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工业遗产
释义

工业遗产是指:“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以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换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住所、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根据《下塔吉尔宪章》中阐述的工业遗产定义)工业遗产保护的兴起

概念

《下塔吉尔宪章》中阐述的工业遗产定义反映了国际社会关于工业遗产的基本概念:“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移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居住、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由此可见,工业遗产无论在时间、范围还是内容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包含内容

在内容方面,狭义的工业遗产主要包括作坊、车间、仓库、码头、管理办公用房以及界石等不可移动文物;工具、器具、机械、设备、办公用具、生活用品等可移动文物;契约合同、商号商标、产品样品、手稿手札、招牌字号、票证簿册、照片拓片、图书资料、音像制品等涉及企业历史的记录档案。广义的工业遗产还包括工艺流程、生产技能和与其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以及存在于人们记忆、口传和习惯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工业遗产是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留存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

近年来,工业遗产的概念在继续扩大,其中“工业景观”的提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广泛的工业景观调查和保护计划。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主席伯格伦(L. Bergeron)教授指出:工业遗产不仅由生产场所构成,而且包括工人的住宅、使用的交通系统及其社会生活遗址等等。但即便各个因素都具有价值,它们的真正价值也只能凸显于它们被置于一个整体景观的框架中;同时在此基础上,我们能够研究其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整体景观的概念对于理解工业遗产至关重要。”

价值和保护意义

文化价值

今天,国际社会正在不断地鼓励多样化地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评价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性。人们开始认识到,应将工业遗产视作普遍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保护工业遗产就是保持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工业遗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它们见证了工业活动对历史和今天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工业遗产是人类所创造并需要长久保存和广泛交流的文明成果,是人类文化遗产中与其他内容相比毫不逊色的组成部分。忽视或者丢弃这一宝贵遗产,就抹去了城市一部分最重要的记忆,使城市出现一段历史空白。而更好地保护工业遗产,发掘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将使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更加充实。同时,这些深刻变革的物质证据对人们认识工业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研究某类工业活动的起步和过程具有普遍的价值。

社会价值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社会价值。它们见证了人类巨大变革时期社会的日常生活。工业活动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工业遗产记录了普通劳动群众难以忘怀的人生,成为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构成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工业遗产中蕴含着务实创新、兼容并蓄,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精益求精、注重诚信等工业生产中铸就的特有品质,为社会添注一种永不衰竭的精神气质。因此,工业遗产不仅承载着真实和相对完整的工业化时代的历史信息,帮助人们追述以工业为标志的近现代社会历史,帮助未来世代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且,保护工业遗产是对民族历史完整性和人类社会创造力的尊重,是对传统产业工人历史贡献的纪念和其崇高精神的传承。同时,工业遗产对于长期工作于此的众多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及其家庭来说更具有特殊的情感价值,对它们加以妥善保护将给予工业社区的居民们以心理上的稳定感。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科技价值。它们见证了科学技术对于工业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工业遗产在生产基地的选址规划、建筑物和构造物的施工建设、机械设备的调试安装、生产工具的改进、工艺流程的设计和产品制造的更新等方面具有科技价值。保护好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才能给后人留下相对完整的工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提高对科技发展史的研究水平。而保护某种特定的制作工艺或具有开创意义的范例,则更具有特别的意义。

