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格林斯潘效应 |
释义 | 在人际交往心理学、教学心理学中,人们把交往者一方发出的“嗯—嗯”之声使另一方反应增强的现象,称之为格林斯潘效应。 简介1955年,心理学家格林斯潘在一次语言条件化早期研究中发现:如果对具体的语言 回答,实验者用“嗯一嗯”或“哟一哟”反应,则被试者的语言行为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被试者本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种影响,而且实验者的影响的原因和性质对不同的被试者来说又是各不相同的。以上所谈的这种现象就叫“格林斯潘效应”。 事实上,这种效应不仅仅是“嗯—嗯”之声会使之产生,有时交往者的各种微妙的方式也会影响被试者的反应增强,例如交往者的行为、举止、语调、风格、期望、言语方式等都会对被试产生影响,产生类似格林斯潘效应的效果。 教育中的格林斯潘效应这种效应在交谈中影响很大,即会谈者能用各种微妙的方式影响被试者的回答。例如会谈者的外貌、举止、风格、期望、言语方式和行为习惯等对不同被试者各有不同的含义。它们都有可能成为导致会谈者发生认知偏差的原因。 在学校教育中,这种效应也是屡见不鲜的。有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的起到了消极的作用。下面具体谈谈它在学校教育中的各式表现。 先谈谈它在教育研究中的消极影响。在运用教育调查法时,我们的调查者,往往会对被调查者的回答,作出“嗯一嗯”的反应,然而“嗯”这个叹字表示赞成、肯定、答应之意,以致对方错误地认为调查者是喜欢自己这样回答的方式,从而回答的内容就向着这个方向发展,对其它方面的内容就容易忽略。可见这种效应对会谈调查法的信度和效度有着很大的影响,难怪人们一直对它不能予以肯定的结论。因此,在运用会谈调查法时,一定要避免“嗯一嗯”反应,同时也要注意行为举止等的暗示作用,使这种效应降低到最低限度。 其况我们也可以运用“嗯一嗯”反应来促使格林斯潘效应的产生。例如,在学生的交谈或反映情况时,就应该运用“嗯一嗯”反应,这样能使学生继续不断地把所要谈的话或所要反映的情况讲完。这种“嗯一嗯”反应告诉学生很多的信息。第一,表明教师是在认真听;第二,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喜欢听取自己的意见,如果不喜欢就会作出心不在焉、毫无反应的姿态;第三,教师喜欢自己继续讲下去。其实,即使对学生反映的东西或谈的内容不甚感兴趣,我们也不要作出禁止的架势,可以运用“哎一哎”反应,学生听后自然不会滔滔不绝地讲下去。这样既可以中止学生的无休止的反映,同时,也不会损坏学生的自尊心,使师生之间较为融治。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完全可以用这种简单的“嗯一嗯”反应来代替冗长的语言回答,这样既节省时间,又使学生明白。 总之,在教学问答、会谈调查、师生对话中别瞧不起“嗯一嗯”反应。 影响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应呢?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经研究,一般认为有如下几种因素在起影响作用。 一是“嗯—嗯”的肯定作用。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对交往者的某一观点表示赞成,往往会用最简洁的语言来加以回答,“嗯—嗯”之声就是表示理解、认可、赞同、赏识、肯定对方的观点,也表示愿意接受、倾听之意,与非语言的点头动作有异曲同工之效,有时甚至有更大的效果。因为此时人们的心态是开放的,不处于一种紧张收缩状态,不会作出任何拒绝的心绪,也设有必要为自己作出防卫,因此,交往者另一方就会作出积极的心理回应,以致增强反应频率与强度。反之,如果用“哎—哎”之声,那么,就如同非语言的摇头表示否定,不想再倾听下去之意,这是拒绝他人意见的信号。一般来说,交往者一方听到这种“哎—哎” 的拒绝声后,往往就会停止交往,以避免尴尬窘境产生。 二是“嗯—嗯”的定势作用。正如前面所述的,人们在交往时,往往会用“嗯—嗯”这种简洁的语言来表示肯定之意,这在人们会话交流中已形成了条件反射的定势也就是在会话交流时,只要对方发现“嗯—嗯”之声就会被另一方理解为肯定之意,这种交往就会被维持下去。可见,这已形成了条件反射,起到了动力定型的定势作用了。 三是“嗯—嗯”的强化作用。在交往中人们运用“嗯—嗯”之声,表示正在倾听,而且还想听下去,因此,使说话者得到了肯定、鼓励,使说话者的说话行为得到了强化,从而使说话者更愿意滔滔不绝地说下去。可见,“嗯—嗯”之声实际上又是一种强化剂,促使格林斯潘效应发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