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格老子四川人 |
释义 | 书从分析四川人文化性格、精神气质出发,依次对四川人的来历、四川的男人和女人、四川的历史和文化等进行了一番探究。 作 者:石维 马小兵 林元亨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1 ISBN: 9787802204669 开本: 16开 定价: 28.00元 内容简介四川的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要认识四川人,必须要了解他们的文化。这也为我们重新认识四川人,打开四川厚重的历史文化大门找到了一把准确的钥匙。本书从分析四川人文化性格、精神气质出发,依次对四川人的来历、四川的男人和女人、四川的历史和文化等进行了一番探究,同时我们也不避讳四川人身上的毛病,对之进行了一番批判。希望这本书能为读者建立起一个整体的关于四川人的丰富形象。 同时,我们将本书献给在这次地震中承受了太多伤痛和苦难的四川人民,以表达我们对他们在巨灾面前表现出的从容和坚韧的崇高敬意。 作者简介石维,苗族,重庆酉阳人,现居成都,长期从事媒体编辑工作。 林元亨,常用笔名蜀南麦子,汉族,四川自贡人,擅长人文地理写作,现于成都从事编辑工作。 马小兵,汉族,常用笔名古加稀,四川成都人,长期从事媒体编辑工作,先后在读者报社,成都商报社,科纪世界杂志社等纸媒工作,,主编过《科学大师思想随笔》等丛书。 编辑推荐强大、淡宝,出乎意料!“5·12”震出“格老子四川人”:我们四川人,了不起的四川人,为中国人造胃,为世界提供厨房,在挣钱和晒太阳之间保持心态的平衡,为中国贡献人物。 小富即安、安逸精致、狡黠假打、盆地意识、敢为天下先…… 其实,我们都是四川人。 媒体评论幽默段子对四川人来说,是一副心理疗伤的特殊的药, “调侃了它,你就站得比它还高了,你就压倒它了”。四川人一直用这种姿态面对着古往今来的天灾人祸,那里面隐含的态度是:无论什么灾难,可以压垮四川人的肉体,但无法击垮他们的精神。 ——《新世纪周刊》 在那乱糟糟的生活漩涡里,突然走到这里(四川),我满心满身地感到一种安逸、舒静,似乎有些悠悠超尘了。 ——贾平凹 民谚有云:“吃在广州,穿在苏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这些好处成都都有,却无其不足。成都地方比苏州大,气候比杭州好,好玩的地方比广州多,好吃的东西比柳州多,何况素产蜀锦、号称“锦城”,还怕没有好衣服穿?吃好了,穿好了,玩好了,便是死在成都,也是“快活死”、“安乐死”,是“死得其所”吧? ——易中天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成都武侯祠楹联 目录序言 独一无二的四川人 第一章 从大地震看川人性格 1.了解川人性格的两个时间节点 2.“亦正亦邪”:不守规矩的四川人 3.淡定而强大:生死从来不是一个问题 4.袍哥人家决不拉稀摆带 5.幽默是川人的一张精神名片 6.川人重塑中国精神 第二章 四川人的来龙去脉 1.从四条江上走来的四个人 2.川人是最早的中国人 3.三星堆、金沙遗址:复活的神秘王国见证蜀人历史 4.曾经两次消亡的四川 5.“不正宗”的四川人:2300年的移民史 第三章 四川为中国贡献人物 1.让世界动容的四川人群像 2.卢作孚:一个人的思想遗产 3.邓小平、巴金:两个说真话的四川人 4.晏阳初:中国乡村教育第一人 5.两个鬼才:魏明伦和李宗吾 6.一长串离经叛道者的名单 7.赵树同、朱成:守护祖先文化的民间收藏家 8.谈玄论道话风水:几个诡异奇绝的怪杰 9.三个国画大师与五个油画家 10.一大批诗人:中国诗歌的半壁江山 第四章 无女不成川,四川女人好霸道 1.四川女人敢作敢当 2.巴寡妇清:秦始皇最敬重的一姐 3.卓文君的私奔惊动了司马迁的一支笔 4.武则天:史上最牛的川妹子 5.不爱红妆爱武装:巾帼英雄秦良玉 6.杨贵妃:让唐玄宗神魂颠倒的胖美人 7.薛涛:阅尽人间风流才子 8.花蕊夫人:因为她,成都有了个好听的名字叫蓉城 9.刘晓庆: “不好意思,我怎么还这么年轻” 10.杨二车娜姆:和“芙蓉姐姐”有一拼 11.李宇春、张靓颖:两个女人一台戏 12王小丫:请听题!恭喜你答对了 13.翟永明:中国当代第一诗妖 第五章 川人有种 1.关键时刻有惊人的能量 2.自古英雄出少年 第六章 出入四川:在川成虫,出川为龙 1.川人出川惊海内 2.自古文人多入蜀 第七章 蜀中敢为天下先 第八章 四川亡则中国亡——四川为中国提供大后方和避难所 第九章 安逸、舒服、巴适、滋润——四川人的生活智慧 1.一个诱人的安乐窝 2.贵贱同台,平起平坐:四川人的平民生活 3.世界上最会享受的耍家 第十章 四川人典型性病例分析 1.