经济价值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它们见证了工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工业的形成与发展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可以避免资源浪费,防止城市改造中因大拆大建而把具有多重价值的工业遗产变为建筑垃圾,有助于减少环境的负担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工业遗产能够在城市衰退地区的经济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保持地区活力的延续性,给社区居民提供长期稳定的就业机会。通过对城市中的工业遗产重新进行梳理、归类,在合理利用中为城市积淀丰富的历史底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保留工业遗产的物质形态,弘扬工业遗产的文化精神,既能为后世留下曾经承托经济发展、社会成就和工程科技的历史形象记录,也能为城市经济未来发展带来许多思考和启迪,更能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工业遗产具有重要审美价值。它们见证了工业景观所形成的无法替代的城市特色。认定和保存有多重价值和个性特点的工业遗产,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维护城市历史风貌、改变“千城一面”的城市面孔、保持生机勃勃的地方特色,具有特殊意义。工业遗产虽然不能像一般艺术作品一样进行观赏,但是,城市的差别性关键在于文化的差别性,工业遗产的特殊形象成为众多城市识别的鲜明标志,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无时不在提醒人们城市曾经的辉煌和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城市居民留下更多的向往。一些国家和地区充分认识到工业遗产的这一重要价值,将其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走出了与满足社会文化需求相结合进行工业遗产保护的路子。

保护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农业社会时代那些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存作为文化遗产悉心加以保护,而对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保护则重视不够,特别是其中的工业遗产更少得到人们的认同和保护,其价值尚未得到广泛认可。目前世界各地的工业遗产正面临着毁坏和遗弃以及掠夺式开发导致的严重威胁。

在我国,随着城市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对工业遗产在拆与保、遗弃与利用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碰撞。尽管近年来一部分工业遗产开始被列入保护之列,但是受法律保护的工业遗产项目仅占应纳入保护内容中的很小一部分,也就是在最近才开始在少数城市启动了工业遗产的普查认定和保护规划制定,而大部分城市,特别是一些传统工业城市,尚未将工业遗产保护纳入文化遗产保护范畴,缺乏对工业遗产的总体评价。

我们看到由于大量传统工业先后遭遇行业衰退和逆工业化过程,房地产开发随之跟进,为了有限的商业利益,不惜将一些经历战争磨难和文化浩劫而幸存下来的优秀工业遗产遗弃或拆毁。现在人们开始注意保护数千年、数百年前祖先创造的历史遗存,而往往忽略几十年前在我们父辈或者我们自己手中创造的文化遗存,忽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正像我们曾经不文明地对待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街区一样,今天又正在迅速毁掉工业社会时代留下的文化遗产,使一些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工业遗产岌岌可危。

另一方面,现代工业遗产正面临着技术不断更新或更替所带来的冲击。与其他古迹遗址不同的是,不断延续的工业活动迫使此类工业遗产与不断向前发展的生产方式相适应,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开发应用和产品迅速地更新换代也使工业遗产更为脆弱,极易受到损害。证明工业发展深刻变革的物证材料对人类而言具有广泛的价值,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这类技术和产品迅速更新换代的生产领域的工业遗产的重要性。因此,在城市更新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对待工业遗产已经成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

保护的探索

目前,国际社会对于工业遗产保护逐渐形成良好氛围,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保护工业遗产,在制定保护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利用使工业遗产的重要性得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和再现,增强公众对工业遗产的认识。在推动地区产业转型,积极整治环境,重塑地区竞争力和吸引力,带动经济社会复苏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应用

一些城市对于已经失去原有功能的工厂、码头等遗址,没有采取简单粗暴地全部推倒重建的办法,而是通过合理利用,不断为社会提供综合效益。如美国旧金山的原巧克力工厂、奥地利维也纳的原煤气工厂等,今日均成为市民和来访者们喜爱的游乐和购物中心。近年来,由于制造业经济大量向金融、物流、中介、研发等方向转型,所以许多适宜的厂房、仓库被利用为办公用房,展现出工业遗产与其他古代文化遗产相比具有更加广泛的利用空间。一些艺术家工作室、时装设计室、艺术画廊、工艺品店、律师事务所、牙医诊所、商业推广公司、旅游公司、中介咨询机构、产品研发机构、小型展销场所等也都在工业建筑中找到了理想空间。同时人们对于这些工业建筑的文化信息和传统风貌格外珍爱,适度地改造往往仅限于室内,如增加隔热保温措施、进行内部水电改造、添加卫生设施、房间结构加固及装修等,而对于工业建筑的外观和格局及室外环境尽可能保持原貌,以提醒人们这些工业建筑和设施不同寻常的历史和不可替代的价值。

