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格里采 |
释义 | 格里采,俄罗斯画家。格里采先生在俄罗斯美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画家。他曾经在苏联和俄罗斯美术权威机构担任过多种职务,为俄罗斯美术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70年代,他获得了“苏联人民美术家”这一崇高称号。 个人履历格里采,于1914年出生在圣彼得堡。9岁时迷上了绘画,少儿时曾临摹了著名画家主要是俄罗斯风景画的大量作品。 17岁时在扎登别尔格私立美术学校学画。约一年后,即1932年考入全俄美研究院并师从布罗茨基。1939年毕业于该院,获油画家称号。 爱业于名家画室,参加各种艺术讲座,出席研究院图书馆内举办的各类晚会,参观埃尔米塔什博物馆和俄罗斯博物馆,欣赏交响音乐会,观看戏剧表演,研读文学作品,这7年的美好时光培养造就了作者,使作者至今对纳马诺夫、雅科夫列夫、舒赫明和布罗茨基等思师深怀感激之情。 由研究院毕业后不久即应征入伍。所属的部驻扎在边增区,并于1941年6月22日投入战斗。艰苦卓约的战争年代给人们带来无穷灾患,许多人失去了至亲好友,无数村镇和城市惨遭涂炭。1945年5月9日,盼望已久的胜利终于来临,然而千百万人却为之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随后不久,我便离开了部队。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伴随着精神上的成长而形成的个性。战争中,我饱经沧桑,历尽磨难,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的一切无不在我心头上打上烙印,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后来的思想观念和人生道路。 退役之后,又重返艺术天地,并加倍的工作和学习竭力弥补失去的时光。1946年,首次参加功美展览,此后便经常参加共和国和全功展览以及国外举办的苏联艺术展。 在莫斯科苏里科夫国立美术学院任教14载,1975年困难以兼顾创作而放弃了教学工作。还曾担任苏联美术研究院院部委员并承担俄罗斯联邦美术家协会的社会工作达二十余年。 人物评价艺术是人们进行精神交流,使精神境界日臻完善、融洽和谐的途径和手段。艺作品使我们得以了解世界各地古往今来的社会生活、观念、信仰和理想。 文学作品在世界上的传播,需要对文字进行翻译;音乐作品在世界上的流行,需要演奏者在诠释。然而,现实主义造型艺术的语言是不分民族的。无论何人,也无论作品是当代还是古代的,均可借助这一语言直接“读懂”作品内容。 格里采先生在俄罗斯美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画家。他曾经在苏联和俄罗斯美术权威机构担任过多种职务,为俄罗斯美术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70年代,他获得了“苏联人民美术家”这一崇高称号。 格里采先生以擅长风景画创作而闻名,他的作品完美地表现了俄罗斯的迷人景色。一山一水、一村一舍在画家的笔下都显得有情有致、别具匠心。50年代初,他创作的《苏联科学院院部会议》和对表现苏联学者肖像为主题的系列作品获得了苏联国家奖金。70年代初,他的《风雨交加》、《四月的晚上》、《峡谷·春天》等多件作品获俄罗斯联邦国家奖金(列宾奖金)。70年代末,《奥卡河的春天》、《五月·春风送暖》、《在茂密的园林中》等数件作品又荣获苏联国家奖金。其艺术创作所达到的高度可见一斑。 编者曾于1997年春在莫斯科画家的画室里拜访了格里采先生,与之协商为他出版画集的有关事宜。当时最使我们吃惊的是,格里采先生尽管已是83岁高龄的老人,仍在夜以继日地坚持创作,而且其中不乏大型油画和变体画,画家对艺术创作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深深垢打动了我们。非常不幸的是,格里采先生已于去年辞世,当编者听到这一噩耗时,从心底里为失去这样一位受人尊敬的异国朋友而感到悲痛。所幸此时格里采先生的画集的编辑工作已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经多方努力,《格里采》画集得以顺利出版。他生前为画集所写的“画家自述”、“致读者”等,已成为画家的绝笔之作。现在奉献给广大读者的这本画集,既是格里采先生艺术人生的总结,也是我们对格里采先生的一种最深切的缅怀形式。 本画集在策划、编辑过程中,得到了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文化处的大力支持。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