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叔嗣 |
释义 | 高叔嗣(1501~1537)明代官员,诗人。字子业,号苏门山人,祥符(今河南开封)人。生于明孝宗弘治十四年,卒于世宗嘉靖十六年,年三十七岁。少时,受知于李梦阳。与兄仲嗣并有才名。16岁所作《申情赋》数万言,见者无不惊叹。年十八,举于乡。嘉靖二年(1523)进士,授工部主事,改吏部,与三原马理、武城王道同署,以文艺相磨切。历稽勋郎中,出为山西左参政,断疑狱十二事,人称为神。后迁湖广按察使,卒于任上。 诗作特色高叔嗣的诗歌较少描写外界客观事物,偏重于抒发主观情思,即使有一些景物描写,也是为了渲染、烘托他的感情活动。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为自己高材遭忌、身羸多病、客居他乡和友朋贬谪而嗟叹悲歌。他20岁后写的《被言后作》就有“守官郎署”、“若临高坠”的伤心之辞,以后的作品中更是多有“憔悴宛笃,令人心折”,“我生岂断梗,逐处任飘沦”一类凄凉之语。他也常常以己度人,对一些朋友被贬谪深表同情,叹息“怜君方迁戍”、“已矣复谁陈”(《送别永之》)等。 高叔嗣诗歌写得淡雅清旷。他年轻时虽受知于李梦阳,但他却并不效学李梦阳诗风。蔡汝楠称其诗为“本朝第一”,显然是过誉。不过他的诗曾受到当时的广泛注意,所表达的情绪及表达的方式,在封建时代也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沈德潜评其诗“冲淡得韦苏州体”(《明诗别裁》)陈束序其《苏门集》,谓“有应物之冲澹,兼曲江之沈雄,体王、孟之清适,具高、岑之悲壮。”王世贞则曰:“子业诗,如高山鼓琴,沈思忽往,木叶尽脱,石气自青;又如卫洗马言愁,憔瘁婉笃,令人心折。”王世懋评云:“诗有必不能废者,……我明其徐昌豰、高子业乎?二君诗大不同,而皆巧于用短。徐能以高韵胜,有蝉蜕轩举之风;高能以深情胜,有秋闺愁妇之态。更千百年,李、何尚有废兴,二君必无绝响。”(《艺圃撷余》) 著作有《苏门集》8卷。 苏门集原序嘉靖甲午冬,束在史馆,时苏门髙子业由晋阳入朝京师,会都亭下。明年束罢史职,出佥湖湘宪事。又明年丁酉,子业由晋阳转湖湘,为观察使,从游省署中累两月,而束弃去,行湖北,子业乃病,病十馀日死矣。嗟哉悲夫!子业盖尝谓束曰:余生平所向慕两人,後渠崔子谓余文不如诗,崆峒李子谓予书不如诗,诗乃不如文矣。宇内知交,非子谁定吾言?悲夫已矣!子业既死之三月,束乃收其遗言而叙之。文有知者,勿论;论其诗。序曰:夫诗以微言通讽谕,其教温柔敦厚为主,本不通於微、不底於温厚,不可以言诗;由三百篇迄於唐,其指一也。国朝以经义科诸生,诗道阙焉。洪武初,沿袭元体,颇存纤词,时则髙、杨为之冠。成化以来,海内龢豫,搢绅之声,喜为流易,时则李、谢为之宗。及乎弘治,文教大起,学士辈出,力振古风,尽削凡调,一变而为杜诗,则有李、何为之倡。嘉靖改元,後生英秀稍稍厌弃,更为初唐之体。家相凌竞,斌斌盛矣。夫意制各殊,好赏互异,亦其势也。然而作非神解,传同耳食,得失之致,亦畧可言。何则?子美有振古之才,故杂陈汉晋之词,而出入正变。初唐袭隋梁之後,是以风神初振,而缛靡未刋。今无其才而习其变,则其声粗厉而畔规;不得其神而举其词,则其声嘽缓而无当。彼我异观,岂不更相笑也?苏门高先生子业夙禀降嵩之精,早契藏山之旨,性隣其庶,学匪待兴。束髪就傅,受知北郡李生;弱冠登朝,亳州薛考功一见叹服,五言示志,遂忘形焉,良其弘丽之益异乎!求闻通解之妙,曽无先觉矣。