理论

在工业遗产保护理论上一些国家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澳大利亚所制定的《巴拉宪章》为文物建筑寻找“改造性再利用”(Adaptive Reuse)的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在工业遗产保护项目上加以推广。“‘改造性再利用’关键在于为某一建筑遗产找到恰当的用途,这些用途使该场所的重要性得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和再现,对重要结构的改变降低到最低限度并且使这种改变可以得到复原”。4由此看来,《巴拉宪章》所定义的“改造性再利用”指的是对某一场所进行调整使其容纳新的功能,这种做法因没有从实质上削弱场所的文化意义而受到鼓励推广。与世界很多国家一样,我国各地也遗留下不少工业遗产。如何评估这笔珍贵遗产并妥善保护、永续利用,已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又一个极为紧迫的问题。同时人们也高兴地看到,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地方政府,在大力推进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重视工业遗产保护,取得了令人称道的业绩。

洛阳工业遗产街

工业遗产街”是指“一五”期间,前苏联在洛援建重点工程时建造的厂房和生活区等,主要包括一拖、中铝洛铜等企业的厂房以及涧西区2号街坊、10号街坊、11号街坊等苏式建筑。2010年10月,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活动启动,涧西工业遗产街被洛阳市文物部门列为洛阳市的申报对象。2011年4月,经专家评审团评议,涧西工业遗产街从全国400多条街道中脱颖而出,入选15强,进入公众投票环节。5月底,最终入选的10条街道名单揭晓,涧西工业遗产街名列其中。在三届评选活动中评选出的30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涧西工业遗产街是唯一入选的工业遗产项目

国内工业遗产现状

上海

上海市政府于1991年发布了《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对自1840年至1949年建造的重要建筑提出了明确的保护措施。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也提出了经济发展与城市功能及生态环境相适应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模式。其中对内环线以内闲置的全部工业厂房规划了适宜的用途,而不是一味拆除。其中对杨树浦一带传统市政工业区和苏州河沿岸工业区的整治工程,使这些工业遗产得到妥善保护和合理利用,使城市文脉得以延续。

北京

北京市停止了改造酒仙桥地区国营电子工业厂区的计划;正在对首钢和东郊的纺织城等一些建于50年代的大型企业区域进行重新定位,将其规划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区域;并着手制定利用四环路内部分旧厂房置换新产业、推进创意产业园建设的规划。“相对于过去企业‘搬迁—卖地—拆房—新建’的模式而言,发展创意产业无疑是为企业搬迁调整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无锡

无锡市政府最近发出了《关于开展工业遗产普查和保护工作的通知》,对工业遗产普查和保护进行了全面部署。目前,已将48处近代民族工商业史迹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文脉和体现城市个性的显著特色。在无锡市博物馆中收藏保存了600余件有关工业遗产的实物资料,其中很多属于民族工业遗产中的可移动文物,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该市目前正在组织编制《无锡市工业遗产保护专项规划》,确立了“护其貌,显其颜,铸其魂,扬其韵”的工业遗产保护思路。

乐山市

在对工业遗产保护逐渐形成共识的形势下,一批工业遗产得到了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如乐山市政府于2006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举行了“嘉阳小火车—芭石铁路”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庆典仪式。芭石铁路全长19.8公里,建于1958年,嘉阳小火车是四川嘉阳煤矿运送生活资料和接送人员的工作车,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还在正常运行的蒸汽窄轨载客火车,以其不可再生性和独特性,无可争议地成为工业革命的活化石。对这一工业遗产的有效保护,也使当地民众广泛受益。

