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城乡
释义
1 甘肃省金塔县古城乡

古城乡位于金塔县西北部,主要盛产小麦、玉米、棉花、甜菜、孜然、优质林果、蔬菜等农产品。棉花、孜然、甜菜已成为该乡重要的支柱产业,古城乡地下煤炭资源有15.6亿吨的贮藏量,

地理概况

古城乡位于金塔县西北部,在东经97°68′—100°20′,北纬39°17′—40°59′之间,总面积 265.46万亩,耕地33214亩,地势平坦,属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年平均气温8℃,年平均降水量59.5毫米,蒸发量2538.6毫米,无霜期141天,适宜于农作物一季生长。

全乡共有12个行政村,63个村民小组,2805户,11343人:其中男性5749人,女性5594人;农业人口11083人,非农业人口260人;劳动力5888人,其中男性劳动力3039人。在劳动力中,高中以上835人,初中3627人,小学1426人。

经济发展

古城乡地域辽阔,行政区域面积265.46万亩,宜农耕地33214亩,人均占有耕地3亩,主要盛产小麦、玉米、棉花、甜菜、孜然、优质林果、蔬菜等农产品。棉花、孜然、甜菜已成为该乡重要的支柱产业,2002年全乡种植棉花1.8万亩,总产达到2186吨(皮棉),2003年棉花种植面积将达到2.68万亩,总产可达3250吨(皮棉)。

古城乡地处阜淮铁路北侧,224省道东侧,距颍上火车站仅4.2公里,交通便捷、市场活跃。计划中的颍上至莲花寺的快速通道贯穿古城全境,古城将成为颍上北部主要的商业物流集散地。古城乡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刘庄煤矿移民安置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

自然资源

古城乡地下煤炭资源有15.6亿吨的贮藏量,由国投新集集团承建,年产800万吨的刘庄煤矿现正为投产作最后的准备。随着刘庄煤矿的开发建设,乡政府紧紧“围绕煤矿建设,作好发展文章”,引进了汽运公司等一批外资进驻古城乡,为刘庄煤矿提供优质服务,方便了矿区建设,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业,轮窑厂、水泥预制厂、面粉厂、粉丝厂、塑料制品厂、空心砖厂等一批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迅猛,带动了古城乡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稳定,增加了农民收入。

2 甘肃省静宁县古城乡

地理概况

古城乡位于静宁县东部,东、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温堡乡、联财乡接壤,西连威戎、司桥两乡,南与庄浪县毗邻,因宋置章川堡古城而得名。全乡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14.5公里,总面积 145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157个村民自治小组,人口34231人,总耕地面积10.9万亩,其中梯田10.2万亩,灌溉面积7710亩。 甘渭子河自东向西横穿而过,河谷地带海拔1660米,河谷南北梁峁起伏,沟壑交错,海拔1960 米。全乡乡村道路29条284公里,铺砂8条 58公里。

经济发展

县乡主公路--威曹公路已于2004年6月全面油铺。北部山区气候相对冷凉,是黄芪、党参、甘草等药材的适宜栽培区。所产药材因药物含量高、药用价值好而远销安徽亳州、广东等大中城市。全乡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500亩,人均药材收入达到100元。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新型产业逐年增加,全乡现有果园面积9093亩,洋芋种植面积3000亩,订单蔬菜面积300亩。养殖业继续走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思路,在现有160座暖棚式牛舍的基础上,从外地引进优良秦川牛50头,使上程村牛饲养量达900头。并积极发展养牛重点社6个,形成了以养殖业为主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3 河南省唐河县古城乡

地理概况

古城乡位于县城东12.5公里处,北靠泌阳河,南邻三夹河,东与毕店镇为邻,西与城郊乡接壤,是河南油田腹心地带。312国道、宁西铁路、信南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区位优势突出。全乡南北长18.1公里,东西长8.5公里,总面积11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9万亩,人均耕地1.8亩,是唐河县粮油生产基地乡。

古城乡代码:411328309。2006年,辖付湾村、郭其茂村、黄店村、柳树庄村、大许冲村、风凰台村、罗岗村、王惠村、魏庄村、姚老庄村、杜庄村、方庄村、温庄村、小常庄村、古城村、张冲村、米庄村、倪河村、徐岗村、曲百科村、前王岗村、长桥村、井楼村、夭庄村、黄宅村、阚庄村26个行政村,149个自然村,333个村民小组,16103户,62000人。

