同属植物赛谷精草 Eriocaulon sieboldtianum 及白珠谷精草 E. Nudicuspe Maxim.的带花茎的头状花序亦同等入药。头状花序较小,直径2~4毫米,灰黄色,小花十几朵,较疏松排列,花茎细而柔软,有时带有叶片。产于江苏、浙江、四川等地。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习惯使用华南谷精草 E.sexangulare L. 及毛谷精草E. Australe R. Br. 的头状花序, 通称“谷精珠”。 【中药化学成分】内含谷精草素。 相关物种该种外观与南投谷精草E. nantoense Hayata相似,但后者总(花)托有密毛易于区别,又以雌萼有龙骨状突起,花药较大区别于尼泊尔谷精草E. nepalense Presc. ex Bong.和老谷精草E. senile Honda。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