国务院

最近,国务院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在继续将一批古代冶铁遗址、铜矿遗址、汞矿遗址、陶瓷窑址、酒坊遗址和造船厂遗址等列入保护单位的同时,引人瞩目地将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钱塘江大桥、南通大生纱厂等一批近现代工业遗产纳入保护之列。加上之前列入的大庆第一口油井、青海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等,已有十余处狭义概念上的工业遗产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保护工业遗产的思考

人类文明的进化,取决于文化的创造、保存和交流。城市是文化的载体和容器,城市的发展是循序渐进、有机更新的过程。为了实现工业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互动与和谐共存,既要注重工业遗产保护对于城市长远利益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又要注重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尽量发掘其在历史、社会、科技、经济和审美等诸多方面的价值,赋予工业遗产以新的内涵和功能,注入新的活力,实现它与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互动发展。

工业遗产的普查与认定。工业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它的价值认定、记录和研究首先在于发现,而普查是发现的基础和保证。我国计划启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进一步摸清文物家底,工业遗产应列为重要普查对象。面对数量庞大的工业遗产,通过普查及时准确地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而建立起我国的工业遗产清单。同时普查与认定、记录和研究的过程,也是宣传工业遗产重要价值和保护意义的过程,是发动企业和相关人员投入工业遗产保护的过程。

科学认定是准确记录的前提。首先应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估标准,并与国际标准具有兼容性,用以认定不同类型的工业遗产。工业遗产的认定应积极动员社会公众广泛参与,使合理、统一的认定标准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同。应注意工业遗产的认定标准与其他文化遗产,特别是古代文化遗产认定标准的差异。工业遗产应是在一个时期一个领域领先发展、具有较高水平、富有特色的工业遗存,保证把那些最具典型意义、最有价值的工业遗产保留下来。在历史价值方面,对形成年代应给予合适的尺度。

准确记录是深入研究的基础。对工业遗产地的各类不可移动现状遗存应进行准确勘察、测绘,对各类可移动实体档案应进行系统的发掘整理,并以文字、图纸、照片和录像等形式进行记录。不同工业领域的生产工艺流程具有多重价值,是工业遗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科学技术与人工技艺是重要的遗产资源,一旦失传不可替代,应详细记录并加以传授。记录还应包括收集口述历史在内的信息,当事人的记忆是一种弥足珍贵的独特资源,应尽可能加以记录。同时应注意在昔日就业者中广泛征集可移动的工业历史文物,并纳入记录档案。综合上述记录成果,建立起完整的工业遗产记录档案,并将数字化及网上查询方式作为重要目标,以作为未来研究和保护工作的依据。工业遗产完整的外观特征和遗址保存状况应在受到任何破坏以前载入记录档案,因为如果在生产活动停止或者工业场所关闭之前做好记录,将可以获得并保留更为真实的信息。

深入研究是科学认定的保证。工业遗产保护需要制定系统的研究计划,通过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的工业遗产的调查,判别工业遗产的保护范围。有必要对工业遗产的历史沿革进行考察,使工业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得到充分保证。对工业遗址进行考古调查是对工业遗产开展认定、记录和研究工作的基础,其重要意义已经得到普遍承认。必须按照与其他历史时期的遗址相同的高标准来开展考古研究,包括工业废料区所具有的潜在考古价值和生态价值也应得到重视。工业遗产研究需要历史、建筑、工业设计等多领域的专业人员参与,同时,由于众多工业活动之间所具有的相互依赖性,需要通过不同工业领域研究成果的资源共享、协调行动实现工业遗产的综合研究。

立法和保护规划

现行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在有关工业遗产的保护方面不够明确和完善,有待在进一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加以充实。因此应尽快开展工业遗产保护相关法规、规章的制定工作,使经认定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业遗产通过法律手段得到强有力的保护。同时,鉴于工业遗产既是文化遗产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立法保护方面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以使其完整性和真实性得到切实的保护。并应设立专家顾问机构对工业遗产保护的有关问题提出独立意见。当前,工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必须对这类调整给工业遗产带来的潜在威胁进行预测,同时制定能够快速应对的各项程序,以防止工厂关闭停产后导致重要遗产元素被拆改、损毁或破坏。在未进行认定的情况下应立刻停止正在发生和计划中的对工业遗产的拆改行为。一旦工业遗产受到威胁,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具有法律保障的权利加以干预、制止。