经济发展

农业自然条件适宜,科技优势明显,产业化框架明晰。高产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水稻、玉米、红薯为主;高效经济作物主要以烟叶、棉花、小辣椒、花生、瓜菜为主。全乡已建成上万亩优质烤烟、4.2万亩优质小麦、1.5万亩瓜菜、1万亩桅子-牧草、2万亩花生和2万亩脱毒红薯生产基地。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黄牛年饲养量4.1万头,各类兔年饲养量达38万只,养兔数量和兔毛产量30年来一直居全县之首是豫西南最大的皮毛集散地和优良种兔生产基地。全乡有驰名中外的中原皮毛城等皮毛专业市场3个,皮毛购销货栈78家,以经营兔毛.牛羊皮和毛发的专业市场辐射十几个省市,年交易额超亿元。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坚持以发展为主线,以农民增收、财政增强和建设工业大乡、农业强乡为目标,狠抓以招商引资为主的民营工业,以兔、黄牛为主的畜牧业,以乡村道路、小城镇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等重点工作,强化党的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保持了社会大局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2006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11%、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增长20%,财政收入完成32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3860元,增长13%,先后荣获市“扶贫开发先进单位”、“县农村公路建设先进乡镇”、“民兵建设先进单位”、“财政工作先进乡镇”,2006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综合工作目标一等奖荣誉称号。

4 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乡

地理概况

古城乡位于驻马店市驿城区东南,面积81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耕地7.2万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南距确山县城9公里,京深公路、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新阳高速纵贯全境,北距驻马店市火车站5公里,南距明港机厂45公里。

境内的古城电厂年发电量在5亿千瓦时以上。吴桂桥煤矿煤质优良, 已探明煤储量在3.2亿吨以上,现在正在开采,村村通电话,通公路。交通。水电,通讯条件都极为便利。

古城乡三国时曾是关羽斩蔡阳的发生地,至今有三义庙遗址及蔡阳坟,也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的故乡,靖宇故居和纪念馆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前来参观,瞻仰。周围30公里有怪石嶙峋的天然盆景嵖岈山,湖光山色的铜山湖,薄山水库,“小延安”等名胜古迹。

经济发展

古城乡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属大陆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地肥沃,适宜南北多种作物生长,现已建成小麦育种基地,花生生产基地,畜禽养殖基地等高科技农业开发基地,每年培育小麦2500吨,年产花生2833吨,畜禽250万只。

古城乡结合本地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以工富农,现已形成了以永新面粉厂为龙头的靖宇面粉公司,年生产面粉2万多吨,面粉广销湖北、东北等省,深受广大用户青睐。以及新世纪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掺量粉煤灰墙体砖,豫南非金属有限公司生产的白云石粉,莹石粉等一批乡镇企业的产品,广销周围各县市。以龙华畜禽养殖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养殖业,年出栏肉鸡100多万只,出栏生猪50万头;以世行肉牛育肥厂为龙头的肉牛养殖业,年出栏肉牛i000多头,产品供不应求,成为古城乡经济的新亮点。

5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古城乡

地理概况

古城乡位于洛阳市南部,北临洛河,西与宜阳丰李镇相邻,南和龙门镇接壤,东与关林和安乐两镇相接。土地面积26 .6平方公里,总人口3.9万人。

古城乡辖32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焦屯村、后河村、白村、黄屯村、青杨屯村、庞屯村、范滩村、陈李寨村、东霍屯村、锉李村、马圪垱村、西杨屯村、老贯庄村、位屯东村、位屯西村、小寨村、古城村、杨庄村、夜叉磨村、孙庄村、东杨屯村、八里凹村、霍屯村、邢屯村、梁屯村、油房头村、小营村、侯城村、王屯村、小李屯村、溢坡村、毕沟村、~400_洛阳大学居委会、~401_河南科技大学居委会、~402_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居委会。

经济发展

古城乡是洛阳新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经过全乡近4万名群众努力圆满完成了征地、拆迁、补偿、环境协调、群众安置等各项工作任务,新区面貌日新月异,处处一派热火朝天、塔吊林立的喜人景象,新区秀丽形象初步显现。截止2005年5月,开元大道、王城大道、体育大道、政府东路、政府西路、大学路、瀛洲路、英才路、景观大道等30条道路全部建成通车,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新区开发建设以来,先后完成2000万余亩征地任务,陈李寨、小寨、夜叉磨、杨庄、孙庄、范滩、八里凹、老贯庄等13个村3000余户民宅、60余家企业拆迁完毕;河科大、工业高专、洛阳大学等大专院校一期工程已竣工。

