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粱条螟 |
释义 | 昆虫名,为鳞翅目,螟蛾科。分布于中国大多数省份,常与玉米螟混合发生。主要危害高粱和玉米,还危害粟、甘蔗、薏米、麻等作物。以幼虫钻蛀作物的茎秆为害,被蛀茎秆内可见幼虫数头或十余头群集,被害株遭风易倒折成秕穗而影响产量和品质。受害植株苗小时形成枯心苗,心叶受害展开时有不规则的半透明斑点或虫孔,附近有细粒虫粪。 中文学名:高粱条螟 拉丁学名:Chilo sacchariphagus(Bojer) 别称:高粱钻心虫、甘蔗条螟等 二名法:Proceras venosatum(Walker)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昆虫纲 目:鳞翅目 科:螟蛾科 分布区域:中国大多数省份,常与玉米螟混合发生 天敌:赤眼蜂、黑卵蜂、绒茧蜂等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14 mm,翅展24~34 mm,雄蛾略小。头、胸部背面淡黄色,复眼暗黑色。下唇须较长,向前方伸出。前翅灰黄色,顶角尖锐,其下部略向内凹,外缘略成直线,有7个小黑点;翅面有20多条暗色纵纹,中央有1个小黑点,雄蛾此小黑点较雌蛾明显。后翅颜色较淡,雄蛾淡黄色,雌蛾银白色。腹部及足黄白色。 卵长1.3~1.5 mm,宽0.7~0.9 mm,扁平椭圆形,表面有龟甲状纹,数粒或数十粒排成“人”字形双行重叠的卵块。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深黄色,孵化前卵粒中央出现小黑点。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0~30 mm,乳白至淡黄色,具紫褐色纵纹4条,头部黄褐至黑褐色。初孵化时乳白色,上有许多淡红褐色斑连成条纹。幼虫分夏、冬两型。夏型幼虫腹部各节近前缘有4个暗褐色毛片排成横列,中间2个较大,近圆形,近后缘有2个黑褐色长圆形的毛片,腹部背面中部的4个毛片排列成正方形,上生刚毛。冬型幼虫越冬前蜕皮1次,蜕皮后黑褐色毛片消失,体背出现4条淡紫色纵纹。腹足趾钩双序缺环,腹面颜色纯白。 蛹长12~16 mm,红褐色或黑褐色。腹部第5~7节背面前缘有深色不规则网纹。腹未有2对尖锐小突起。 生物学特性高粱条螟在东北南部、华北大部、黄淮流域一年发生2代,在江西省发生4代,广东及台湾省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和高粱秸秆中越冬。北方越冬幼虫在翌年5月中下旬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南方发生较早,在广东于3月中旬即可见到成虫。成虫夜晚活动,白天栖息在植株近地面处。卵多产在叶背的基部和中部,也有的产在叶面和茎秆上。每头雌虫可产卵200~300余粒,卵期5~7天。 在华北地区,第一代幼虫于6月中下旬出现,危害春玉米和春高粱。初孵幼虫极为活泼,迅速爬至叶腋,再向上钻人心叶内,群集危害。幼虫还能吐丝下垂,转移到其他植株心叶内危害。初孵幼虫啃食心叶叶肉,残留透明表皮,稍大后咬成不规则小孔。在心叶内危害10天左右发育至3龄,其后在原咬食的叶腋间蛀人茎内,也有的在叶腋间继续危害。蛀茎早的咬食生长点,受害高粱出现枯心。高粱条螟蛀茎部位多在节间的中部,与玉米螟多在茎节附近蛀入不同。条螟多为几头至十余头群集危害,蛀茎处可见较多的排泄物和虫孔。蛀茎后幼虫环状取食茎的髓部,受害株遇风易折断,断处呈刀割状。多数幼虫有6~7个龄期,有的个体可达9龄,幼虫期30~50天。老熟幼虫在7月中旬开始化蛹,7月下旬至8月上旬羽化为成虫。高粱条螟在越冬基数较大、自然死亡率低、春季降水较多的年份,第一代发生严重。 在华北地区,第二代卵7月末始见,盛期为8月中旬。第二代幼虫多数在夏高粱、夏玉米心叶期危害,少数在夏高粱穗部危害,直到收获。老熟幼虫在越冬前蜕一次皮,变为冬型幼虫越冬。 在中国西南地区,条螟主要危害春玉米,危害程度已超过玉米螟、桃蛀螟、大螟等害虫。根据在重庆市的系统调查,高粱条螟主要在春玉米秸秆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为越冬幼虫化蛹高峰期,5月中旬为羽化高峰期。条螟在春玉米上一年发生2代。第一代幼虫危害盛期为6月中旬,正值春玉米抽雄扬花期。第二代幼虫发生期已近玉米收获,幼虫蛀入茎秆,连续越夏和越冬,成为下一年的虫源。在混合种植春玉米和夏玉米的地方,则可发生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幼虫。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在越冬幼虫化蛹与羽化之前,将高粱或玉米秸秆处理完毕,以减少越冬虫源。秸秆处理可采用粉碎、烧毁、沤肥、铡碎、泥封等不同方法。条螟成虫有趋光性,可设置黑光灯诱杀从残存秸秆中羽化出来的成虫。 药剂防治玉米田防治,应在卵盛期进行,华北地区防治第一代一般在6月中下旬,防治第二代在8月上中旬。条螟与玉米螟不同,幼虫龄期稍大就蛀茎危害,因此需按虫情确定防治时期,不能等到心叶末期再行防治。条螟与玉米螟混合发生时,一般比玉米螟晚7~15天,有时两者发生盛期接近,一次用药可以兼治。若两者发生盛期相差10天以上,应防治2次。心叶期防治,可施用颗粒剂,撒人喇叭口内。穗期防治,将颗粒剂撒在植株上部几片叶子的叶腋间和穗基部。常用药剂有1.5%辛硫磷颗粒剂,1%西维因颗粒剂,2.5%螟蛉畏颗粒剂等。在二代孵卵盛期前7天,可喷施80%敌百虫可溶性粉剂或50%敌敌畏乳油、50%杀螟硫磷乳油、50%杀螟丹可溶性粉剂的1000倍液,或菊酯类药剂等。高粱对敌百虫、敌敌畏、辛硫磷、杀螟硫磷、杀螟丹等杀虫剂十分敏感,生产上不宜使用,以免产生药害。 生物防治在卵盛期释放赤眼蜂,每667米21次1万头左右,隔7~10天放1次,连续放2~3次。此外,也可喷施Bt乳剂以及用性诱剂诱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