国外的工业遗产区

英国的铁桥谷工业旧址

形成一个占地面积达10平方公里,由7个工业纪念地和博物馆、285个保护性工业建筑整合为一体的工业景观,目前平均每年约有30万参观者光顾。英国的布莱纳文工业景观及其关联景区则延伸30平方公里,包括铁矿石场、石灰岩采石场、煤矿铁炉、砖厂、隧道、蓄水池、露天人工水渠、分散的厂房以及教堂、学校、工人公寓和周围的城镇,还包括草地和树林等一系列内容,具有“生态博物馆”的氛围,集中地反映了该工业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鲁尔工业区

20世纪60年代初,德国鲁尔工业区本地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连续下降,导致工厂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或外迁。如何对待和处理大量废弃的工矿、旧设备和工业空置建筑成为重要的问题。鲁尔区选择的方式是:将这些工业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区域振兴等相结合进行战略性开发与整治。 著名的亨利钢铁厂被改造成一个露天博物馆;废弃铁路和旧火车车皮变成了当地社区儿童的艺术表演场地;蒂森钢铁公司“擦去了脸上的煤灰”,成为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废弃的旧贮气罐被改造成潜水训练池,堆放铁砂矿的混凝土料场被改造成青年活动场地,墙体被改造成攀岩者乐园;一些仓库和厂房被改成迪厅和音乐厅,甚至高雅的交响乐也以巨型钢铁冶炼炉为背景别开生面地演出。此外,在一处有色金属矿加工区奥博豪森,巨大的厂房改建为大型摩尔购物中心,同时开辟了工业博物馆;焦炭厂则变成了吸引众多艺术、创意和设计公司的办公和展览场地。就连原本作为整个工业区废水污水排放管道的埃姆舍尔河,也恢复成为景观优美的生态流域。鲁尔区由此成了享誉世界的工业遗址旅游城。

国内的工业遗产区

北京798艺术区

北京798艺术区所在的地方,是前民主德国援助建设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即718联合厂。718联合厂于1952年开始筹建,1954年开始土建施工,1957年10月开工生产。

718联合厂是由德国德绍一家建筑机构负责建筑设计、施工,这家建筑机构和当年的包豪斯学校在同一个城市,两者在建筑精神层面上是共通的。其主要特点是: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造型简洁,构图灵活多样。这种学派后来被称为包豪斯学派。1964年4月上级主管单位撤消了718联合厂建制,成立了706厂、707厂、718厂、797厂、798厂及751厂。2000年12月,原700厂、706厂、707厂、718厂、797厂、798厂等六家单位整合重组为北京七星华电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了配合大山子地区的规划改造,七星集团将部分产业迁出,为了有效利用产业迁出空余的厂房,七星集团将这部分闲置的厂房进行出租。因为园区有序的规划、便利的交通、风格独特的包豪斯建筑等多方面的优势,吸引了众多艺术机构及艺术家前来租用闲置厂房并进行改造,逐渐形成了集画廊、艺术工作室、文化公司、时尚店铺,于一体的多元文化空间。由于艺术机构及艺术家最早进驻的区域位于原798厂所在地,因此这里被命名为北京798艺术区。

上海工业遗产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大都会,上海的工业遗产极其丰富,仅以杨树浦附近为例,就拥有众多的中国工业文明之最:中国最早的机器造纸厂———上海机器造纸局(1882年);中国最早的自来水厂———杨树浦自来水厂(1883年);中国最早的机器棉纺厂———上海机器织布局(1890年);中国最早的外商纱厂———怡和纱厂(1897年);中国最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厂房———怡和纱厂废纺车间锯齿屋顶(1911年);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工部局电气处江边电站(1913年);中国最早的钢结构多层厂房———江边电站1号锅炉间(1913年);远东最大的制皂厂———英国伦敦利华兄弟公司(1925年);中国最早的煤气供热厂———大英自来火房杨树浦工场(1934年)……

旅游价值

逆工业化,让我们住到老厂房里去!