古城卫生事业10年来又有了较大发展,乡卫生院通过改扩建,医疗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村、街道个体诊所随处可见,方便了群众就医,为人们的身心健康起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近年来,古城乡先后被授予“洛阳市文明单位”、“洛阳市治安模范乡”、“河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洛阳市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单位”、“市级五好党委”等荣誉称号,经济实力逐年上升,2004年位居全市乡镇综合经济实力排名第17名,比2003年的25名提升了8个位次,成为洛南地区一颗耀眼的明星乡镇。

6 河南省清丰县古城乡

地理概况

古城乡位于河南省清丰县城西北8公里,总面积50平方公里。全乡辖古城集村、张营村、唐营村、乔营村、东伏店村、西伏店村、官路边村、刘村、程村、范村、叶村、前张六村、后张六村、马庄村、吕家村、徐家庄村、吴家村、大高村、前囤上村、后囤上村、董村、西王庄村、齐家村、梁村、临河村25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总人口33985人,总户数8101户,总耕地面积4.9万亩。

古城乡历史悠久,古城乡政府驻地古城集.商贸六集,市场繁荣,其日用品市场,木材交易市场,禽蛋市场,辐射方圆数百里,是豫北一带颇有影响的大集市。古城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境内有马颊河,潴龙河贯穿全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产品资源丰富.小麦,玉米常年播种面积3.3万亩,花生2.8万亩,实现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境内林成网,树成行.1998年被确定为工行贷款重点扶植和黄淮海开发重点乡。.

经济发展

古城乡乡镇企业发突飞猛进,1998年乡镇企业总数达到146家,从业人员6025人,固家资产总值15000万元,其中有投资500万元的清丰县第一玉米淀粉厂,200万元的中原兽药厂,200万元的古城有机肥料厂等,其主导产品玉米淀粉,氯化胆碱,有机肥产品远销全国十多个省市.全乡畜牧养殖业十分发达,蛋鸡饲养 量常 年保持在200万只,禽蛋产品远销山东,安徽,河北等省市,全乡蛋鸡饲养专业村达12个,专业户达1580户,是豫东北部重要的蛋鸡生产基地乡,1997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畜牧养殖产业化先进乡镇".

古城乡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良好,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村村通线电视,境内公路贯穿全境,南与107国道相连.全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公路总里程达到160公里.通信光缆覆盖全乡,可开通国内国际直拨电话,全乡电话装机总量达到1000多部,1996年乡卫生院被卫生部门授一级甲等卫生院,1999年,投资500万元.完成了农村高低压电网改造 .

7 安徽省怀远县古城乡

地理概况

位于怀远的北部14公里,全乡总面积为118平方公里。全乡总人口5.2万人,辖20个行政村耕地面积6.5万亩,南至草寺、北至包集、西至新集、东至魏庄,古城的中心点是四方湖,水美鱼肥。南有淝南公路,北有刘褚路,206国道,合徐和界阜蚌高速公路贯穿其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历来为粮油集散地。

境内主要干流有斜河、清沟河、怀洪新河,流入五河县境内至洪泽湖。

淝河(四方湖)位于古城乡中部,此河发源于河南开封县。经亳州、涡阳、蒙城县界沟入境,途经褚集、双桥、新集、四方湖、斜河入怀洪新河,最后汇入怀洪新河五河境内进洪泽湖。

古城境内有淝河、清沟河、符怀新河天然河道,水资源丰富,尤以四方湖的水产养殖颇负盛名。

历史沿革

古城是一个古老的集镇,传说,早在周朝东周春秋时代(公元前770—476)、战国时代(公元前475—221),这个地方是个城,南北朝时期曾一度设郡。

据史料记载,古城在汉朝时期,方圆约四里多路,四面设城墙,旧址也是有名的。原来兵荒马乱,沧桑巨变,一个好好的古城一夜之间搬迁到徐州。这样的传说古城的一些老人都能说上几段。如:老城头、城拐子、庙后头、西老城。西至小河湾、南至城南朱家、北至汪庄、东至文岗。经考证:1970年古城修电灌站时,就挖出一些古董、水井、元宝以及古建筑的砖瓦等。

