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狗脸的岁月
释义

英格玛与妈妈和哥哥生活在一起。他不知道爸爸扔下她们再也不会回来了,因为妈妈总是告诉他爸爸在遥远的赤道运香蕉,天真的英格玛信以为真,总是告诉伙伴们等香蕉运完了爸爸会回来的。妈妈体弱多病,不喜欢吵闹,很少露出笑脸。英格玛有一条狗,除了妈妈,英格玛最爱的就是他这条狗了。可是有一天,妈妈终于病倒了,英格玛被送到了叔叔家。在去叔叔家的路上,英格玛还惦记着他的狗会不会被送到月球上去,他不知道,在叔叔家,他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们,过上一种与从前不一样的生活。

中文名:狗脸的岁月

外文名:Mit Liv som Hund

制片地区:瑞典

导演:莱塞·霍尔斯道姆

编剧:莱塞·霍尔斯道姆

制片人:Waldemar Bergendahl

主演:安东·格兰泽柳斯, 梅琳达·金纳曼

类型:喜剧,剧情

片长:101分钟

上映时间:1985年12月22日

演职员表

导演 莱塞·霍尔斯道姆 Lasse Hallström

编剧

Reidar Jönsson .....(novel)

莱塞·霍尔斯道姆 Lasse Hallström .....&

Reidar Jönsson .....&

Brasse Brännström .....&

Per Berglund

演员

Anton Glanzelius .....Ingemar

Tomas von Brömssen .....morbror Gunnar

Anki Lidén .....Ingemars mamma (as Anki Liden)

Melinda Kinnaman .....Saga

Kicki Rundgren .....moster Ulla

Lennart Hjulström .....konstnären

Ing-Marie Carlsson .....Berit

Leif Ericson .....farbror Sandberg

Christina Carlwind .....Fru sandberg

Ralph Carlsson .....Harry

Viveca Dahlén .....tvättande kvinna

Arnold Alfredson .....Mannes farfar

Fritz Elofsson .....Mäster

Didrik Gustavsson .....Arvidsson, dying old man befriended by Ingmar

Jan-Philip Hollström .....Manne, the boy with green hair

Vivi Johansson .....tant Arvidsson

Per Ottosson .....TommyMagnus Rask .....Fransson, crazy old man always fixing his roof

Tony Rix .....En pojke

Manfred Serner .....Erik, Ingmar's brother

Johanna Udéhn .....Lilla Grodan

Susanna Wetterholm .....Karin

Nils-Olof Baehrentz .....Host for gameshow 'Kvitt eller dubbelt' on TV (uncredited)

Olle Björklund .....Himself (voice) (uncredited)

Lennart Hyland .....Soccer referee on radio (archive footage) (uncredited)

Reidar Jönsson .....Lilla grodan's father (uncredited)

Folke Olhagen .....Himself (voice) (uncredited)

制作人

Waldemar Bergendahl .....producer

剧情简介

20世纪50年代,小男孩英格玛(Anton Glanzelius 饰)和体弱多病的妈妈(Anki Lidén 饰)、经常欺负自己的哥哥以及心爱的小狗,住在瑞典某个平静的小镇上。他的父亲离家而去,母亲又长年为疾病所困扰。两个小男孩根本不能融洽相处,经常在家里打得沸反盈天。不堪其绕的母亲决定将他们分别送到亲戚家寄养。如小狗一样被赶出家的英格玛,却由此见到了另一片广阔的天空……

本片荣获1987年丹麦影评人奖最佳欧洲影片奖、1988年波士顿影评人社团奖最佳外语片奖、1988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1987年西雅图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1986年瑞典金像奖最佳男主角(Anton Glanzelius)和最佳影片。

角色介绍

英格玛

十二岁的小男孩,总是喜欢谈论死亡,每当他独自面对星空,他会抱着冷静及同情的态度去谈论那些因意外而死去的人们。同时,他很注重比较,与看待事物的距离感,阿维森太太告诉他时间可以治愈一切,要懂得学会忘记,他很信服并且觉得她有智慧。同时,英格玛很善解人意,他从不抱怨因生病常年卧床的母亲,也不抱怨去赤道附近运香蕉的父亲,他总是想,如果父亲回来照顾他了,那那些香蕉谁去照看呢?海滩上,英格玛逗得母亲笑得前仰后合的景象成为了他臆想中最美好的部分,不断闪现,也许对待那些微小的赏赐,英格玛早就学会了感恩戴德。英格玛总是会想到莱卡(一只被人类送上太空的狗),他耿耿于怀于人类只给它准备了五个月的狗粮以及那些会使它不舒服的天线,最后他断定,莱卡是被人类故意害死的。同样,当他知道西卡(因不能带到舅舅家而寄养在狗舍的狗)死了之后,他哭着说很想告诉西卡,他不是故意害死它的。

