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山栲 |
释义 | 物种信息Castanopsis delavayi Franch. 高山锥 异名:Castanopsis tsaii Hu . 别名: 高山栲,白猪栗,毛栗,丝栗,白栎,白栗,白珠栎,刺栗,滇栲,滇锥栗,高山栲树,栗子,锥栗 分类系统位置生物 Vitae [三域系统] 真核域 Eukarya [三域系统] 植物界 Plantae [三域系统]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传统系统] 木兰纲 Magnoliopsida [Cronquist系统] 金缕梅亚纲 Hamamelidae [Cronquist系统] 壳斗目 Fagales [Cronquist系统] 壳斗科 Fagaceae [Cronquist系统] 锥属 Castanopsis [Hutchinson系统的壳斗科Fagaceae] 高山锥 Castanopsis delavayi [Hutchinson系统的壳斗科Fagaceae] 形态特征乔木,高达20米,胸径60厘米,幼龄树的树皮略平滑,大树的树皮深裂且较厚,块状剥落, 小枝及果序轴散生微凸起、与枝色相近而带灰白色的皮孔,枝、叶及花序轴均无毛。 叶近革质,干后略硬而脆,倒卵形,倒卵状椭圆形或同时兼有卵形或椭圆形的叶,长5-13厘米,宽3-7厘米,顶部甚短尖或圆,基部短尖或近于圆,叶缘常自中部或下部起有锯齿状、很少为波浪状疏裂齿,中脉在叶面细肋状凸起,侧脉亦常微凸,每边6-9条,支脉甚纤细,嫩叶叶背有黄棕色、糠秕状略松散的腊鳞层,成长叶呈灰白或银灰色;叶柄长7-15毫米。雄穗状花序很少单穗腋生,花序轴无或几无毛;雄花的雄蕊12、稀10枚;雌花序轴无毛,花柱3。稀2枚,长约1/2毫米。果序长10-15厘米,轴粗2-3毫米,幼嫩壳斗通常椭圆形,成熟壳斗阔卵形或近圆球形,基部具狭而略长的柄,斜向上升着生于果序轴上,2或3瓣开裂,连刺直径15-20毫米或稍更大,刺长3-6毫米,很少更长,离生或在基部合生及稍横向连生成圆或螺旋形3-5个刺环,很少合生至中部或中部稍上而具短小的鹿角状分枝,壳壁及刺被黄棕色蜡鳞及伏贴的微柔毛;坚果阔卵形,横径13-14毫米,高10-15毫米,顶端柱座四周有稀疏细伏毛,果脐在坚果的底部。花期4-5月,果次年9-11月成熟。 分布及生境产四川西南部、云南、贵州西南部。生于海拔1 500-2 800 米山地杂木林中,常为亚高山松栎林的主要树种,有时成小片纯林。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宾川大坪子。 中药【别名】白猪栗、丝栗、椎栗 【来源】壳斗科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 Franch.,以根、茎皮、果实入药。 【生境分布】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归经】辛、涩、微苦,平。 【中药化学成分】:种子含淀粉 88.86%,树皮含鞣质 10.23%。 【功能主治】 收敛,止泻,解毒,消炎。 根或茎皮主治肠炎,腹泻。 果实主治心悸,耳鸣,腰痛。 【用法用量】根、茎皮1~2两。果实1~2两,研粉,糖水送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