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街区
释义

古街区

1、文庙

湘潭文庙始建于南京绍兴初年,原址在小东门侧,故小东门亦称“文星门”。元时毁于兵火。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修。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因避水害迁建于现址。依文庙的建筑格制依次建有照壁、奎星门、泮池、状元桥、大成门、钟鼓楼、厢房、大成殿、亚圣殿等,大成殿、亚圣殿分别供奉孔子、孟子金像。整个建筑红墙黄瓦,气势宏伟。

文庙现在保存有大成门、钟鼓楼、厢房、大成殿、亚圣殿。经多年的修缮基本保存完好。其他建筑则无存。

2、刘烈士祠

刘道一:字炳生,号锄非,1884年出生于湘潭县花萼乡。少年时曾就读于湘潭益智学堂和长沙修业学校。青年时适逢民族民主革命浪潮汹涌澎湃。1904年2月,黄兴、刘揆一在长沙成立反清革命团体华兴会,刘道一随即参加,并与湘、赣、桂哥老会首领马福益取得联系,组织国仇会,与华兴会结成同盟军,为甲辰(1904年)长沙起义作准备,但因事机不密,致遭失败。同年3月,刘道一东渡日本求学,结识了秋瑾等革命人士,在东京组成秘密团体“三合会”,以反清、光复中华为宗旨。次年8月,孙中山联合黄兴在东京创建同盟会,刘道一是最早参加的成员之一,曾任该会书记、干事等职。

1906年,刘道一被派回湖南,再次准备发动武装起义。他在长沙掌握全局,并负责与同盟会东京本部联系。同年12月4日,同盟会领导的萍、浏、醴起义爆发,参加起义者共三万人之多,声势浩大,势如破竹,占领了浏阳、萍乡、宜春、万载等县。清政府惊恐,急调湘、鄂、赣、苏等省驻军4.5万人围剿,起义惨遭失败。当时刘道一正在长沙加紧准备,以便起义队伍进攻长沙时开城响应,不幸为清府侦悉,逮捕入狱。清吏以酷刑威胁,刘道一大义凛然,厉声呵叱道:“士可杀,不可辱,死则死耳!”1906年12月31日,刘道一在长沙浏阳门外英勇就义,年仅22岁,是同盟会员中最早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之一。

刘道一牺牲后,孙中山、黄兴等挽诗纪念。孙中山的挽诗是:“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黄兴的挽诗是:“英雄无命哭刘郎,惨澹中原侠骨香,我未吞胡恢汉业,君先悬首看吴荒。啾啾赤子天何意,猎猎黄旗日有光。眼底人才思国士,万方多难立苍茫。”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于1912年4月1日发布《南京临时政府第54号公报》,公布了《批陆军部请优恤烈士刘道一并附祀忠烈祠呈》。随后,刘道一烈士遗体迁葬于岳麓山。湘潭县议事会根据上述批示精神,于1913年3月11日召开首次会议,确定将原县守备衙门修建为“刘烈士祠”。烈士祠原有房屋前后四进共40余间。现尚存最后一进7间,已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屋后有刘揆一夫妻之墓。据悉,刘烈士祠除现有的最后一进7间外其余前三进30余间房屋均是解放后分给居民居住,产权归房地部门。现有的烈士祠深居巷内,游人一般难以寻觅。

3、昭潭书院

据清乾隆时提督学政阮学浩《昭潭书院记》载:“潭州据衡湘之交,山水灵秀,最为楚南佳处。生其间者清慧有文,盖承中土清淑之气,又沐国家立学教士风化之所渐摩,士之弦歌于斯而不辍者,既百余年矣。壬戌岁,予奉命视学湖南。时关中李君尹潭邑,率邑人士于学宫旁(现文庙东),择隙地建置书院。案图以观,则自讲义之堂,以及栖士之舍,与夫藏书之室,积器之区,靡不具备,连甍飞闼,既巨且丽。”乾隆十年(1745)书院建成。取其昭彰湘潭之意为昭潭书院。昭潭书院既有完整的教育体系,也有极严格的治学纪律。这在乾隆间朱廷模《昭潭书院学约记》有载:“先生之教及门也,以立志远大,变化气质为先务,敦朴实,慎交游,养性灵,以为读书明道之基。……标其优者,用资观摩。于英年多方引诱。尤加意贫士,不受贽仪,且分金以助之。朱、张、胡、真四贤祠近在院右,时率诸生入谒,以振其志气。……自先生来主讲席,每年肄业者不下数百十人,相亲相敬,严惮自生。下至厮役门隶辈,咸安戢不敢肆。墙壁户牖,公置书籍器用,一一无或损坏。讲堂学舍,所在肃穆,俾吾侪俯仰揖让其间,相深于道德文章之域。“

昭潭书院聘请学者名流来此主讲。晚清湘潭大儒王闿运曾任山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3: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