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弓江蓠
释义

弓江蓠是一种海产红藻。其藻体黄绿色或紫红色,多肉软骨质,直立圆柱状,高6~10公分,直径0.3~0.4公分,互生或不规则分枝,分枝多弓状弯曲,分枝基部不缢缩,主轴基部变细,具有盘状固着器。藻体内部为单轴型构造,顶端有一生长细胞,成熟藻体无明显中轴构造,中间髓部由大的薄壁细胞组成,皮层细胞小,呈圆形、长圆形或方形。弓江蓠的细胞壁含有丰富的藻胶,是提炼高质量洋菜(agar)的最佳原料。弓江蓠的色素体,除含叶绿素a、叶绿素d、叶黄素及胡萝卜素外,还含有藻胆素,如藻红素及藻蓝素,故藻体多呈现紫红、玫瑰红、暗红等颜色。

中文学名:弓江蓠

别称:弓龙须菜

二名法:Gracilaria arcuata

门:红藻门 Rhodophyta

目:杉藻目 Gigartinales

科:江蓠科 Gracilariaceae

属:江蓠属 Gracilaria

种:弓江蓠

分类

该种的外形与江蓠属中的其他种易于区分,在鉴定上不甚困难。在检查过的标本中,有以下两个变种和两个变型。

原变种

概述

学名:Gracilaria arcuata var. arcuata

模式标本产地:红海。

形态特征

藻体圆柱状,体形粗壮,一般高4~15cm,宽3~4mm,不规则的羽状分枝,互生或偏生,有时也有叉分现象,4~5次分枝,分枝密,枝距短,故常在外形上呈繖房花序状,主干和分枝粗细一般,相差不大;分枝基部不缩,枝端尖锐,上部常弯曲成弓状,在弓状枝的外边常偏生有小枝。新鲜时肉质,体表光滑,干后变硬,软骨质,收缩后表面显现皱纹;干标本蛋壳黄色或暗褐色;制成的腊叶标本不能很好地附着于纸上。

藻体的切面构造:髓部由7~8层大的近圆形薄壁细胞组成,径338~818μm,壁厚3~8μm;外围1~2层内皮层细胞,33~39μm;表层由1~2层微圆到长圆形含色素体的小细胞组成,10~17μm × 7~13μm;体表胶质层厚7~10μm;髓部和皮层之间细胞的大小有骤然的变化,因此,二者的界限较清楚。

四分孢子囊呈十字形分裂,散生在藻体的表面各处,埋卧于皮层细胞中;表面观微圆形;横切面观卵形或长圆形,大小约为43μm × 33μm,被稍微变态的皮层细胞包围。囊果球形,突出于体外,具喙状突起,基部收缩,高1.1mm,宽1.8mm;切面观,中央为薄壁细胞组成的产孢丝,其顶端形成圆形或卵圆形的果孢子囊,囊径39~56μm,具有显著的星状中心体。囊果被由13~17层细胞组成,厚250~280μm;中部的细胞稍大,向内向外的细胞则略小,细胞圆形至椭圆形;表层细胞与内部细胞形状的区别不大,胞壁明显,在低倍镜下观察,细胞排成纵列。有较多的吸收丝联结于产孢丝与囊果被之间。囊孔位于顶端。精子囊未发现。

习性

原变种多生长在大干潮线以下礁湖内的碎珊瑚上。四分孢子囊见于4、6月,囊果见于4、5月。

产地

中国海南省的海南岛,东沙群岛及西沙群岛。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太平洋中的汤加群岛和萨摩亚群岛,斯里兰卡,巴基斯坦,毛里求斯,红海,地中海。

异枝变种原变型

概述

学名:Gracilaria arcuata var. snackeyi f. snackeyi

模式标本产地:印度尼西亚。

形态特征

藻体圆柱状,一般高6~10cm,不规则羽状分枝,偏生,偶有对生或叉分现象;主枝5mm宽,分枝1.5~3.5mm,故主枝和分枝粗细相差显著,枝端极尖细,4~6次分枝。

习性

原变型生长在礁湖内大干潮线下1m处的珊瑚上。

异枝变种吸盘变型

概述

学名:Gracilaria arcuata var. snackeyi f.rhizophora

模式标本产地:毛里求斯。

形态特征

体圆柱状,一般高6~11cm,主枝较粗,宽5~5.5mm,分枝不规则,末枝宽1mm,主枝和分枝的粗细有明显的区别;枝端尖细,分枝间距较大;小枝边缘生有吸盘状附着器,以助其藻体牢固地附着于生长基质上。

习性

该变型生长在中潮带、低潮带的岩石上,以及环礁内低潮线下0.3~1m深的珊瑚礁上。

产地

中国海南省的西沙群岛。毛里求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3: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