既雅见推重,益自贵珍,谢绝品流。因心师古,涉周秦之委源,酌二京之精秘,会晋馀润,契唐本宗,每有属缀,伫兴而就;宁复罢阁,不为浅易之谈,故其篇什往往直举胷情,刮抉浮华,存之隠冥,独妙闲旷,合於风骚;有应物之冲澹,兼曲江之沉雅,体孟王之清适,具岑髙之悲壮。词质而腴,兴近而逺,洋洋乎斯可谓之诗也。其言满万,其年三十有七。悲夫!先生雅性亢洁,不喜凡庸,虽迹在周行,而情懽在野,故其在读书园诸作特超玄乘,虽屡仕通显,非其素衷。是以即事赋怀,每有忧生之叹。夫志士惜日,达生玩世,古今人情谅同斯揆矣。诗凡三百一十首,文五十一首,共为八巻,成一家之言。刻之山堂,传诸其人。明州陈束序。(迪志文渊阁四库本) 代表诗作【送别袁永之】 怜君方迁戍,况我婴愁疾。 一别若流云,相从竟何日。 生平托交游,弱冠弄篇帙。 书愿藏名山,功期铭石室。 安知事不就,跌宕情如一。 已矣复谁陈,今亦反蓬荜。 【秋夜直省中】 鹊绕瞻阶树,鸡栖入省台。 蒙烟仙署合,悬月琐闱开。 伏枕南天远,听笳北地哀。 潘生应发变,司马倍肠回。 为木同先伐,积薪异后来。 无言秋夜永,申旦自徘徊。 【再调考功作】 引疾三上书,微愿不克谐。 徙官复在兹,心迹一何乖。 轩裳日待旦,阊阖凌云排。 入属金马籍,出与群龙偕。 积贱讵有基,履荣诚无阶。 但惜平生节,逾久浸沉埋。 既妨来者途,谁明去矣怀。 鸟迷思故林,水落存旧涯。 唯当寻素业,归卧守荆柴。 【岁暮作】 旦夕兹岁改,萧条旅思多。 云物媚晴宇,气候属妍和。 峥嵘新阳至,故景实蹉跎。 感时岂不怀,二纪倏焉过。 栖身惭择木,望道叹伐柯。 如匏吾自系,匪玉孰为磨。 有发日就长,心短独若何。 但云毕夙志,唯力岂知他。 【秋情】 凉风吹庭树,萧然已暮秋。 岁运空云往,客行胡久留。 良时每易失,微志果难求。 余光傥可积,但恐成山丘。 【生日】 年往望空除,时来循虚至。 明两无留晷,吹万有逸气。 我行淹一周,辰适再值。 束发岁更七,算齿纪将二。 少怀沧洲心,壮损青霞志。 淮禽终异化,魏瓠始同弃。 五游存予欢,三费亡吾忌。 达生庶不疚,乘流随所寄。 【古歌】 荆和当路泣,良璞为谁明。 茫然大楚国,白日失兼城。 燕石十袭重,鱼目一笑轻。 古来共感叹,今予益吞声。 【病起偶题】 空斋晨起坐,欢游罢不适。 微雨东方来,阴霭倏终夕。 久卧不知春,茫然怨行役。 故园芳草色,惆怅今如积。 【行至车骑关河南界尽处与亲知别】 山河未可尽,行处与春长。 驿路沙俱白,关门柳欲黄。 亲知还自反,离别各相望。 且缓征车发,中心恋故乡。 【安肃县寺病居汉阳董玄亮见过时董奉使还阙】 门前易水路,下马汉阳人。 野寺天晴雪,他乡日暮春。 相逢一尊酒,久别满衣尘。 不惮王程急,应怜伏枕身。 【寓居慈仁寺游览】 终日仙宫掩,青松绕殿遮。 到来长春草,行坐落天花。 閤上王城尽,门前官路斜。 微身随处是,何敢叹无家。 【与王庸之饮】 旅舍背都门,春风酒一尊。 坐看芳草路,回忆故山村。 为客谁称意,逢人未敢言。 留君须醉倒,无奈日黄昏。 【归自萧氏园作】 到来日已暮,归去恋柴门。 空自山当舍,其如酒满尊。 心知柳叶长,愁见桃花繁。 立马一回首,令人思故园。 【毗卢閤上同伍畴中诸公西望】 客来常一上,对此西山平。 向夕檐楹立,凭空閤道行。 杨花飞暮野,雨色动春城。 却恋同携手,都忘羁旅情。 【寒食日毗卢閤上寄茂钦】 高楼晴出帝城南,杨柳千家夜雨含。 欲换春衣惊客久,况逢寒食思谁堪。 门前归路愁心绕,槛外群峰僻性耽。 凭报故人应相笑,微身何事恋朝簪。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