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工业生产地域分工 |
释义 | 工业生产地域分工是指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特有的生产条件,发展各有侧重的专业化工业生产和在产品交换基础上的相互协作,以取得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率,即表现为工业生产在地域间的分工关系。它是劳动地域分工的一个方面,是工业生产社会分工的空间形式。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是工业生产地域分工的自然基础,社会经济条件和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则是工业生产地域分工的基本条件。不同工业部门对自然条件、资源种类、技术经济基础、生产协作关系、交通运输设施等都有不同的要求,由于这些条件的地域差异(直接影响产品生产和运输成本)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导致了地区优势产品的生产专业化(地区工业生产专业化)与地区间的生产分工。各地区都依据各自优势条件形成各具特点的专业化生产部门,成为各地区经济的主体,并通过其参与更大区域的工业生产地域分工协作。这种分工不是片面单纯的专业化,而是以其专业化部门为核心的综合发展。影响工业生产地域分工的因素有:①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性与资源组合状况;②地区社会经济条件与交通运输条件;③地区工业部门结构与部门专业化水平(产品商品率)。在自然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分工是通过价格竞争和投资导向变化自发形成的。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研究工业生产地域分工的客观规律,用以认识和指导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