窝里斗:个个都是神枪手 2.川人的死穴:下烂药、专烧熟人 3.好赌成性:打麻将可以一夜不睡 4.假打:吹牛不上税 第十一章 川菜攻占中国人的味蕾 1.当花椒碰到辣椒:一场关于味道的艳遇 2.别拿川菜不当艺术 3.川菜骨子里的平民精神 4.川菜“害人” 附录一 给初到成都旅行者的二十二个忠告 附录二 四川方言小辞典——了解四川从四川方言开始 文摘第一章 从大地震看川人性格 1.了解川人性格的两个时间节点 四川人是一个群体概念,更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文化概念。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的汶川8级大地震,不仅使8万多四川同胞在顷刻问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更让人感到沉重的是,地震留下的巨大后遗症,将会让数百万人在今后数年或数十年中饱受心理疾病的困扰。于是,心理危机干预在汶川大地震巨大的灾难中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重视。 2008年7月,在成都召开的一次地震学术会议上,一位人类学家发出了警告:四川人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人格,不研究这种文化人格,就不可能进行创伤心理治疗。他不相信北京、上海、国外的心理学家又唱又跳地能解决多少受灾群众的心理问题。 感谢这位人类学家,他不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代心理学、心理救助的缺陷,而且明确地告诉我们,四川的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要认识四川人,必须要认识、了解他们的文化。他的提醒,也为我们重新去认识四川人,打开四川厚重的历史文化大门找到了一把准确的钥匙。 5·12汶川大地震让四川人特立独行的文化性格得以彰显,也是我们重新认识四川人、四川文化的一次契机。 在五千年的巴蜀历史上,有两个时间节点对四川来说至关重要。一是公元701年李白的出生,二是公元1929年春天,广汉农民燕道诚在不经意中一锄挖出来的三星堆。李白和三星堆代表着古蜀文化的最高成就,二者构成人与物的双重见证。 有人说,李白是四川500年才会出现的大家,事实上,对于四川来说,就算1400年来别无他人,李白也足以支撑四川古蜀文化的重要性与高度。 李白是古蜀文化培育出来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伟大诗人。他是古蜀文化最完整的承载者,他的诗歌见证着巴蜀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李白的思维模式、生活方式无不体现出四川人的特征。 要了解四川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李白是最具有解剖价值的“麻雀”。 李白这个集四川文化的大成者,因为我们从来就没有读懂过他,因而,他不幸成了遮蔽四川真相的最重要的人物。 李白号称“诗仙”,他的言行举止,他的诗歌,都散发着一种浓厚的神秘的仙道之气。这种神仙气,直接来源于他对道教的信仰,对神仙的信仰。 据说,少年李白常去戴天山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岷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 …… 媒体推荐幽默段子对四川人来说,是一副心理疗伤的特殊的药, “调侃了它,你就站得比它还高了,你就压倒它了”。四川人一直用这种姿态面对着古往今来的天灾人祸,那里面隐含的态度是:无论什么灾难,可以压垮四川人的肉体,但无法击垮他们的精神。 ——《新世纪周刊》 在那乱糟糟的生活漩涡里,突然走到这里(四川),我满心满身地感到一种安逸、舒静,似乎有些悠悠超尘了。 ——贾平凹 民谚有云:“吃在广州,穿在苏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这些好处成都都有,却无其不足。成都地方比苏州大,气候比杭州好,好玩的地方比广州多,好吃的东西比柳州多,何况素产蜀锦、号称“锦城”,还怕没有好衣服穿?吃好了,穿好了,玩好了,便是死在成都,也是“快活死”、“安乐死”,是“死得其所”吧? ——易中天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成都武侯祠楹联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