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级能源经济学 |
释义 | 《高级能源经济学》着重经济总量研究,相关经济学著作中最受关注的两个问题,讨论如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持经济长期增长。建立在“边际效用论”和“均衡价格论”基础上的,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在《现代能源经济学》基础上进行编写。 图书信息书 名: 高级能源经济学 作 者:林伯强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1 ISBN: 9787509516096 开本: 16开 定价: 55.00元 内容简介能源的稀缺和环境问题是这一代经济学者的一个最重要挑战。能源经济学在中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有关的研究力量和研究水平都有待于提高和扩大。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7月,并于2006年7月升级为独立的系级教学科研机构,隶属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和厦门大学能源研究院,拥有“能源经济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并于2007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为了填补国内空白,该研究中心2007年出版了 编辑推荐《高级能源经济学》是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林伯强,著名能源经济学家,曾经担任亚洲开发银行(ADB)东中亚部能源处主任能源经济学家,现任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其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能源经济学。除了能源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成就,他还撰写了大量有关能源问题与能源政策方面的专栏文章。其专栏文章主要出现在《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和新浪财经等主流财经报纸。他是国际能源组织、世界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电力监管委员会、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等组织和单位的咨询顾问,新华社特聘经济分析师,美国AES公司董事顾问会成员。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司委托,他目前正在为我国“十二五”规划进行能源战略研究。 图书目录第一章能源经济学——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投入要素变化 第二节 能源需求弹性和能源强度变化 第二章 能源需求及预测 第一节 能源需求的决定因素及研究方法 第二节 单方程预测模型及结果 第三节 能源需求多方程检验及研究结果 第四节 能源需求的结构变化 第三章 能源供给模型 第一节 可耗竭资源的供给模型理论 第二节 哈伯特石油生产高峰 第三节 资源耗减价值核算 第四节 能源供给系统模型分类 第五节 中国的石油流动供应 第四章石油价格模型 第一节 OPEC在世界石油市场中的地位 第二节 供需决定的石油价格及短期价格波动 第三节 短期的石油价格预测 第四节 长期的石油价格预期模型 第五章 电力市场改革 第一节 国外电力市场改革的目标和经验 第二节 电力市场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第三节 电力市场改革的管理模式 第四节 电力市场改革的分时定价问题 第五节 电力市场改革的成本分析及案例 第六章 能源冲击对经济的影响 第一节 能源强度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能源价格对经济影响的传递机制 第三节 能源价格、货币政策和经济表现 第四节 石油价格冲击和失业 第七章 能源供给的环境和社会成本 第一节 能源使用的外部效应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第二节 污染的损失计算 第三节 外部性的比较和决策 第四节 外部性在能源决策中的使用 第八章节能减排 第一节 节能成本与节能技术 第二节 税收与节能 第三节 节能减排目标与方法 第九章 京都议定书和CDM 第一节 京都议定书 第二节 经济、能源、环境综合分析工具——大型宏观经济模型 第三节 CDM及政策工具 第四节 碳泄漏 第五节 碳捕捉和储藏(CCS) 第十章 能源安全与能源政策 第一节 能源安全的概述 第二节 能源安全的系统评价 第三节 主要大国的能源安全措施 第四节 我国的能源安全 第十一章 CGE模型及其在能源经济领域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CGE模型的建模步骤 第三节 CGE模型在能源经济领域的应用 第四节 中国能源环境CGE模型及其应用 第十二章能源政策 第一节 能源经济学几个与现阶段政策相关的主要理论 第二节 能源战略和政策原则 第三节 能源价格原则和政策 第四节 能源补贴和能源补贴改革 第五节 中国环境问题与战略 第六节 能源安全 第七节 能源行业改革与行业政策 第八节 能源相关的税收政策 参考文献 序言能源资源是有限的,而且与人类多项活动有密切联系。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能源需求的无止境是一对基本矛盾,这一矛盾正是经济学产生的基础,由此而引起的种种选择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英国经济学家哈维在《现代经济学》中给经济学下了直接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分配其有限资源来满足人们的需要的科学。”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合著的《经济学》(第12版)中对经济学的表述是:“经济学的精髓在于承认稀缺的现实存在,并研究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以便最有效地利用资源。这一点是经济学独特的贡献。” 从上述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派的观点可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以及如何进行权衡取舍的学问。是为了解决资源稀缺问题而产生的,中心问题是由稀缺性引起的资源配置问题。能源资源相对于人类现代化生活的重要性和总量上的不足,是人类社会与资源关系的核心问题。能源经济学正是以主流经济学为主线,结合运用其他学科,来探索人类如何面对有限的能源资源,并作出权衡取舍的选择的科学。人类对能源资源的稀缺性的认识有一个历史过程,而能源经济学也是随着这一认识的逐步加深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历史上对能源经济研究的认识、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18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经济迅速增长,是以大量利用和消耗自然资源(尤其是化石能源)为前提。此间,西方经济学开始蓬勃发展,经历了从古典主义到新古典主义的发展,由此孕育了能源经济学的萌发和基本思想。古典主义着重经济总量研究,相关经济学著作中最受关注的两个问题是如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持经济长期增长。因此建立在“边际效用论”和“均衡价格论”基础上的,其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边际效用价值论,边际分析法和均衡分析法,均衡价格理论,资源优化配置和外部性理论是新古典主义对能源经济学的贡献。可以说,在能源经济学的孕育和认识阶段,经济学大师的诸多论著构成了能源(资源)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内容,为能源经济学的产生做好了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分析工具的准备。这一阶段,能源经济学的初步研究侧重于煤炭的开发利用。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杰文斯1865年出版的《煤的问题》一书,是文献中最早从经济学角度全面分析能源问题的专著。杰文斯在详细论述了煤的情况和各种替代能源非对称性的特点之后,认为英国的煤储量有限,靠煤炭而繁荣起来的英国经济总有一天不得不停止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