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公孙堡 |
释义 | 山西省洪洞县行政村之一。 位于洪洞城西10公里处,东临汾河,有大运高速公路穿过。 最早起源,黄帝的姓氏,在《史记》第一篇《五帝本纪》中有着记载,黄帝,姓公孙,名轩辕。 公孙复姓起源很多。春秋时,各国诸侯不论爵位大小,多喜欢称公。按照周朝制度,国君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即位前称为太子 ,其他的儿子便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他们的后代便有不少人便以公孙为姓,因此,公孙并非一族一姓的后人。最初出现的公孙氏是在上古时期。《路史》载:"神农用母弟勖,嗣少典国君,世为诸侯,后以公孙为姓。轩辕帝初名公孙,后改姬。"《广韵》载 :"古封公之后,皆自称公孙,故其姓多,非一族也。"《通志》载:"公孙氏,春秋时诸侯之孙,亦以为氏者,曰公孙氏,皆贵族之称。或眼黄帝姓公孙,因以为氏 以佛、儒、道为尊的三教庙位于辛村乡公孙堡村北,占地亩余,始建于元代。现存大殿、东西垛殿各一间。 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长9.6米,进深三椽4.6米。檐下斗拱七朵,出檐2.7米。楹柱高3.7米。木门厚实、稳固,四边半圆形贴边,高2.2米,宽1.7米。殿前台基高1.1米。东西垛殿面1三间,长6.3米,进深三间,额枋施四铺作斗拱。 正殿前后楹柱内倾,极富特色,殿内塑像形态逼真,东西墙壁白描有《西游记》中悟空八戒与牛魔王大战壁画,栩栩如生,让庙厅更富神秘色彩。 据村中老人介绍,殿前檐下约10米的粗大额枋为枸杞木质地,极其罕见。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