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催乳激素血症 |
释义 | 高催乳激素血症系指由内外环境因素引起的,以催乳素(PRL)升高(>25ng/m1),闭经、溢乳、无排卵和不孕为特征的综合征。从病理改变看,可分为肿瘤性高催乳素血症,产后型高催乳素血症,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医源性高催乳素血症。临床特点以闭经、不孕、溢乳为主要特点。HP在正常成人中发生率为0.4%,多半发生在妇女,偶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以往,对女性出现闭经、溢乳者诊为闭经—溢乳综合征,直到1970年Frantz等才证明了人血液存在催乳活性物质。于1971年Hwang等发展了放射免疫测定PRL 的方法,现已知这种综合征实由高催乳素血症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HP)是下丘脑—垂体失调所致内分泌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垂体催乳素瘤分泌过多催乳素(PRL)。由于血清PRL升高引起妇女卵巢功能紊乱而造成闭经、溢乳和不孕等,因此,HP现为妇产科医生所重视的疑难病症。 按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表现,中医归属于“乳泣”及“闭经”等范畴。 [病因病理] 一、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对高催乳激素血症的认识虽未在微观上研究血清PRL含量的变化,但对本症的主要临床表现闭经、溢乳、不孕却有丰富的认识。如《竹林女科》论闭经“以乳众血枯名”,现根据临床主症,按审证求固原则,对其病因病机探讨如下: 肾–冲任胞宫之间的平衡是维护正常月经及生殖生育的重要环节。HP所出现的闭经,低雌激素水平症状及不孕,与现代研究认为的“肾虚”理论相吻合。肝气逆乱,气血不下行胞宫化为经血反循肝经逆上化为乳汁;肾为癸水,肝为乙木,而乙癸同源,肾阴亏损而肝失濡养,失其疏达之职,则郁而阻滞,经血不能下达而经闭乳溢;肝郁则不能舒达脾土,脾失健运,痰湿内阻;肝郁则气滞血瘀。故本病发病机制应以肾虚为本,肝郁相兼为病,所产生的一系列脏腑功能失衡的证候。 1.肾虚。素体肾虚或房劳多产,或久病及肾,服用某些西药后致肾虚,肾虚则闭藏失职及气化功能受累,不能使脏腑–天癸–冲任–胞宫功能协调,故经血不能下达胞宫而上行溢乳。 2.肝郁。患者精神抑郁,情绪不畅,肝郁化火;或肝经湿热;或性情急躁,怒气上冲则气血运行逆乱,不循常经反随肝气上人乳房化为乳汁。 3.脾虚。素体脾虚,或饮食、劳倦伤脾,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停聚为湿为痰,阻滞冲任气血,或脾虚统摄失职,气血紊乱发为本病。 由于肾为先天之本,脾后天之本;肝藏血,主疏泄;肾藏精,主封藏,肝肾同源;脾之运化有赖肝木之条达,三脏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则互为影响。因此,临床上常难以截然分开。气郁(滞)可致瘀血,痰湿阻滞亦可致瘀,湿、痰、郁、瘀既可影响上述脏腑的功能,又是上述脏腑功能失调的主要病理产物。 二、西医病因病理 (一)病理性因素 1.最常见的是垂体催乳素瘤。在妇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病人中,患高催乳素血症闭经的病人,约l/3患垂体肿瘤。 2.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低下时,TRH及TSH分泌增加,致使血中PRL水平上升,造成高催乳素血症。 3.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清催乳素经肾脏排泄,当肾功能不良,血清PRL上升。 4.下丘脑垂体柄疾病。下丘脑疾病引起血清PRL升高的机制,考虑是由于PIF产生或运送发生紊乱所致。如垂体肿瘤压迫,使垂体柄受压也可影响PIF的运送。 5.肾上腺功能低下。糖皮质激素可抑制PRL基因的转录和释放。有病例报道,肾功能不足病人,发生高PRL血症,给予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后,血PRL恢复正常。 6.空蝶鞍综合征。由于先天异常或由于创伤、手术致成蝶鞍隔的缺陷,蛛网膜形成疝,进入蝶鞍,压迫垂体和垂体柄,由于运送多巴胺(DA)受到影响,致成高PRL血症。 7.特发高泌乳素血症。未查出病因,并尚未发现脑垂体瘤,属功能性异常PRL增高称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有些病人可能垂体微腺瘤太小,目前尚未发现。 8.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和HP间的因果关系尚无定论。 (二)药物性因素 许多干扰多巴胺代谢或活性的药物可导致PRL升高。如抗精神性药物吩噻嗪、灭吐灭等;抗高血压的利血平、甲基多巴。 高催乳激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HPRL),系指由内外环境因素引起的,以PRL升高(≥25ng/ml)、闭经、溢乳、无排卵和不孕为特征的综合征。