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艺术摄影派 |
释义 | 简介高艺术摄影派流行于1859——1870年主要是指英国摄影家受绘画中拉斐尔前派风格的影响主张要隐掩盖平凡和丑陋避免表现日常生活题材,经常借用流行诗,历史传说和《圣经》中的寓言故事,基督生活为题材,主要宗旨是通过这些画面阐述道德观念给人以教益。由于这些题材很难在现时生活中找到,因此这些摄影家就要自搭许多景致的布景,豪华的陈设,并精心组织指导服装模特,从而使许多摄影师后来都成了舞台设计专家。即使是现在他们也在这方面堪称大师。作品多经过叠印来把不同的场景组合在一起。《弥留》作品细腻地描绘了一个奄奄一息的女孩和周围悲伤的亲友们的场面。它是由五张底片制作完成的,先是拍摄每一个局部,拍摄时从取景框中看到的人物位置和比例都要和先构思完成的素描稿相吻合,拍摄完后,用接触印相法将底片印制在一张蛋白纸上,再把这张印好的相纸上的人物精心裁剪下来,和其她同样过程制作的人物和背景拼贴在一起,经过修版后再翻拍完成,鲁宾逊的这一幅素描和照片合成的画面,以没完成的过程似乎向后人证实他不仅是一个摄影家,更是一个技法高超的画家,严密的构思,几乎和素描同样一丝不苟的照片无非是想证明摄影也是一门艺术,可见摄影在当时要想得到艺术界的承认是何等的艰难。 起源于十九世纪的英国,其奠基者是亚当森和希尔,代表人物是雷兰德和鲁滨逊。 特征摄影家搭置了许多精巧的布景,设置豪华的陈设,精心指导服装模特。后期制作上普遍采用叠印法,常常将不同场景的画面通过后期印制组合在一起,以克服摄影画面较为单一的不足。 代表人物在高艺术摄影流派中最著名的人物主要有: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享利·佩奇·鲁滨逊,威廉·莱克·普里斯,以及著名女摄影家朱丽亚·玛格丽特·卡梅伦。比如普里斯(William Lake Price,1810-1896)原是一位英国水彩画家,1854年改行从事摄影,不久就因拍摄结构独特的舞台背景照片而名噪一时,他的重要作品有《拜伦的节日》、《唐·吉珂德在书房中》等。由于他是英国第一位使用多张底片拍摄合成的摄影家,因此成为高艺术流派的代表人物,并对画意摄影流派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摄影艺术的迅速普及和摄影纪实观念的冲击,高艺术摄影流派终于走下艺术神圣的殿堂,逐渐消失并发展为画意摄影流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