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粱穗隐斑螟 |
释义 | 昆虫名,为鳞翅目,螟蛾科。分布华东、华南、中南等。主要危害高粱。 中文学名:高粱穗隐斑螟 拉丁学名:Cryptoblabes gnidiella(Milliere)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昆虫纲 目:鳞翅目 科:螟蛾科 分布区域:分布华东、华南、中南等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8~9mm,翅展11~16mm,前翅狭长,紫褐色,暗褐小点满布。翅基前缘近基部的一半和内缘及中室朝外的各翅脉带深红色,前翅中央具2条下凹的宽黑纵纹及几条较细黑纹。外横线白色,横贯细黑纹间,翅外缘有小黑点6个。后翅灰白色,略透明。翅尖、内缘及各翅脉颜色略深。 卵长0.3~0.4mm,椭圆形,扁薄,中间稍隆,表面具皱纹。 幼虫末龄幼虫体长10~14mm,纺锤形,体细长,低龄幼虫黄白色,长大后变为土黄色至草绿色或灰黑色。背线浅褐色,细,中胸到腹末体背两侧各具绿色波形纵带1条。亚背线较宽,黑褐色,腹节中央具一横纹划分为前后两部分,各具毛片2个,呈方形排列。 蛹长6~7mm,黄褐色至红棕色,背面具刻点,腹部末节具2根靠的很近的直刺及4~6根弯钩小刺。 生物学特性江苏、山东1年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高粱穗内或穗茎叶鞘处结茧越冬。翌年6月下旬~7月上旬羽化为成虫。每穗有虫3~5条,多的可达数十条,7月中旬进入第一代幼虫为害盛期,7月下旬幼虫老熟在穗内结茧化蛹,幼虫期20~25天,蛹期6~8天,7月底8月初成虫羽化,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在8月中、下旬。第3代幼虫发生在9月上旬至10月。 防治方法在高粱开花至乳熟期喷洒50%杀螟松乳油或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穗1次或2次。高粱对敌敌畏、敌百虫、对硫磷、久效磷等敏感,严禁使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