舅舅

一个乐天派,他不顾舅妈的反对,在院子里建了一个“夏屋”,一个供他回忆美好时光的好地方。他总是带着英格玛在里面翻看老照片,听音乐,讲自己年轻时的风流韵事,带着醋意打听着波瑞(玻璃厂的天使)与艺术家之间做雕塑的事情,同时,不忘吹嘘一下作为一名守门员,他所具备的头中有球的境界。但明眼人都知道他总是防不住球,时刻存在着被换掉的危机。不过,他带领少年队出征的时候却是一位出色的教练,并且得意于自己设计的桑巴舞步。

阿维森先生

一个常年躺在地下室的病人,他总是抱怨方松(小镇上唯一的屋顶修理师)时刻的敲打声会把他送上西天,对于他来说,即使是很小的声音,只要它是重复不断的就会被无限的扩大,扩大到崩溃的边缘。两人第一次见面,他就叫英格玛给他念杂志上关于紧身胸衣的广告,他紧闭着双眼,兴奋且陶醉的臆想着那些具挑逗性的字眼,但当有人突然进入时,他又会快速的抢回杂志藏起来。当英格玛第二次回到小镇时,阿维森先生已经去世了,取代他“位置”的是一家希腊人,地下室彻底变成了别人的地盘。后来,当英格玛搬去与阿维森太太同住,睡在阿维森先生的旧床上时,他翻开床铺寻找过那本杂志,却没有找到。 波瑞:身材高大,健壮,典型的前挺后翘,是玻璃厂中所有男士们眼中的酸葡萄(想到时就会流口水),但她并不高傲,从不冷眼面对任何一位调情者,同时,她又很洁身自爱,当面对艺术家的邀请时(想以她为原型完成一幅题为“第一母亲”的雕塑作品),她因怕出现艺术外的事情而找来英格玛做小卫士。英格玛静静的坐在角落里,时常感觉自己有些碍手碍脚,但舅舅的好奇,激励了英格玛想爬上天窗看个究竟,当全祼的身体依稀可见时,他已经从天而降,朝着波瑞的正面直冲下来,这一切并未惹恼善良的姑娘,反倒是气坏了还要收拾残局的艺术家。最终,炒作火热的雕塑因太暴露没能在大广场上展出,而是当着大家的面儿被运了回来,惨白的雕塑就这样在大家的哄笑中惨淡收场。

英格玛的哥哥

剧中唯一一个不温情的角色,他不但时常欺负英格玛,还是个不能担负责任且没有勇气的人。但思前想后,他还是得到了我的谅解,必竟做为哥哥,他需要担负起一种莫名的责任,但大人强势的伪装下却是一颗未成熟且脆弱的心。他会怕母亲生气,而伪装一些捣蛋留下的痕迹,他会把再一次被迫“流放”的假期归罪到英格玛身上,他会生硬的驱赶那些围在救护车旁,看着母亲被送往医院的围观者,他会拿着枪朝他们射击,一个总是拿着玩具枪面对他人的少年,无疑是暴露了内心的恐慌。当英格玛看望母亲归来,跟哥哥商量着共同给她买一个自动烤面包机时,哥哥被英格玛口中的吝啬鬼激怒了,他冷酷的告诉英格玛妈妈快要死了,他真是过于再意英格玛的不懂事了,他哪里能明白,母亲临终前送给英格玛最好的礼物是一个跟圣诞节有关的希望。

影片获奖

1987年丹麦影评人奖最佳欧洲影片奖

1988年波士顿影评人社团奖最佳外语片奖

1988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1987年西雅图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1986年瑞典金像奖最佳男主角(Anton Glanzelius)和最佳影片

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幕后制作

擅长拍摄儿童电影的编导哈尔斯特罗姆用了一种相当新颖的结构方式来陈述英格玛的成长故事,通过本片展现了编导对儿童心理的深刻观察与体会,譬如英格玛与母亲之间那种融合了痛苦与快乐的感情,就拍得十分真切动人。除了伤感的内容之外,编导也为本片注入了同样多的欢笑,并且用一种比较轻快和风趣的方式来述说英格玛的故事,在欧美都创下可观的卖座成绩。该片在1985年推出时,以温馨的笔触呈现青少年成长的酸甜苦辣,而受到全球一致的推崇,在台湾更创下非英语外片的票房纪录。

