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勾践困于会稽 |
释义 | 原文勾践之困会稽也,喟(kuì,读音同“溃”)然叹曰:“吾终于此乎?”文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汝)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译文勾践被困在会稽时,曾感叹说:“我将在此了结一生吗?”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于是勾践回国后,就自苦其身,苦心思虑,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着躺着仰头都能看见苦胆,吃饭时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颜色的衣服,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有德才的人的下面,能委曲求全,招待宾客热情诚恳,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 加点字解释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 喟然:感叹的样子。 系:拘囚。 翟:通“狄”,对居住在北方的部落的泛称。 坐:同“座”,座位。 女:同“汝”,你。 既:已经。 反:同“返”,返回。 仰:抬头看。 衣:衣着。 采:五彩 折节下贤人: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有德才的人的下面。 翻译 救济贫穷的人,慰问死者家属,与百姓一起同甘共苦。 成语:卧薪尝胆 启示后来常用来激励人们忍辱负重,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文言知识通假字 通假字也称“古字通假”,是指古书上用一个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的现象。其中被代替的字,叫“本字”,用来代替的字,叫“通假字”。如上文“越王勾践反国”中的“反”就是通假字,“反”代替“返”,“返”即是本字。又如,“置胆于坐”中的“坐”也是通假字,“坐”代替“座”;“女忘稽之耻耶”中的“女”也是通假字,“女”代替“汝”。古书中通假现象很多,如果不明通假,就会望文生义,导致误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