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埃及文学
释义

埃及奴隶制国家的出现约在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它延续的时间很长,流传至今的古埃及文学作品,都是奴隶制社会形态下的产物。大约在公元前3300年,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 他们用尼罗河边的芦苇制成的纸草纸和芦管制成的笔书写记事,许多文学作品就是写在纸草纸上保存下来的。

中文名:古埃及文学

外文名:The ancient Egyptian literature

概述

背景

在埃及的古朴时期和古王国时期 (公元前3200~公元前2280),就已产生了歌谣、诗歌、故事和箴言等。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有刻在金字塔墓壁上的祷文和大臣墓地上的碑铭。

第一中间时期和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280~公元前1778),文学有了很大发展,中埃及语成为埃及古典文学语言。

中王国时期是古埃及文学的繁荣时期,其文学作品在修辞、表意、描绘等方面是后来各个时期文学作品的典范。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70~公元前1090)最突出的文学体裁是写实的旅行记,这个时期还留下许多对神和法老的颂歌。

起源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和亚洲西南部,为亚、非、欧三洲之交通要冲。早在远古时代,埃及人就在尼罗河两岸生产劳动,繁衍生息。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埃及文化。古代埃及文学是古埃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类艺术史上一份宝贵的遗产。 古代埃及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在原始公社制度逐渐解体以后,奴隶制便开始居于统治地位。早期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是公元前三千多年以前的事,延续的时间很长,留传至今的古埃及文学作品,都是奴隶制社会形态下的产物。

大约到公元前3300年,埃及人就发明了文字。埃及最早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或称图形文字。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一种用字母、音符、词组组成的复合文字。有了文字,就有可能把大量流传在口头上的文学作品记录和保存下来。

发展

古代埃及人用纸草书写(注:纸草是下埃及尼罗河边的特产。先将芦苇状的纸草茎干剖为长条,再排齐连结成片,最后压平晒干成纸。)。写好的纸草卷起来,扎以细绳,以便保存。这样的纸草卷有长有短,有些作品手稿竟达十几公尺至几十公尺,古代许多文学作品就是这样保存下来的。 在埃及的古朴时期和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前2280年),就已产生了歌谣、诗歌、故事和箴言等。这个时期流传下来的比较突出的文学遗迹有两类:一类是金字塔祷文,即刻在金字塔墓壁上祈祷法老死后升天获福的诗歌;另一类是大臣墓地上的碑传。除此之外,也有少数民间文学的材料保留了下来。这主要是劳动过程中唱的民歌,如农夫,打谷工,脚夫的歌子,一般都比较朴实、真挚。这些歌子的原文是在古王国的墓壁上发现的。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280-前1778年),文学和其他艺术门类如建筑、绘画、雕塑一样,有了很大发展,作品中使用的是由中埃及语提炼的埃及古典文学语言。在这个时期,文学作品中的人民口头创作故事有了进一步发展。埃及的文学史家认为,中王国时期的文学作品是最精彩的,它在表达、描绘、修辞等方面是后来各个时期文学的典范,这是古代埃及文学的鼎盛时期。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70-前1090年)最突出的文学体裁是写实的旅行记,同时还留下不少对神和对统治者的颂歌。

成就

由于有了纸草卷保存下来的古代文献资料和刻在金字塔墓壁、庙宇墙壁上的文字,近现代的学者才有可能了解、研究古代埃及文学的内容及其发展情况。但多数文学作品至今仍无法知道作者是谁,传统上把这种荣誉归于虚构的或半神话式的古代智者的名字。 古代埃及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就其形式来说,先有诗歌,后有散文。诗歌包括世俗诗、宗教诗、赞美诗、宗教哲理诗等等。散文方面则有训言、箴言之类的教谕体作品以及比较丰富的故事和旅行记等。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保存不易,许多作品都已荡然无存,流传至今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就各个时期保存下来的材料看,文学体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主要的却是以上所列的几类。古埃及文学无论在题材上或在体裁上,都长期地影响了古代希腊文学、科普特文学和中世纪东方文学。它的传统,在这些文学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古埃及的诗歌有世俗诗、宗教诗、赞美诗等,其中许多诗歌赞美神和国王,有的则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如出现较早的劳动歌谣《庄稼人的歌谣》、《打谷人的歌谣》、《搬谷人的歌谣》,是劳动者的心声,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阶级关系。还有一类用笛子和竖琴伴奏的情歌,歌唱者以兄妹相称,表达了青年男女互相爱悦的纯真感情。

