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公元664年 |
释义 | 公元664年,唐高宗麟德元年中国尚处于封建社会的繁盛阶段,国富力强,影响着世界,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一些国家纷纷效仿唐朝做法,尤以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为重。 历史事件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玄奘圆寂,埋葬在西安东郊浐河东岸的白鹿原上,唐总章二年(669年)迁葬在兴教寺内,并修建墓塔,兴教寺塔就是玄奘德墓塔。 公元664年十二月,西台侍郎上官仪谋废皇后失败下狱,杀上官仪等,赐私自交通上官仪的废太子忠死。此后,高宗视朝,武后垂帘于后,中外称之为“二圣”。同年,武后生太平公主。时年武则天41岁。 坦威塔马尼在公元664年至公元657年担任库施国王,这一时期的库施王国达到了极盛期,成为古代世界的一大强国。墓室不大,门厅与主室间有一个拱门相通,四壁与天花板绘满图画与图案,2600多年后依然色彩鲜艳,可与埃及卢克索帝王谷墓室中的壁画媲美。 自麟德元年至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张胜筑永定卫城,历706年(公元664年至公元1370年),为衰败期。 释玄奘(公元600一664年),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翻译家。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县南部)人,俗家姓陈,生于隋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他的兄长是出家人,法名长捷。玄奘幼年时代,即隋其兄住洛阳净土寺。 武后垂帘听政 武则天被立为后以后,渐作威福,高宗每受其制,欲废之,命宰相上官仪草诏。武后闻之,遽至高宗处自诉,诏草犹在,高宗羞缩不忍,乃曰:“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武后乃使许敬宗诬奏上官仪与废太子忠谋反。麟德元年(六六四)十二月十三日,上官仪被下狱处死,其子庭芝亦被杀,籍没全家,赐废太子忠死,株连流贬者甚众。自是,高宗每视事、武后皆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逝世中国第一位美女宰相—上官婉儿, 生于公元664年 卒于公元710年。她是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被武后所杀,上官婉儿天生聪秀,过目成诵,文采过人,下笔千言。茹萍在武则天里扮演的上官婉儿才情并貌,很符合历史记载中的上官婉儿。玄奘卒 玄奘(五九六至六六四)通称三藏法师,唐高僧,佛教学者,旅行家,翻译家,佛教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俗姓陈,名讳,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贞观元年(627。一说贞观三年六二九),从长安出发赴天竺游学。贞观十九年(六四五),回到长安,带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随即开始翻译工作,共译出佛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并撰有《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一部宝贵的历史文献。玄奘生前,本欲再翻《大宝积经》,以病未成。高宗闻其罹病,遣御医急赴,未至已卒。高宗为之废朝数日。前后五下敕书经营丧事。敛以金棺银椁。葬日,长安及各州五百里内送者百余万人,以绘采三千匹,结成涅盘、与以载柩。是日宿于墓所者三万余人。后刘轲复为撰碑,称“自大教东流,翻译之盛未有如法师者”。 公元664年 - 杂谭逸事改云中都护府为单于大都护府 贞观四年(六三零),唐灭突厥后,迁突厥三百帐于云中城(今山西大同),以阿史德氏为之长。至是(六六三),部落渐众,阿史德氏诣阙,请依胡法立亲王为可汗以统之。高宗召见阿史德氏,谓曰:“今之可汗,古之单于也。”因此之故,麟德元年(六六四)正月十六,改云中都护府为单于大都护府,以殷王旭轮为单于大都护,遥领之。 郇公孝协被赐死 麟德元年(六六四)四月,魏州刺史、郇公孝协坐赃,赐死。司宗卿王博七奏孝协父叔良于高祖时击突厥,中流矢死,乃死于王事,孝协无兄弟,恐其绝嗣。高宗曰:“画一之法,不可以亲疏异制,苟害百姓,虽皇太子亦所不赦。孝协有一子,何忧乏祀乎!”孝协自尽于家中。 刘仁轨上书言百济戍兵疲惫 麟德元年(六六四)冬十月六日,检校熊津都督刘仁轨上书,备言百济戍兵疲惫,征役劳苦,奖赏无信,西归无期。恐师众疲老,立效无日。高宗深纳其言,遣右威卫将军刘仁愿率兵渡海以代旧兵,并敕仁轨俱还。刘仁轨恐夷人新服,众心未定,乃上表自请留镇百济,高宗从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