建国后行政区划几次变动。1990年为了开发发展淝河,县委决定将古城、草寺、张八郢三个乡并为一个区,1992年撤区并为古城乡。

8 安徽省颍上县古城乡

地理概况

古城乡位于颍上县城北部15.5公里处,东临谢桥镇,西靠江口镇,南至颍河与黄桥镇交接,北到济河与陈桥镇为邻。全乡总面积57.2平方公里,耕地48750亩,辖19个行政村,113个自然庄,8976户,38426 口人,全系汉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刘庄煤矿的开发建设,古城正逐步成为颍上北部一颗璀璨的明珠。

经济发展

古城乡气候温和,自然资源丰富。盛产小麦、大豆、红芋、玉米,煤矿储存量高达15.6亿吨,1992年建乡以来,全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先后修筑了一批主干道路连接着城镇和乡村,通讯网络覆盖全乡,广播电视通连千家万户。乡委、乡政府正带领全乡人民向着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迈进。

古城乡地处阜淮铁路北侧,224省道东侧,距颍上火车站仅4.2公里,交通便捷、市场活跃。计划中的颍上至莲花寺的快速通道贯穿古城全境,古城将成为颍上北部主要的商业物流集散地。古城乡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刘庄煤矿移民安置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

9 云南省镇沅县古城乡

地理概况

古城乡地处镇沅南部,把边江畔,恩古公路由北向南穿境而过,是镇沅的南大门。全乡总面积406.4平方公里,山区占99%,森林覆盖率70%,有耕地31223亩,田8109亩,全乡9个行政村,152个村民小组,3269户,14318人,少数民族人 口占76.4%,其中哈尼族人口占4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6人。全乡地势随无量支系由西向东南走,把边江由北向南流,总体分布坐西朝东,西高东低,具有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特征。境内由西向东流的蛮糯河、清水河、蛮海河、蛮怕河、蛮连河和由东向西流的薄叶河均进入把边江,属红河水系。海拔最高点为京联村老虎口嘴处2441米,最低点河西村蛮连小河流入把边江口处942米。年均气温20℃,全年降水量987.5毫米。

经济发展

2004年全乡经济总收入15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3元,粮食总产533万公斤,人均口粮333公斤,财政收入118万元,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贫困乡。古城乡集镇先后于1986年、1997年、1999年进行了三次规划,规划范围北至河东小学,南至文海河、东至把边江、西至老金店,规划面积为1.24平方公里。2003年集镇初期建设已基本结束,建成一条长1000米,宽12米的过境线街道(依靠恩古公路建设),一条长450米,宽12米的中心街道和两条各长150米、宽12米的竖街道,建成三条街道绿化面积3319平方米,农贸市场、停车场、街道亮化工程、集镇供排水工程基本建设完毕,集镇居民人口达3068人。从事个体经济和第三产业(加工、服务、餐饮业)65户,从业人员505人。乡政府驻地形成了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并已形成了镇沅县通往思茅、西双版纳等地的南大门。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古城乡

历史沿革

奇台县古城乡的前身是奇台镇园艺场,1959年奇台镇镇长王添敏为安置城镇闲散人员就业,依照县委统战部建场的作法,选择在水磨河首西岸、吐虎玛克古城侧建场,聘请植树模范白克里负责建场工作,命名为奇台镇园艺场,当年种植果树150亩,并在树园修筑土墙保护树。1965年,县上调整行政区域,将奇台县政协园艺场与之相邻的奇台镇园艺场合并为奇台县园艺场,又将西地公社西坎尔孜大队下属的3个生产队划入县园艺场,至此,场下属7个生产队。1977年升为公社级单位。1978年又将西北湾乡八家户大队划入县园艺场,并将西北湾公社满营湖大队两个生产队搬迁至县园艺场,归八家户大队管辖。至此,县园艺场下属古城、八家户、果园三个生产大队及16个生产队,总耕地扩大到7000多亩。

几经区划调整,县园艺场范围逐渐扩大,总面积为49平方公里,东连农六师110团场,南邻108团场,西接奇台镇牧场和西北湾乡小屯大队,北邻奇台县城和西北湾公社头屯渠。县园艺场到1984年春天改为古城乡建制时,共有1196户、5852人,总耕地为25357亩。