住在老厂房里?听起来似乎是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可是在国外的工业遗产改造中,这是经常见到的案例。无论是在纽约的苏荷区还是德国的鲁尔区,都有一些工业建筑改建住宅的经典案例———在传统工业面临困境时,将原有的工业建筑转型成为民用建筑,这是西方在逆工业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对策。

当然,成为富有特色的私人住宅,只是工业遗产改造的一种方式,在上海其实已经有了其它形式的尝试,例如正在由淮海西路上原上钢十厂旧址改建的上海城雕综合文化中心。“像莫干山路、泰康路,虽然都有一定知名度,但更多的还是小圈子活动,只集中了圈内人,缺乏公众性。”承建城雕综合文化中心的鼎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培光对记者如是说,“而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这个空间,鼓励艺术家,在公共空间里面推出自己的作品,展示他们对这个主题的思考、创意和表达。”

为此,郑培光和他的同事们提出了“工业遗产和公共艺术”的概念,他们希望自己的这个项目能够更富公众性,成为让更多的市民接受和参与的公共社区和综合文化中心。“我不希望这个项目成为像新天地那样的纯商业休闲场所”,郑培光充满自信地说,“如果我们这个项目成功,将探索出一条新的路。”

为了这样一个主旨,郑培光曾经组织艺术家以及相关人员实地考察了黄浦江沿岸的许多工厂,在杨浦区的煤气厂,艺术家们看到了两个大煤气包,感到非常激动。“这么一个特别有价值,很特别的东西,一定要保留下来,”有些艺术家兴奋地说,“要是在里面开酒吧,太酷了。”有意思的是,本来有关方面已经有意拆除这辆个煤气包,后来这么一说,才意识到这些东西的价值。

不过的确会有很多人不理解,这些外貌陈旧的老厂房、老仓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从实用价值来说,这些工业建筑往往空间很大,层高很高,所以可以有足够的空间进行二次隔断和分层改造;同时这些工业建筑也往往比普通民用建筑要坚固和实用。”张松教授解释说。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些工业遗产是人类社会变革时期的工作领域及日常生活的见证,有文献档案的价值。张松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改造案例,几乎将原来的工业建筑完全改头换面,成为了一个新的建筑,“这样就失去了建筑原本承载的意义了”。

当然,对于艺术家们来说,首先吸引他们的还是这些旧房子的租金比较便宜,不过它们的空间结构、特殊的大跨度形式、建筑物细部中的很多地方,的确也能够挑动他们的创作激情。记者几年前曾经采访过台湾设计师登琨艳,看得出他对于苏州河边的那些工业仓库有一种由衷的热爱。

“不过现在的工业遗产利用方式,主要还是被改造为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工作室,离市民有一定距离感。”在张松看来,其实工业遗产还有着更多的方式可以利用。例如在进行上海工业建筑普查的过程中,他们曾经在杨树浦地区发现过一处厂房非常适合改建成学校,“此外,还可以改建成体育、商业、博物馆、公园、旅馆、住宅等各类公共空间———保护工业遗产,一定要有老百姓的关注和参与,否则就失去了公众性和关注度”。

