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离别 |
释义 | 1 唐末韦庄诗作◎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古离别》 【创作年代】晚唐 【作者姓名】韦庄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作品原文古离别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 作品格律这首七言绝句的用韵方式为首句入韵平起式;其韵脚是:下平十三覃(平水韵)。 晴烟漠漠柳毵毵, 不那离情酒半酣。 ⊙●○○●●△ 更把玉鞭云外指, 断肠春色在江南。 ⊙○⊙●●○△ (说明:○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 作品鉴赏写文艺作品的人,大抵都懂得一种环境衬托的手法:同样是一庭花月;在欢乐的时候,它们似乎要为人起舞;而当悲愁之际,它们又好像替人垂泪了。韦庄这首《古离别》,跳出了这种常见的比拟,用优美动人的景色来反衬离愁别绪,却获得和谐统一的效果。 晴烟漠漠,杨柳毵毵,日丽风和,一派美景。作者没有把和挚友离别时的春天故意写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实地写出它的浓丽,并且着意点染杨柳的风姿,从而暗暗透出了在这个时候分别的难堪之情。第二句转入“不那离情酒半酣”,一下子构成一种强烈的反跌,使满眼春光都好像黯然失色,有春色越浓所牵起的离情别绪就越强烈的感觉。“酒半酣”三字也写得好,不但带出离筵别宴的情景,让人看出在柳荫之下置酒送行的场面,并且巧妙地写出人物此时的内心感情。因为假如酒还没有喝,离别者的理智还可以把感情勉强抑制,如果喝得太多,感情又会完全控制不住;只有酒到半酣的时候,别情的无可奈何才能给人以深切的体味。“酒半酣”之于“不那”,起着深化人物感情的作用。 三、四两句再进一层。此地明媚春光,已使人如此不奈离情,那么此去江南,江南春色更浓,更要使远行人断肠了。所以临别时,送行者用马鞭向南方指点着,饶有深意地说出“断肠春色在江南”的话。 常建《送宇文六》诗说:“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李嘉祐《夜宴南陵留别》诗也说:“雪满庭前月色闲,主人留客未能还。预愁明日相思处,匹马千山与万山。”结尾都是深一层的写法。前代文艺评论家称之为“厚”,也就是有深度。“厚”,就能够更加饱满地完成诗的主题。 这首诗色调鲜明,音节谐美,浅而不露,淡而有韵,予人以一种清新的美感。淡淡的晴烟,青青的杨柳,衬托着道旁的离筵别酒,仿佛一幅诗意盎然的设色山水。诗中人临别时扬鞭指点的动作,又使这幅画图显得栩栩如生。读着它,人们很容易联想起宋元画家所画的小品,风格和情致都相当接近。 ◎ 作者简介韦庄 (836─910)唐末五代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西安)人,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公元894年(乾宁元年)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后任左补阙等职。曾入蜀为王建掌书记。唐亡,力劝王建称帝,王氏建立前蜀,他任宰相,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他的诗词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温词多泛泛的印象式、感觉式的客观描绘;韦词则更真情,自然。有《浣花集》。 2 唐末贯休诗作◎ 基本信息【作品名称】《古离别》 【创作年代】晚唐 【作者姓名】贯休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作品原文古离别 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①。 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 伊余非此辈,送人空把臂②。 他日再相逢,清风动天地③。 ◎ 作品注释①旨酒:美酒。旨,美好。 ②伊余:犹我。伊为助词,无实义。空:犹祇。把臂:握人手臂以示亲密。 ③清风:清凉或清净的微风,比喻心地清澄静谧,了无挂碍。 ◎ 作品简析乐府《杂曲歌辞》中有篇名为《古别离》,以南朝梁江淹之作为最早,内容写男女别离之情,其后历代诗人多有此题作品。这首五言古风为《古离别》,颠倒一字,其义实同。本诗将世俗的离愁别恨之扰人比喻成美酒之醉人,又将儿女别离伤感之泪比喻成滔滔不绝的长江之水,联想奇妙,意味隽永。清人延召寿《老生常谈》评本诗前四句说:“此种妙思,非太白不能。”事实上,本诗前四句被当作一首五言绝句,流传甚广。后四句则告诚佛门中人(自然也包括作者自己),应该断然弃绝俗世情思,不要也陷入离情别绪中去。 ◎ 作者简介贯休(832—912),晚唐浙江婺州和安寺僧。字德隐,又字德远,俗姓姜,婺州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市)人。七岁时在家乡出家,一生苦节厉行,云游各地。居杭州灵隐寺时,为吴越王钱镠所尊崇。至荆南,触怒节度使留后成汭被放逐至黔。后入西蜀益州,得前蜀主王建礼遇,赐号“禅月大师”,又称“得得来和尚”。终葬于成都东禅院。他是唐末著名诗人和画家。诗尚奇崛,风格潇洒错落,多寄赠应酬之作。其画笔力遒劲,擅画水墨罗汉和菩萨像。又工草书,时人比之“草圣”怀素。作品传世者有《西岳集》(又称《禅月集》)。又传世《十六罗汉图》系其真品手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