2004年底,全乡农业总人口6537人,辖11个行政村,属乡村两级管理,由汉、维、满、蒙、哈、锡伯7个民族组成,是一个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总耕地面积27000亩,人均占有耕地4亩。

经济发展

古城乡交通便利,通信发达。得天独厚的地缘、地理环境,使古城乡具备优越的经济发展条件,乌奇公路、木巴公路、S303线贯穿全乡10个行政村。2004年,该乡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在落实中不断创新工作措施,实现国民生产总值7697万元,较上年增长7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91元,较上年增加878元。

古城乡具有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适合种植小麦、大麦、玉米、甜菜、苜蓿、油葵及瓜菜等各类常规作物,已建成1300亩无公害瓜菜基地,2230亩瓜菜制种基地,4000亩优质、特色、高效经济作物基地,3000亩商品瓜菜基地,1500亩反季节蔬菜基地。建有养殖小区3个,果园一村牛养育肥小区,八家户六村猪小区和八家户四村高标准牛养育肥小区。乡域内建有天和活畜交易市场,八家户一村建有日收购1.5吨鲜牛奶奶站一个。全乡肉食供应量占县城总量的30%,牛奶供应量占40%,蔬菜供应量占50%。招商引资建成300万元以上的项目6个,八家户三村餐饮一条街,昌吉州振运公司宾馆开发项目;招商引资300万元以下的项目11个,八家户四村高标准养殖小区、奇盛商贸服务中心、瑞林度假村、庆丰庄园、田园度假村、八家户三村大型停车厂。2004年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83人,从事的产业主要是:建筑业、运输业、商饮业、服务业、屠宰业等,劳务收入达254万元。

该乡经济作物面积17956亩,其中瓜菜面积达到13842亩。主要有苞苞菜、大白菜、辣椒、西红柿、豆角、西甜瓜、打瓜、日本南瓜、裸仁南瓜等。形成“农户+企业”的经营机制,促进和带动全乡瓜菜种植业的发展。间作套种计划种植2000亩,主要有小麦套胡萝卜,瓜套花生,瓜套胡萝卜,小麦套苜蓿;复播计划种植3500亩,主要有复播蔬菜,复播大白菜,复播荞麦,复播玉米、复播苏丹草、复播豌豆。种植业人均纯收达2187元,占人均纯收主的42%。该乡具有天然的满营湖草场、饲草料种植基地,开发潜力大。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1623元,占人均纯收诉31.1%。

11 吉林省大安市古城乡

地理概况

古城乡位于吉大安市西南部,距市区73公里,南靠新平安镇,北连来福乡、舍力镇,西邻叉干镇,东接乐胜乡。总幅员面积187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即古城村、长志村、长庆村、长安村、长新村、长虹村、长源村,26个自然屯,4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082人、2115户。全乡有党支部12个,党员275名,其中农民党员189名。

境内交通比较便利,安乾公路、二十里堡至舍力镇公路横穿全乡,该乡坐落在姜家甸草原东北部,现有草原面积10917公顷。

经济发展

古城乡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境内有耕地1675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780公顷,境内有淡黑钙土、山岗沙包地、洼地、草原等。适宜多种形式的种植、养殖开发。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提出了“重点加强项目建设,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种植业结构,扩大养殖业规模,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全乡经济提速增效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发展战略。通过干部包村、技术培训、信息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加大畜牧业、烤烟产业的开发力度,农业内部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目前,牧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全乡共发展5个养殖专业村,即长源村和古城村的养羊、长虹村的养鹅、长新村的养猪、长志村的养鸡。进一步优化了畜禽结构,搞好品种改良,推进舍饲,发展精品牧业。全乡建青贮窖590个,青黄贮饲料达1.2万吨。目前羊发展到2.2万只、猪2500头、鸡6万只、鹅5万只。烤烟面积发展到1500亩,新建堆积式烤房57座,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改进烘烤工艺,在2004年大旱之年实现烟叶产量22.5万公斤,产值17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3%和67%,上等烟率达19.8%,全市排第一位。经济作物花生、芝麻、纤维高粱、大挠子、圆葱、辣椒、绿豆、葵花、蓖麻面积逐年增加,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已逐渐变成了优势产业。