本片音乐由Bojrn Isfalt编制,从《狗脸的岁月》这部可爱的儿童电影中,您可以感觉到片中的配乐非常天真甜美,尤其当小男孩英玛望著星空,自言自语时的钢琴乐章,会让您领悟到英玛小小心灵世界的感受与心事。

每当小英玛有任何的烦恼疑惑,或是喜悦领悟,都和心里的那片星空分享。Bojrn的音乐充满甜美的纯真音色,听者会有种轻巧悠扬的感觉,非常舒适宜人,片中所有的音乐都只以一个主题旋律作变奏与铺陈,让人百听不厌。

这部青少年成长电影是透过一位12岁小男孩英玛来陈述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世界里是病痛、禁忌与自律,而另个世界则是 海阔天空 ,性与爱是再自然不过的家常便饭,一个孩童就跨越在这两个世界当中,艰难的走著他狗脸的岁月。

让他走出前一个世界的关键是深爱小狗的死亡,狗的死亡,逼他面对他内心深处一直无法诚实面对人生的煎熬,而帮助他彻底走出前一个世界的是健康小镇的时光,在这里他顺其自然的成长,慢慢走出狗脸的岁月……

本片情节很具张力,故事中出现不少戏剧性的冲突场面,有如一个又一个波浪般。最后以充满春天和暖及希望来化解,表现出人的成长是要经过一个又一个的波折。

穿帮镜头

·时代错误:从医院出来的汽车旅程途中,可以看到一些现代的汽车。

·事实错误:两兄弟说话的口音完全不一样,英格玛说的瑞典语带有哥德堡口音,而他的兄弟艾里克带有浓厚的斯德戈尔摩方言。

·工作人员或者设备可见:当英格玛第二次在火车上坐在他的叔叔对面时,可以看到直升飞机的一部分。

影片视点

孤独的小男孩,因为母亲生病,被送到乡下小镇暂住,他常拿一头被苏联以科学之名送上太空的小狗自比,然而这个神奇有趣的小镇却也改变了男孩的心境。酸甜苦咸,百味杂陈,本是人生真实的况味,但如何透过一百分钟的故事、而且是以儿童为主角的电影表达出来,却更难上加难。但瑞典导演莱赛霍尔史壮调制出成功的魔药,让这部小品充满自然与张力,也为他开启了进军好莱坞的序幕。虽然他日后仍拍出《恋恋情深》、《心尘往事》、《浓情巧克力》等佳作,但《狗脸的岁月》依然公认是他最好的作品。

影片特色

“青春电影多半以爱情为启蒙,以死亡为成长的标记”,《狗脸的岁月》是一部非商业性的清新电影,导演常以小男孩独白的方式作为表现故事的手法。全片的焦点放在一个12岁小男孩成长的心路历程,片中有许多令人会心一笑的片段,除了对英格玛的纯真调皮欣愉之外,还能重新思考许多生命的课题。

导演简介

莱塞·霍尔斯道姆生于1946年,瑞典斯德哥尔摩 。10岁时就以父亲的录像机拍了3分钟的片子-《幽灵小偷》,1975-1976拍摄第一部剧情片,其有名的作品:《将为人父》、《自负者》、《快乐的我们》,而《狗脸的岁月》是他第六部作品,得到欧洲电影大奖。李奥纳多主演的《恋恋情深》也出于他之手。作品还有2007年《永恒传说》,2009年《忠犬八公的故事》,2010年《分手信》等。

影片赏析

《狗脸的岁月》是一部具有经典意义的儿童影片。所谓经典,指的是这部拍摄于1985年的瑞典影片今天依然能被广泛的认可,无论国别和年龄层次。好莱坞青春片里更大一些少年的类似举动可能更容易让他们接受。而热心教育对下一代的成长深怀忧虑的精英人士们也会为影片没有树立一个优异的正面形象,并倾注足够的教育意义而感到沮丧。

《狗脸的岁月》没有复杂的情节,但却是一个精巧的故事。虽然原著小说以20世纪50年代为背景,但“重要的不是神话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神话的年代”。上世纪80年代正是西方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使性在儿童中也不再是一个禁忌的话题。本片细致认真的考虑儿童成长中性的萌动的影响,全面客观的展现儿童成长中自我角色的认同过程。影片在西欧各国和北美都大受欢迎并取得非常出色的票房成绩,表明这部影片反映的社会意识也是被广泛接受的:简而言之,它不仅是一部儿童影片,也是一部主流电影。

