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风·昔我游齐都
释义

《古风·昔我游齐都》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古风》五十九首之一。此诗可看作是独立的三首诗,也可看作是一首梦仙诗,借梦幻指明人类生活的畸形性。

中文名称:《古风·昔我游齐都》

创作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诗文字数:150字

出处:《全唐诗》

作品原文

古风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⑴。兹山何秀俊,绿翠如芙蓉。萧飒古仙人⑵,了知是赤松⑶。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含笑凌倒景⑷,欣然愿相从。

泣与亲友别,欲语再三咽。勖君青松心⑸,努力保霜雪。世路多艰险,白日欺红颜。分手各千里,去去何时还⑹。

在世复几时,倏如飘风度⑺。空闻《紫金经》⑻,白首愁相误。抚己忽自笑,沉吟为谁故。名利徒煎熬,安得闲余步。终留赤玉舄,东上蓬莱路。秦帝如我求,苍苍但烟雾⑼。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⑴华不注:山名。在山东济南市东北。

⑵萧飒:寂寞凄凉。

⑶“了知”句:了知,明知。赤松,仙人名。

⑷凌倒景:谓升上天空,向下看日月。景,日光。在日月之上,向下看,故曰倒景。

⑸勖:勉励。

⑹去去:越离越远。

⑺倏:忽然。飘风,暴起之风。

⑻《紫金经》:炼丹之书。

⑼“终留”四句:《列仙传》:安期生者,琅琊阜乡人也。卖药于东海边,时人皆言千岁翁。秦始皇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出于阜乡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舄一緉(双)为报,曰:”后十年,求我于蓬莱山。”始皇即遣使者徐巿、卢生数百人入海,未至蓬莱山,辄逢海波而还。

作品译文

以前我游齐国首都济南的时候,曾经攀登上华不注峰。只见山岭苍翠,高峻入云,犹如一朵擎天的绿荷花。我还遇见了一位白发童颜仙人,他就是赤松子。赤松子借给我一头白鹿,他自己却乘坐两条青龙。我欣然含笑与他一起凌空而上,日月大地都留在我们的身下成为倒影。

临行前,亲朋好友来送别,泪水如雨雪霏霏,牵衣不舍似杨柳依依。希望他们有青松般的耐寒心,历霜雪而愈年轻。人世间多凄风苦雨,白日喜欢衰退人的红颜。此一别就是千万里,何时相见只有天知道啊!

人生苦短啊,生死如旋风,一瞬即去。纵然有紫金经,也恐怕误了白头翁,不能及时得道。想到这里不禁粲然一笑,何必为他人担忧呢?让他们迷醉于功名利禄好了,让他们煎熬在人间的色利地狱。赤松子留下赤玉舄以后就回到蓬莱岛了。秦始皇想寻找赤松子,茫茫云海何处有?这是要有机缘的事情啊!

作品评析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首。此诗三段,古本作独立的三首。萧士赟编辑时,合为一首。品其情节,脉络互不连缀,故应分为三首而读。

第一首,为游仙诗。写游华不注,遇仙人赤松子,共同升天。写山俊秀“绿翠如芙蓉”。写游仙,自驾白鹿,赤松子挟青龙,飞升于日月之上,甚是浪漫。

第二首,为留别诗。“泣与亲友别”二句,写临别而泣。“勖君”为互文对举,劝亲友保持青松心,霜雪志。“世路”二句言世路艰险,人生短暂。末二句表示惜别。

第三首,表现了诗人一种矛盾痛苦的心情。诗分三层意思。“在世”四句,叹息人生短暂,炼丹求长生而又不成。“抚己”四句,自笑为名利所牵,不得安闲潇洒地生活。“终留”四句言求仙落空。故此诗有“行路难”的感慨。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8: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