近年来,古城乡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共栽植退耕还林995.6公顷,“三环一路一网”造林229.5公顷、盐碱地栽枸杞150公顷、低洼易涝地插柳100公顷。古城枸杞“宁红10号”在2003—2004年省农博会上先后两次被评为“名牌产品”,退耕还林工作2001年度被大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单位”称号。建草原工程围栏1500公顷,加大了禁牧工作力度,建立健全了岗位责任制,乡村两级干部层层落实责任,充分发挥乡林草管护大队的作用,使禁牧工作禁得住、不反弹。通过草场改良和禁牧,使草原植被得到较大程度的恢复,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30%恢复到现在的80%以上,吉林电视台于2002年就该乡禁牧后发展草业经济的成果做了专题报道。

境内建冷库1座,投资110万元对冷库进行了改建、扩建,扩大了生产规模,年可屠宰加工羊肉200吨,年创产值310万元,利税15万元,产品畅销北京、内蒙古、沈阳、大连等地,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该乡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来抓,积极组织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通过加强信息沟通,多方面寻找就业岗位,强化职业技能岗前培训,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使该乡近几年年均劳务输出人数达3000人次以上。2004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88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78元,全口径财政收入35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3%和65%。

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计划生育工作连续几年接受省、白城市、大安市检查,均进入一档行列,长新村被国家计划生育协会授予“先进单位”称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社会治安良好,保持了社会稳定。教学条件逐步改善,全乡有中学1所,小学7所。初中教师40人,在校学生228人,小学教师75人,在校学生473人。

12 陕西省府谷县古城乡

地理概况

古城乡位于府谷县最北端,与内蒙古准格尔旗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壤,属东部纯农业乡,农业生产条件较好,道路交通条件相对优越,“府-准” 、“纳-榆”两条公路呈“人”字形经过古城、前坪、油房坪、园则湾、五道河5个行政村。全乡总土地面积192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2138户,9355人。有信用社、医院、学校、粮站、供销社、邮政所、电信所、兽医站、种羊场、移动营业厅、联通营业厅11个机关单位,17个党支部,344名党员(其中农村党员286人)。共有干部职工178人(乡政府57人) ,乡党委、政府设领导11名:党委书记、政府乡长、人大主席、副书记一名,副乡长四名,武装部长一名,乡长助理两名。全乡现有耕地33304亩,粮播面积30490亩,有林地48234亩(其中退耕还林地9331.7亩) ,草地12708亩,羊子存栏22500只。

经济发展

近年来,古城乡党委、政府先后争取、筹措资金1500多万元,实施了包括农网改造、乡村道路、通村水泥路、人畜饮水、通讯、教育、卫生、农业综合开发等十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极大地改善了乡村两级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乡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全乡实现了村村通电;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信息覆盖全乡;川道地区村子基本实现了村村通人畜饮水工程,梁峁地区村子大部分有水窖和旱井;乡村道路条件较好,交通便利。按照国家政策,古城乡累计完成退耕还林9331.7亩,荒山造林42500亩(其中种沙棘28500亩)。全面实行了封山禁牧政策,全乡2008年畜牧业总产值达650万元。种植业方面引导农民种植耐抗旱、经济效益高的农副产品,去年种植的籽瓜、芝麻、绿豆、葵花等经济作物让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田的积极性,该乡农业主导产业以杂粮种植和家畜养殖为主,特殊经济作物主要以海红果树为主,年产量达600万斤,但均以“庭院式经济”经营,科学技术含量低,所产海红果主要靠农民自己加工成海红干,靠当地小商贩收购后进行销售,所得收入为当地农民的农业特产收入;其次是杏干产业,年产量可达400万斤。在农村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多向采集农民工就业信息,开辟农民增收渠道,为周边矿区、企业输入劳力3250人,年可创纯收入3508万元,为全乡的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古城乡属东部纯农业乡,资源贫乏,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古城乡党委、政府针对这一现状,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有关政策,结合实际,积极实施扶贫开发战略。先后实施了前坪、沙圪坨、贾家梁、油房坪、贾米湾、徐沙梁等村的扶贫重点村建设,让这些村子先从贫困中解脱出来,通过项目带动,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形成产业规模,带动全乡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将“输血型”扶贫模式向“造血型”扶贫模式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古城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优越的农业生产资源、林草畜牧业生产资源和较好的生态环境。在古城乡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古城乡的全体干部、群众将面对机遇、面对现实、面对挑战,以崭新的面貌,加快发展的步伐,建设新型和谐文明的新古城。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3: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