长久以来,儿童影片所表现的童年生活仿佛都可以得到我们的理解和认同,成人化是儿童影片的一大特色。而“成长”则是儿童影片永恒的主题。以成人化的视角看待孩子的成长,除了少数的例子,大部分的儿童影片都没能逃脱这一模式。然而这往往会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要么是对人物过分且不切实际的赞扬;要么是刻意堆砌的苦难,以上两者为塑造一个正面儿童形象,牺牲了童趣和真实感。这类影片放映的结果,只能是饱受成人和儿童的一起指责。这样的例子不仅在我国,世界各地也比比皆是。又或者在观看《小鬼当家》开怀一笑之余,只是顺便享受一种难得的智力上的优越感?

巴赞在《评<德意志零年>》里曾提到:“另一方面,我们不希望有神秘感,我们不由自主的期望这些脸反映出我们熟悉的情感,因为这些情感也就是我们的情感。我们希望从他们的面部表情中找到能够唤起共鸣的特征...”可见,儿童影片成人化并非完全不可接受——实际上这是为主流大众所能接受的主要因素,是让观众能在观影中获得分享体验的重要方法。关键在于如何恰如其分地在成人化与神秘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除了有限的几个例子,关于成长的影片往往强调挫折和感情的变化。在儿童影片中,由于年龄所限,涉及感情的部分主要包括友谊和朦胧的爱情。亲情的缺失或者因无法沟通导致的缺乏往往是挫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这一感情的正确认识或重新获得则常常作为成长的标志体现出来,与之相伴的即是自我认同。这一挫折和感情的变化往往通过一次旅途(冒险)表现,如美国影片《伴我同行》,日本影片《菊次郎的夏天》;或是通过环境的剧烈变化,如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幻想歌舞片《绿野仙踪》,也包括《狗脸的岁月》。由于这些感情的同质性,以及观众——包括成人和儿童——对于没能获到满足的欲望的期盼,这一叙事模式逐渐成为最受欢迎,最为经典的表现方法。

《狗脸的岁月》把这一经典的叙事模式再一次呈现出来,只是这一次,叙事的重心有了很大的不同。与《菊次郎的夏天》不同,英玛的身边缺乏一个亦师亦友的,能帮助其成长的角色,他的舅舅不能完全填补这个类似于父亲的身份缺失。与《绿野仙踪》也不同,英玛在乡村的日子里没有遇到桃乐丝遭遇的剧烈的人物冲突:他在乡村的情节很少是推动故事的动力。导演选择不动声色的在分属两地的两段情节里,用同一角度展示这个孩子的自我认同过程:性的启蒙。

影片中有大量性的暗示,对英玛的成长,有几个部分尤为关键。首先是他与他的朋友,乡村女孩莎嘉的交往过程。这两个小朋友的冲突实际上是伴随着对个性的识别和对自我的认同而变化的。莎嘉是更明确的部分——她能更清楚的展示这一过程:她从对性别的敌视,想方设法故意推迟它的到来,到最终的自我认同;以及在这一过程中随之而来的,她对英玛的兴趣。在她的这一发展变化过程中,英玛是始终存在的。也正是女孩儿更为明显的性征变化促使英玛不得不面对自身的认同问题:毕竟,他不能总是把自己与西卡等同起来。而影片中不断插入的,英玛与妈妈在海边的欢乐的场景,是英玛期望取悦母亲而未能达成的欲望,是他期望被认可的梦想的自我补偿。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影片中性的暗示一部分,它暗示了英玛自身希冀的,迅速长大的欲望。在乡村生活中,英玛的这一欲望,具体地表现为他对做人体模特的女孩可爱而有趣的爱恋。

英玛在城市里最好的朋友也是一个女孩,或者可以说,他只有这样一个朋友,这是否意味着他的某种不自知呢?对比这个女孩儿和莎嘉,显然,她们是完全不同的:影片一开始,这个金色长发,裙装,性征明显,还有一些小痘痘的女孩就不存在身份认同的问题。毫无疑问,英玛能认识到这一点:第一次,他们在火车桥洞下过家家,假扮“结婚”——可以认为英玛不能完全了解这一名词的意义,但这一词语在他话语中出现本身就已有足够涵义;第二次在桥洞下,他们有不自觉的身体接触——对英玛而言是被动的,但我们依然能确认这一行动中性吸引的存在。可见,影片从一开始就暗示了英玛对自身的了解并非从零开始。只有这一前提的存在,才能在随后的故事发展中,逐渐体现英玛对这一自身的漠视或认同。

