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高都镇
释义
1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高都镇

高都镇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城西北部,属砂石山区,辖37个行政村,108个自然村,3.2万人;总面积90.6平方公里。90%以上为低山丘陵,耕地面积3.6万亩,经济林5.8万亩。该镇以金刚石储量大,盛产红富士苹果而远近闻名,被誉为“钻石之都”、“果品之乡”。

中文名称:高都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上坦埠林村,蔡庄村,下车夫峪村

电话区号:0539

邮政区码:276200

面积:90.6平方公里

人口:3.2万人(2008年)

方言:临沂话

车牌代码:鲁Q

农业发展

高都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已初步形成了以苹果、蜜桃、板栗为主导产业的林果大镇。是国家科委九五年首批命名的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二00一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绿色果品生产基地”、“全国农技中心高优水果产业示范区”、是临沂市“全市唯一的无公害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乡镇”。全镇红富士苹果3.8万亩,蜜桃8000 亩,板栗6000亩,凯特杏、雪枣等特色果品6000亩,在全镇形成了以温村、蔡庄流域为主的优质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以孙官庄、河西村为中心的蜜桃生产基地,并在温村、孙官庄等地建有7处果品批发市场。年产各类干鲜果品5000多万公斤,全镇果品收入6000万元,果品生产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4000亩,瓜菜5000亩,特色白莲藕1200亩。

矿产资源

高都镇资源丰富,矿产品以金刚石、粘土、石灰石等为主。西峪金刚石矿区,储量451.9万克拉,占全国1/4,其中B级储量39万克拉,C级82.6万克拉,D级330.7万克拉,宝石级含量20%以上。质量好,适合露天开采。 洪沟粘土矿区,储量2800万立方米,有灰、黑、红、紫等品种,粘士质量高,含硫、铁等元素低,优系粘土极适宜制作精致陶瓷,次系粘土宜于釉面瓦烧制。石灰石、花岗石、钠长石,储量大,易开采。

私营经济

高都镇个体私营经济发达,已形成以建筑建材、陶瓷、大理石板材加工、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私营经济体系。拥有大理石板材加工企业58家,加工各种工程板、异型材等,年生产各类型材1200万平方米。陶瓷生产企业16家,主要产品为釉面瓦、S 型瓦等多种型号瓦、耐火砖、异形瓷和高档陶瓷制品,低温隧道釉面瓦生产线填补我省一项空白。研制的釉面瓦已申请国家专利,具有光滑平稳,色彩绚丽,强度高,耐腐蚀、抗严寒、御高温、不吸水、不粘尘等特点,年产量达到1300万片。全镇去年完成合同招商引资额1156万元,实际到位760万元,今年上半年合同利用外资已达1.45亿元。

基础设施

高都镇交通便利,水电充足,通讯快捷,投资环境好。镇驻地距县城12公里,距京沪高速公路15公里,205 国道从镇南部穿过。高蒙路、东高路、常坦路在此交汇,龙蒙路纵贯北部林果主产区,全镇村村通电、通程控电话,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信号网络无缝隙覆盖,小城镇建设规划起点高、建设标准严,设施配套,布局合理。

获得荣誉

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该镇是全省“安全文明镇”、小康乡镇、“党员电教先进单位”、“爱心献功臣先进单位”、“宣传教育进村,婚育新风进家先进乡镇”、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先进乡镇“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科普工作先进镇”,连续五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先进乡镇。

2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高都镇

自然地理

高都镇位于晋城市东北部,距市区20公里,东与陵川县接壤,西与晋城煤业集团毗邻,南与金村镇相连,北与北义城镇为伴。全镇辖60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1.1万户,4.1万口人, 6.71万亩耕地, 全镇东西长15.3公里, 南北宽8公里,全镇总面积120平方公里, 地质环境以山区丘陵为主。

高都镇气候四季分明,一般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最高海拔1076米,最低741米。年平均气温10℃---11℃ ,全镇多年无霜期192.6天,最多为226天,最少为138天,降水量主要分布在夏季,占年降水量的60%。

该镇地处丹河流域,丹河支流——源泽河由西向东,穿越镇内西部,形成了两大冲积平原,即东西两轩,丹河上游还有总库容8340万方的任庄中型水库,水库蓄水灌溉着东轩4000亩农田。

历史沿革

高都镇是一个具有优悠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镇,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约公元前十七世纪,夏桀王在此建都,高都的名称由此而来,秦统一中国后,在此建立了高都县,以后历朝又多在此建郡立州,成为泽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称“行山重镇”,1945年高都地区获得解放,成为解放区,1985年设高都镇至今,悠久的历史给高都镇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镇西有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高都遗址”,镇南有“夏桀王迁都于垂”的垂棘山,现名凤凰山,镇中有修建于金大定年间,现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东岳庙,镇北有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卧龙山,龙五庙,还有景德寺,二仙观,城隍庙,白衣阁等历史文物,现不少地方已开辟为旅游胜地。

行政区划

高都镇辖60个行政村,即北街、保福、南街、南社、三沟、泊南、西元庆、水么头、西屯、东屯、二圣后、车岭、泊村、薛庄、东元庆、上元庆、下元庆、东坡、西坡、南焦庄、秦庄、北焦庄、西刘庄、马沟、东刘庄、横岭、南坡、焦元、续家、善获、桃元、漳东、伏堂、东山底、奎升庄、沙河、李庄、麻峪、山后、原河、沟北、连元、西庄、东庄、任庄、岭西、黄家、大兴、北上矿、小丰头、大丰头、岭上、任圪套、玉寨、东玉寨、大路、大泉河、岭后底、湖里。共计60个村民委员会。

