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高句丽长寿王
释义

简介

高句丽长寿王(394年-491年),名高巨连高琏,中国东北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王国第二十代国王(413年至491年在位),谥号长寿王

迁都

长寿王在位时期是高句丽的全盛时期。427年,他将高句丽的都城迁至平壤,这标志着高句丽将其扩张的方向从中国辽河以东地区转移至朝鲜半岛。

427年,长寿王初期都城在东北的国内城,后为躲避北魏的威胁,以及巩固在朝鲜半岛上的势力,都城迁至平壤城(即今朝鲜平壤市东北六七公里处的大圣山城和安鹤宫城)。迁都平壤后,加强对百济和新罗的控制。 长寿王继续了好太王的扩张政策,并使国家达到全胜局面。

五胡乱华时期中国的北方分裂成了十六国。位于辽宁的后燕因常年与好太王的的战争,国力大降从而最终于408年灭亡于冯氏兄弟。汉人将领冯跋,冯弘兄弟取代后燕国建立起北燕。不过与统一中国北方的鲜卑北魏相比,北燕还不是北魏的对手。北燕于是寻求能与北魏抗衡的高句丽结盟。后燕灭亡时,高句丽乘机进占北燕据有的辽东。

疆域

到长寿王末年时,高句丽人口增加到九万户,疆域也空前扩大,其南境自牙山湾经鸟岭、竹岭到平海与百济、新罗相接,扩大到今朝鲜大同江、载宁江、临津江、汉江沿岸,为高句丽全盛时期。据《魏书·高句丽列传》载,其“民户三倍于前魏时,其地东西二千里,南北一千余里”。即东临日本海,西滨黄海,南到汉江流域,北抵辽河为界,是东北亚地区最为强大的王国之一,此时的高句丽声震中原,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

475年,长寿王从陆海两路全面大规模攻打百济。盖卤王对此毫无防备。长寿王因此轻松拿下百济都城,处死了盖卤王并烧毁了百济的王宫。百济被迫迁都到熊津。此次战争高句丽拿下了朝鲜半岛具有战略意义的汉江流域。百济由于占据该地区近500年才得以成为朝鲜半岛的一极。 百济丧失这一地区后,也就基本上失去了对朝鲜半岛的控制。

成功击败百济后,长寿王将目标对准了新罗。长寿王还在今韩国忠清北道忠州市建立石碑歌颂好太王和他取得的功绩,并以此碑作为高句丽与百济和新罗的界碑。

册封

491年,北魏孝文帝册封长寿王为车骑大将军、太傅、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

长寿王在位70余年,寿近百岁,死后,其孙文咨王继位。

后裔

1990年李殿福、孙玉良著《高句丽简史》介绍了辽宁省台安县大高丽房子村,有高氏家族聚居,据他们的家谱记载是高句丽长寿王之后裔,现已融入汉族。他们以此证明:“留居辽东地区的高句丽后裔,年长岁久,与汉族杂居共处, 互相通婚,自然而然的变成了汉族。”1995年发表了这一高氏家庭后裔高之谦《关于高句丽长寿王后裔的研究:以高氏家谱为中心》一文:该文论证了“高氏家族的汉化是有历史根源的”,“高句丽灭亡以后,留在故地的高句丽遗民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从辽金开始,汉族化的速度更加快了。”“直至今天,高氏家族的高句丽风俗习惯已荡然无存。”同书所载韩国调查者的表格表明,当调查者问高氏后裔有没有改为朝鲜族的意向时(其实这个问题就有倾向性,已主观地确定高句丽后裔应加入朝鲜族),被调查者回答:“没有,因为语言、风俗习惯都汉化了。” 说明他们已形成了汉族的民族自我意识。这为高句丽族的流入汉族提供了实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4: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