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公孙景茂 |
释义 | 人物简介公孙景茂(518-605)字元蔚,隋朝河间阜城(今属河北)人。南北朝至隋朝时期大臣、学者。 开皇初年(581),被文帝授予汝南(今河南汝南县)太守之职,后又迁任息州(今河南息县)刺史。任职期间,他法令清明,修身洁己,抚恤百姓,发展生产,被人们称为“良牧”。 生平经历开皇八年(588),隋朝发动了对陈朝的战争。此时,公孙景茂正任息州刺史,伐陈大军南下时正好经过他管辖的地方。几十万大军长途跋涉,兵士苦不堪言,无数患病的士兵散落于途,呻吟于道,重者倒毙于野。公孙景茂目睹此状,对士兵的疾苦极表关切,他减少自己的俸禄为他们置办稠粥、汤药,使数千士兵如得甘露,免于一死。文帝听说后非常赞赏他,下令将他的事迹昭示给天下百姓。 第二年,隋朝统一南方,结束了从东晋十六国以来长达270多年分裂割据的动乱局面。公孙景茂很注意抚恤百姓,以自己的德政感化州民。开皇十六年(596),公孙景茂转任道州刺史,他把自己的全部俸禄都拿来买牛犊、鸡和猪,分给孤寡老弱不能养活自己的人。他常常单独骑马外出巡视,深入到各家各户,查看百姓们的生产生活状况,看到有德才的,就会在大众面前当面褒奖;如有过错行恶的,他随时训导,但不张扬,使人有悔过自新的机会。在他的悉心治理和仁德感化下,大家相互帮助,互通有无,男的相互帮助耕田耘,妇女们就一起纺织,大村或数百户,就好象一家人一样,颇有一番“桃花园”的民风。之后,公孙景茂数任职位,都是政绩斐然。大业初年(605),在任中去世,享年87岁,谥号日康。下葬那天,各地奔丧的人有上千人,有人参加不了葬礼,都向着他的坟墓的方向痛哭、野祭。? 史书记载公孙景茂,字元蔚,河间阜城人也。容貌魁梧,少好学,博涉经史。在魏,察孝廉,射策甲科,为襄城王长史,兼行参军。迁太常博士,多所损益,时人称为书库。后历高唐令、大理正,俱有能名。及齐灭,周武帝闻而召见,与语器之,授济北太守。以母忧去职。 开皇初,诏征入朝,访以政术,拜汝南太守。郡废,转曹州司马。在职数年,以老病乞骸骨,优诏不许。俄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时属平陈之役,征人在路,有疾病者,景茂撤减俸禄,为饘粥汤药,分赈济之,赖全活者以千数。上闻而嘉之,诏宣告天下。十五年,上幸洛阳,景茂谒见,时年七十七。上命升殿坐,问其年几。景茂以实对。上哀其老,嗟叹久之。景茂再拜曰:“吕望八十而遇文王,臣逾七十而逢陛下。”上甚悦,赐物三百段。诏曰:“景茂修身洁己,耆宿不亏,作牧化人,声绩显著。年终考校,独为称首,宜升戎秩,兼进藩条。可上仪同三司,伊州刺史。”明年,以疾征,吏人号泣于道。及疾愈,复 乞骸骨,又不许,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政事,上优诏听之。仁寿中,上明公杨纪出使河北,见景茂神力不衰,还以状奏。于是就拜淄州刺史,赐以马轝,便道之官。前后历职,皆有德政,论者称为良牧。大业初卒官,年八十七。谥曰康。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