综合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高都镇凭借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优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长远发展,“十五”以来,全镇紧扣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两条主线,镇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到2007年底,全镇民营企业增加值完成67600万元,财政收入完成5190万元,(其中国税完成2850万元,地税完成2340万元),粮食总产量完成2405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062元。根据“十一五”规划初步预测,到2010年全镇生产总值将达到2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80元,全镇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全镇将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目标。

资源环境

高都镇境内地面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含煤面积16平方公里,占全镇总面积13.3%,探明地质储量5145万吨,且煤层厚,煤质好,埋藏浅,易开采,另外,铁矿分布广泛,还有适用于发展建材的石灰石,石膏, 瓷土,大理石,铝钒土等少数储量。

高都镇林果资源丰富,是山西省多样化果品生产基地,果树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较大,分布范围广,全县果树总面积达1500亩,正常年景产值一般在16.5万斤以上,盛产山楂、苹果等果品。

交通运输

高都镇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捷,西有太洛公路,南有陵沁一级公路,长晋二级路和长晋高速路纵贯全镇,区位优势明显。自2003年大打“村村通”硬仗以来,全镇累计投资3000万元完成“村村通”里程150公里,其中高大公路(高都——大兴)投资600余万元,设计为长8公里,宽6米的三级标准柏油公路,成为“村村通”工程的重要标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街巷道硬化,截止目前,全镇彻底实现了“村村通”,80%的行政村实现了“户户通”,全镇机动车辆达到1000余辆。

农业生产

全镇有耕地6.71万亩,传统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冬小麦、谷子、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等。近年来高都镇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近百万元组织实施了市、县级农业综合开发,旱作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等一批重点工程,有效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截止2007年底,全镇发展优质小麦示范基地4.9万亩,优质小杂粮基地4.5万亩,“泽州红”小米基地4000亩,玉米育种基地6000亩,节水灌溉1.5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405万公斤,小麦总产量2153万公斤,蔬菜产量达到543万公斤,肉类产量105万公斤,蛋类产量达到172万公斤,蚕茧产量达到3万公斤,养猪达到10600百头,养牛310头,养鸡16.7万只。

工业建设

合聚水泥项目占地396亩,总投资55000万元,年生产能力4500吨,年产值40000万元,年上缴利税9000万元,工程正在紧张建设。兰花集团的聚甲醛占地200亩,总投资60000万元,年生产能力15万吨,主题体工程已经完工。彤康山楂饮料厂占地60亩,总投资5000万元,富公新型纸业有限公司,占地5亩,总投资200万元,年生产能力1500万吨,各项手续已经办理,正在加快建设步伐。东刘庄编织厂,占地60亩,总投资700万元,以及大宏岭后底化工厂,占地6亩,总投资200万元,年生产能力6000万吨,目前工程正在建设。金工集团泊南铸造厂,占地60亩,总投资4500万元,年生产能力50000吨,年产值3亿元。煤炭业正在完成镇办泊村煤矿30万吨开升级达标建设,抓好东坡、西屯、泊村联办3个15万吨矿井的达标升级 ;力争在2008年底完成马沟、泊南、西沟接替井3个15吨矿井的复产验收,同时完成镇办薛庄煤矿30万吨矿井的审批立项工程,力争年内投入建设。

第三产业

商业,餐饮业和运输等传统产业进一步发展,全镇拥有2个特色农贸市场和200个商业经销网点。旅游产业全面兴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庄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已逐步形了以卧龙山景区为龙头,以东岳庙、景德寺、城隍庙、高都遗址为旅游景群的文物古迹,以及自然风光旅游区。旅游业逐步成为高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

教育事业

近年来,高都镇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高都教学区现有中学2所,小学16所(其中中心小学5所),幼儿园4所(中心幼儿园2所)中、小学教师340人,中学生人数2498人,小学生人数2843人,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9.7%。近年来,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小学考试成绩名列全县前茅,中考成绩连创佳绩,2007年达500分以上考生331名,其中达晋城一中录取线56名,达泽州一中录取线108名,名列全县榜首。

文体、卫生及社会保障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把农村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依托民间深厚的文化底蕴,突出娱乐文化,素质文化,产业文化三种文化,狠抓专业,业余两种文化队伍建设,加强“文化大院”以及图书室、阅览室、游艺室、影剧院等文化阵地建设。农民乐队、女子乐队、文化大院文化一条街等新的文化组织和文化形式应运而生,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镇有1个影剧院,文化站1处,图书室、阅览室建设达15个,各种演出队30个。曾在1990年高都镇获得“全国文化先进站”光荣称号。2004年,被市委政府授予“文化先进镇”称号。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

体育事业发展迅猛,成绩喜人,到2007年底,全镇拥有篮球场11个,羽毛球场地、乒乓球场地、棋牌室等体育场所15个。80%的村都建起了群众固定健身活动点。有的还成立了体育活动代表队。

农村卫生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现有乡镇卫生院2所,村卫生所60个,卫生技术人员200人,全镇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8%,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70%以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1: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