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高盈里谷宅
释义

在今浙江温州市鹿城高盈里11号,建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占地778.4平方米,建筑面积654.9平方米。为七开间四合院式民居,由正堂、两厢、门厅等组成。门台朝东,稍内凹。院内设置间隔,分成7个小院落,气氛深闷。宅内水井、勾栏、花草、奇石,部署得所;梁柱及墙面线脚,简朴雅洁。十九世纪

谷宅是我市公布的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原位于市区高盈里。作为我市民居建筑的典型之一,它体现了鲜明的温州地方风格。2004年因旧城改建,被整体搬迁至位于鹿城区锦绣路与温瑞塘河及飞霞南路交汇处的白鹿洲公园内,工程于2007年7月顺利竣工,基本恢复了历史上的格局。因使用功能已发生变化,今天的谷宅已无法体现当年的全貌,笔者为此记录了谷氏后人的介绍,以保存一丝当年谷宅的历史记忆。

鹿城区高盈里,这条普通的小巷南起县前头,北至县后巷,长122米,宽5.8米,地处华盖山麓,地势较高,民间有“水漫城门齿,高盈落脚趾”之谚,确为建宅的好地方。清代地名高盈头,解放后改今名。小巷古朴幽静,2004年改建前,沿巷分列多处庭院深谧的民居院落,其中保存最好的是坐落在巷子中段的谷宅。

谷宅建于19世纪40年代,即清道光年间。宅第原为陈颖士所有,后于19世纪50年代卖给谷家(谷超豪祖父)。中科院院士、著名数学家谷超豪在此度过少年和青年时期。受他哥哥谷超英的影响,谷超豪是温州中学“五月读书会”的活跃成员。他们除了读进步书籍外,还多次到野外或山上去开会,谷宅的南厢房也曾是他们革命活动的地点之一。

宅院坐西朝东,占地面积844平方米,建筑面积650平方米,为七间两进合院式民居,由门厅、厢楼、正厅及后部披屋等组成,平面布局严整匀称。整个宅院东临高盈里,沿路为3米多高的院墙,用小青砖清水砌就,顶部用砖做出边框状线脚,简洁大方,框内则叠砌精美的漏空砖雕,同简洁的墙面构成对比。门厅正面设有台门,略向内收,两侧院墙则呈八字状外撇,为温州台门的普遍做法,也符合传统文化上“内敛”、“藏”的形态。台门设三级踏跺,左右弧形垂带用花岗岩雕刻,造型朴实无华,曲线流畅。门上为花岗岩门楣,精细地雕出混枭线脚,和上部精致的砖雕斗拱相互映衬。台门虽为砖砌,形式却忠实模仿木构。门楣之上用砖砌平板枋一道,上斗拱四攒,前出麻叶头,上为出挑望砖,最上一层砖制方椽,坐斗横向承隐出正心枋。

入内即为门厅,结构用分心柱造,并做成苏式鸳鸯厅形式,分成了前后两部分梁架。中柱间设有屏门,其上原有“中书第”三字匾额一方。门厅设门窗于内院一侧,槅窗花版镂雕如意卷草和夔龙纹,美轮美奂,栩栩如生。

越过门厅为中央的大天井。谷宅共有8处天井,这是最大一处。天井满铺花岗岩石板,每块有1米见方,精细平整,缝间不见杂草,可见当年工匠加工之高超水平。天井正中设条石甬道,略高于两侧的天井,直达正厅。甬道条石顶部加工成微拱状,下雨后不易积水。主人还在厢房前用矮墙分隔出两个小空间,配以四周的粉墙黛瓦,更显庭院的空幽。在矮墙的漏窗后还巧妙地布置了一个水井,小巧精致,水质清冽。

当年的天井中草木葱郁,四角各摆一水缸,积蓄从屋檐上滴落的雨水,用于预防火患。砖砌大盆茶花、兰花、牡丹,还有白色粉色绣球、芍药、玉兰等,四季花期不断,天井中还有活动布棚,夏季可为花木遮掩烈日。

天井两侧的厢房为楼居,底层为起居之用,楼上为书房。夕阳西下,金黄的阳光穿过花窗,在斑驳的木板上投下温暖的影子,让人不免感叹岁月如斯。

正厅为七间三山式悬山建筑,布局划分严谨,起居、活动、生活功能互不干扰。明间为中堂,在屏门前摆一长案,上有花瓶、三星、左右挂百寿图,案前置八仙桌,两侧排开两列椅桌茶几。次间为宅主的起居室,梢间后部为厨房。梢间前的小天井深有园林意境,门窗正对的墙面有“福”字灰塑,花坛中石笋数丛,微风中竹叶轻拂。在长满青苔的天井中,坐于那青石的石凳桌前,能使人暂时抛却人世的烦扰。

谷宅后院较狭小。据谷氏后人回忆,当年院中种植的以草药为主,此外还在花坛种植桑和紫荆,旁边的石条凳上摆着盆栽的兰花。原先院后还有堆土假山,山上植枇杷、桑、桔等。另有3间房为谷仓、柴仓和连棚,放置风车、磨、掏臼等农具,折射出浓郁的农家气息。

今年,谷宅迁建于白鹿洲公园内,基本做到恢复历史上的原来面貌,也算为温州保存了一处少之又少的历史文化遗产。但谷宅的天空已经不是原来的那片天空,站在天井里,再也望不到华盖山那青翠的林木,这难免让我们感到些许失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3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