“我们现在在工业遗产开发上最大的问题是雷同,像一些西方国家对于工业建筑的改造是十分严格的,每一个建筑都有不同的规划方案,而我们的风格太单一了”。

开发模式

简介

工业遗产旅游是一种从工业考古、工业遗产保护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旅游形式。其特点为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通过保护性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形成能够吸引现代人们了解工业文明,同时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功能的新的文化旅游方式。首要目标是在展示与工业遗产资源相关的服务项目过程中,为参观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营造一个开放、富有创意和活力的旅游氛围。通过寻求工业遗产与环境相融合,成为工业遗产保护的积极因素,从而促进对工业发展历史上所遗留下来的文化价值的保护、整合和发扬。在工业遗产分布密集的地区,可以通过建立工业遗产旅游线路,形成规模效益。在旅游者为工业遗产地带来利润的同时,工业遗产管理部门也必须平衡每年大量游客给工业遗产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对于大型和特大型工业遗产的保护,设立工业遗址公园可以成功地将旧的工业建筑群保存于新的环境之中,从而达到整体保护的目的。要对工业遗址公园及其环境进行统一设计,努力创造和设计出既属于现在和未来、同时也记录和体现过去工业成就的空间形态,在传统中融入新的形式和功能,使工业遗址公园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工业遗址公园内几乎所有的景观都可以向公众开放,通过引导式通道、视听同步装置、位置图、出版物和光盘逐步进行讲解和说明。由于在南方传统工业区往往依托天然河流或运河形成规模布局,因此,可以结合这些地区的整治,依托其人文资源,以穿城而过的河道为轴线,修复沿岸厂房、仓库、商铺和其他历史遗存,再现河道两岸传统风貌,形成工业景观与河岸风光交相辉映的文化景观带。

模式一

将工业遗产改造为创意产业园、现代艺术区,用以展示现代艺术、大型雕塑、装置艺术等。北京798从军工厂转型为国际当代艺术中心就是典型的代表,美国《新闻周刊》将这里评选为年度世界TOP12,首次把中国北京列入其中,2004年北京被列入美国《财富》杂志一年一度评选世界有发展性12个城市之一,原因之一就是798的存在。

模式二

建立主题博物馆。通过博物馆的形式展示一些工艺生产过程,从中活化工业区的历史感和真实感,同时激发社会参与感和认同感。如2008年6月上海江南造船(集团)公司利用老厂区装焊车间建设的江南造船博览馆,它将是2010年世博会展馆之一,而厂区其他大部分建筑也将保留世博会企业馆,世博会后,将被改建成中国近代工业博物馆群,被长久保留。

模式三

让工业旧址成为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广东中山歧江公园堪称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一个成功范例。公园是在始建于1953年的广东中山粤中造船厂基础上建设的,适度保留了原有厂房和机器,并创造出现代人的休闲娱乐空间,使之成为一个公共性景观。

保护遗产活动

英国

保护工业遗产的活动起源于英国。早在19世纪末期,英国就出现了“工业考古学”,强调对工业革命与工业大发展时期的工业遗迹和遗物加以记录和保存。1973年,在世界最早的铁桥所在地——铁桥峡谷博物馆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工业纪念物大会(FIC-CIM),引起了世界各国对工业遗产的关注。1978年在瑞典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工业纪念物大会上,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宣告成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致力于促进工业遗产保护的国际性组织,同时也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工业遗产问题的专门咨询机构。国际社会对工业遗产保护形成广泛共识则是在世纪之交。然而,仅仅数年,工业遗产保护运动迅速波及所有经历过工业化的国家。从2001年开始,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了一系列以工业遗产保护为主题的科学研讨会,促使工业遗产能够在《世界遗产名录》中占有一席之地。

工艺遗产的保护迫在眉睫

俄国

2003年7月,在俄国下塔吉尔(Nizhny Tagil)召开的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大会上通过了由该委员会制定和倡导的专用于保护工业遗产的国际准则,即《下塔吉尔宪章》。宪章阐述了工业遗产的定义,指出了工业遗产的价值,以及认定、记录和研究的重要性,并就立法保护、维修保护、教育培训、宣传展示等方面提出了原则、规范和方法的指导性意见。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也于2005年10月在中国西安举行的第15届大会上做出决定,将2006年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定为“保护工业遗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1: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