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葛天民 |
释义 | 1 南宋诗人◎ 简介葛天民,字无怀,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徙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曾为僧,法名义铦,字朴翁,其后返初服,居杭州西湖。与姜夔、赵师秀等多有唱和。其诗为叶绍翁所推许,有《无怀小集》。 葛天民诗,以汲古阁影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校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我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 ◎ 诗作【迎燕】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江上】 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边野水宽。 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 2 明朝抗倭英雄葛天民(生卒年不详),号田纯,字无怀, 东台台城人,明朝抗倭英雄。其父葛雷,是一名秀才,他曾联合地方人士,上书请筑城池,以御从海上来的倭寇。初未准,后继续力争,直到明隆庆三年(1569年),才获准筑一座土城及环城河道,可见他的爱国热忱。葛天民曾任福建福清县丞、山东经历等职。明万历年间,倭寇从通州港口登陆北犯,侵入东台县境。葛天民挺身而出,发动并组织盐民、农民和城市居民数千人,在地方兵丁配合下,对入侵的倭寇进行了阻击。当时,倭寇使用的倭刀,虽然“能曲为腰带,挺为利刃”,但只宜近战。葛天民看到这一弱点,即设计以智取胜。他征集到一批竹篙,还有黄豆、豌豆,撒满在倭寇必经之道口,并派兵民埋伏在附近,又组织城里居民听候以鸣锣为号,呐喊助威。果然,倭寇经海安向东台蜂拥而来。有的穿皮靴,有的穿木屐,当他们走到东台城南三灶时,进入了豆子阵,纷纷跌倒。这时,城内外锣声四起,喊声震天,埋伏在路旁的兵民一起冲锋,持长竹篙跃出迎战。倭寇在惊慌中用倭刀乱砍,竹篙被越砍越尖,锋利如同梭标,用来刺杀,杀得倭寇狼狈逃走,死伤无数,从此不敢再来犯。至今在东台城里永盛庵西北角,也有“倭子坟”,即埋尸处。葛天民抗倭事迹,受到家乡人民的爱戴和讴歌。逝世之后,乡亲们为之建墓立碑,上镌“明儒葛田纯先生之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