正是在这些无处不在的性启蒙过程中,英玛通过自己世界中他人的变化意识到自身的变化,开始有了自我的定位,并逐渐产生认同感。这与好莱坞的青春片是完全不同的,后者实际上是庸俗的爱情片与虚假的励志片的混合产物。

超越那些庸俗的通俗剧模式,摒弃廉价的言情叙述,使儿童影片充满更多的人性关怀,这是《狗脸的岁月》的成功之处。我国也可以有类似的富于人道主义人文关怀的影片,如《红樱桃》,虽然这部影片是一部反战影片,但考虑其对儿童的性别认同,谁能否认它与《狗脸的岁月》有异曲同工之美呢?

然而如英玛这样的儿童形象在我国的儿童影片中还前所未见。一般而言,当前的影片总能代表最具现代性和开放性的发展方向。但在中国目前的儿童片中,大部分都还没能跳出前文提到过的固有思想的禁锢。片中的孩子们不得不在成人的胡编乱造下,经受持续的艰难困苦,付出常人,包括成人都难以想象的勇气毅力和智慧,战胜一切困难——无论是来自经济上或来自社会上的压力,最终获得一个堪称大圆满的结局,就如影片《雨后的彩虹》、《小英雄雨来》等那样。要么就只好去反映一个特殊的孩子,把故事也推向特殊化乃至光明正大的不可理喻,如《舟舟》、《寻找成龙》。最高明的只能在简单的嬉笑吵闹中强行演绎一些童趣,如《机密行动》、《淘气包马小跳》。不幸的是,这些表现方式,对成人或儿童观众都是没有价值的,他们是虚假和浮躁的产物,不能深切的关注人的本质,注定会被淘汰。

影片《狗脸的岁月》的结尾,全村等在收音机旁听足球解说,原本因足球而结识的两个朋友已经在沙发上睡着了。无论是英玛还是莎嘉,这时候他们都已经完成了生命中一个重要阶段里各自的自我认同。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因为它的前几个镜头暗示了更多的可能性。“青春电影总以爱情启蒙,以死亡为成长的标志”。《狗脸的岁月》尊重这一范式,但又发展重构了这一范式。影片没有将爱情的懵懂和母亲的去逝简单抽象化,而是在人道主义人文关怀的角度,展示一段有趣的成长经历。

相关评论

这部青少年成长电影是透过一位12岁小男孩英玛来陈述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世界里是病痛、禁忌与自律,而另个世界则是海阔天空,性与爱是再自然不过的家常便饭,一个孩童就跨越在这两个世界当中,艰难的走著他狗脸的岁月。

让他走出前一个世界的关键是深爱小狗的死亡,狗的死亡,逼他面对他内心深处一直无法诚实面对人生的煎熬,而帮助他彻底走出前一个世界的是健康小镇的时光,在这里他顺其自然的成长,慢慢走出狗脸的岁月。

本片情节很具张力,故事中出现不少戏剧性的冲突场面,有如一个又一个波浪般。最后以充满春天和暖及希望来化解,表现出人的成长是要经过一个又一个的波折。

制作发行

洗印厂

Film-Teknik, Stockholm, Sweden

摄制格式

16 mm

35 mm

制作处理方法

Spherical

洗印格式

35 mm

胶片长度

2779 m (Sweden)

幅面

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制作公司

FilmTeknik [瑞典]

Svensk Filmindustri (SF) AB [瑞典]

发行公司

Flashstar Home Vídeo [巴西] ..... (Brazil) (VHS)

派拉蒙家庭视频公司 Paramount Home Video [美国] ..... (USA) (VHS)

Skouras Pictures [美国] ..... (1987) (USA) (subtitled)

Starlight [德国] ..... (1987) (USA) (subtitled)

标准收藏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美国] ..... (DVD)

其它公司

Filmmixarna AB [瑞典] ..... mixing

上映日期

瑞典

Sweden

1985年12月12日

加拿大

Canada

1986年9月7日 ..... (Toronto Film Festival)

芬兰

Finland

1986年12月5日

美国

USA

1987年3月24日

西德

West Germany

1987年10月15日

日本

Japan

2001年4月21日 ..... (Lasse Hallstr&ouml;m week in Nagoya)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2年1月 ..... (Febio Film Festival)

挪威

Norway

2003年11月7日

法国

France

2003年12月3日 ..... (re-release)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5: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