古代埃及盛行图腾崇拜,中央法老政权强化以后,在埃及兴起了统一的对太阳神的崇拜,被奉为最高之神。埃赫那通(公元前1369~公元前1353)宗教改革时期,曾一度以阿通神为唯一的太阳神。《阿通太阳神颂诗》是古代颂歌中的名篇,它热烈赞颂给万物带来生机的太阳神。这篇颂诗代表了古代埃及宗教诗的主要成就,埃及考古学家认为阿通神颂诗对古代希伯来文学产生过影响,特别是《旧约·诗篇》中可以看出古埃及颂诗的痕迹。

赞颂尼罗河是古代埃及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古代埃及有名的尼罗河颂诗是麦尔纳普塔(一译美楞普塔)时期的《尼罗河颂》。这篇长诗共14节,据埃及学者推断,它创作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

考证

早在古王国时期,法老陵墓中就已经有了各种符箓。中王国时期,这类宗教符箓种类增多,而且中等居民阶层也在死者棺中放入符箓。新王国时期便产生了《死者之书》(一译《亡灵书》),它是写在长卷纸草纸上的各种咒文、祷文和颂歌,放在奴隶主帝王的陵墓或石棺里供“亡灵”阅读。它的内容大多是对神的颂歌和对魔的咒语,为奴隶主歌功颂德。这些颂诗和咒语保存了丰富的古代埃及神话和民间歌谣。《死者之书》也是为死者提供进入冥国的指南,帮助死者顺利地应付审判,避免各种厄运,保护“亡灵”在冥国生活幸福。《死者之书》包括27篇诗,每篇长短不一。许多诗句庄严典雅,气象宏伟。它表现了古埃及人对太阳神的无限崇拜,他不仅能把生命和欢乐带给生者,也能带给死者;人们生前礼赞他,死后也礼赞他。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是赞颂国王的,如对拉美西斯二世的赞美,把他比作神,比作太阳。国王是人化的神,神是神化了的人。古埃及奴隶主统治者认为,对太阳神的礼赞和对人间君王权力的礼赞是一致的。古代埃及还有一些诗歌描写节日的喜庆活动。

古代埃及诗歌是有节奏的韵诗,诗句较短,往往三、四行组成意思完整的一节。

古代埃及每个时期都有训言、箴言之类的教谕文学。箴言这类作品多出自统治者或法老之手,教导其子弟、臣下如何统治人民;有些则宣扬如何立身行事。后世把教谕文学上溯到古王国时期,《普塔霍蒂普箴言》就是这时期的作品。据说在著名的《所罗门智训》里,可以看出古埃及大臣普塔霍蒂普所写箴言的影响。

埃及古代故事起源于人民的口头创作,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许多故事传世。中王国时期,由于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增多。这些故事大多叙述主人公游历冒险的事迹,情节曲折。它表明当时埃及人社会视野大为开阔,也反映当时埃及跟海外的交往日益增强。有些故事取材于历史事件,而有些则纯属虚构。中王国时期第十王朝的《能说善道的农夫的故事》(一译《有口才的庄稼人的故事》),是其中优秀的作品之一。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刻画了一个聪明的劳动人民的形象。《赛努希故事》是根据第十二王朝初年的真实事件而创作的,它描述了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状况,反映了埃及人在巴勒斯坦的真实生活。中王国时期另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是《遭难水手的故事》(一译《沉舟记》),它很象《一千零一夜》中的《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也象《鲁滨孙飘流记》。这部作品饶有风趣,引人入胜,充满惊险的场面和奇异的情节,反映出当时埃及水手的生活和爱国热忱。新王国时期留下了许多曲折离奇的故事,如《两兄弟的故事》、《倒霉的王子》、《占领尤巴城》和《关于真理和非真理的故事》等。新王国时期另一个突出的文学体裁是写实的旅行记,著名的《威纳蒙旅行记》写于第二十王朝的末期,它描述阿蒙神庙大祭司哈雷侯尔派威纳蒙前往腓尼基比布鲁斯城采购木材的故事。许多埃及古代故事既有写实的一面,往往也揉进一些古老的传说,这些传说大多也是各国民间文学所共有的。古埃及文学在题材或体裁上对古代希腊文学、科普特文学和中世纪的东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1: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