近20几年来,关于PRL的生理生化研究取得巨大的进展,而PRL放免测定、颅脑CT和MRI诊断技术的进步,提高了HPRL的诊断水平,其发生率也有增高趋势。同时抗催乳素药物溴隐亭(Bromocriptine,Parlodel)的问世和经蝶显微手术的开展使HPRL的诊治出现了新局面。 病因和发病机制 1、下丘脑疾患颅咽管瘤、神经胶质瘤、炎症等病变可影响催乳激素抑制因子(PIF)的分泌,导致血催乳激素升高。 2、垂体疾患是引起高催乳激素血症最常见的原因,1/3以上患者存在垂体微腺瘤。空蝶鞍综合征也可使促血催乳激素增高。 3、特发性高催乳激素血症诊断前应排除器质性疾患,该类患者血催乳激素多为2.73-4.55nmol/L,部分患者数年后发现有垂体微腺瘤。 病理改变 一、肿瘤型高泌乳素血症 二、产后型高泌乳素血症 三、特发型高泌乳素血症 四、医源性高泌乳素血症 临床表现 一、月经失调原发性闭经4%,继发性闭经89%,月经稀少、过少7%。功血、黄体功能不全23~77%。 二、溢乳典型HPRL表现为闭经-溢乳综合征,在非肿瘤型中为20.84%,肿瘤型中70.58%,单纯溢乳63~83.55%。溢乳为显性或挤压乳房时出现、为非血性乳白色或透明液体。乳房多正常,或伴小叶增生或巨乳(macromastia)。 三、不孕0.71%原发性抑或继发性。系无排卵,黄体不全或黄素化不破裂卵泡综合征(LUFS)所引起。 四、头痛、眼花及视觉障碍垂体腺瘤增大明显时,由于脑脊液回流障碍及视神经受压,可出现头痛、眼花、呕吐、视野缺损及动眼神经麻痹等症状。 五、性功能减退由于垂体LH、FSH分泌受抑制,出现低雌激素状态,表现为阴道壁变薄或萎缩,分泌物减少性欲减退。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蝶鞍断层: 正常妇女蝶鞍前后径<17mm,深度<13mm、面积<130mm2、容积<1100mm3.若出现如下景象应作CT:①风船状扩大(ballooning);②双鞍底或重缘(double floors);③鞍内高/低密度区或不均质;④平皿变形(saucer、like pattern);⑤鞍上钙化灶(hyperostosis);⑥前后床突骨质疏松或鞍内空泡样变;⑦骨质破坏(erosion)。 二、电子计算机断层(CT)和核磁共振(MRI):颅内病灶精确定位和放射测量。 三、造影检查:包括:海棉窦造影(intercavernous sinus venography)、气脑造影(pneumoencephalography)和脑血管造影(vasoencephalography)。 四、眼科检查 包括视力、视野、眼压、眼底检查,以确定有无颅内肿瘤压迫症象。 五、内分泌功能检查 (一)垂体功能: FSH、LH降低,LH/FSH比值升高。PRL升高≥25ng/ml.一般认为<100ng/ml多为功能性。≥100mg/ml应注意排除PRL腺瘤。肿瘤越大PRL越高。如肿瘤直径d≤5mm,PRL为171±38ng/ml;d=5~10mm 206±29ng/ml;≥10mm485±158ng/ml.巨大腺瘤出血坏死时PRL可不升高。 需指出:目前临床所用PRL放射药箱仅测定小分子PRL(MW25000),而不能测定大/大大分子(MW5~100000)PRL,故某些临床症状明显而PRL正常者,不能排除所谓隐匿型高泌乳素血症(occult hyperprolactinemia),即大/大大分子高催乳素血症。 (二)卵巢功能检查:E2、P降低、T升高。 (三)甲状腺功能检查:HPRL合并甲低时TSH升高、T3、T4、PBI降低。 (四)肾上腺功能检查:HPEL合并柯兴氏症和男性化症候时,T、△4dione、DHT、DHEA、17KS升高、血浆皮质醇升高。 (五)胰腺功能检查:HPRL合并糖尿病、肢端肥大症时,应测定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和糖耐量试验。 六、泌乳素功能试验 (一)泌乳素兴奋试验 1.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试验(TRHtest): 正常妇女1次静注TRH100~400μg,15~30分钟PRL较注药前升高5~10倍、TSH升高2倍。垂体肿瘤时不升高。 2.氯丙嗪试验(Chlorpromazine test): 氯丙嗪经受体机转,阻抑去甲肾上腺素吸收和转化多巴胺功能,促进PRL分泌。正常妇女肌注25~50mg后60~90分钟血PRL较注药前升高1~2倍,持续3小时。垂体肿瘤时不升高。 3.灭吐灵试验(Metoclopramide test): 该药物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促进PRL合成和释放。正常妇女静注10mg后30~60分钟,PRL较注药前升高3倍以上。垂体肿瘤时不升高。 (二)泌乳素抑制试验 1.左旋多巴试验(L-Dopa test): 该药为多巴胺前体物,经脱羟酶作用生成DA而抑制PRL分泌。正常妇女口服500mg后2~3小时PRL明显降低。垂体肿瘤时不降低。 2.溴隐亭试验(Bromocriptine test): 该药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强力抑制PRL合成和释放。正常妇女口服2.5~5.0mm后2~4小时PRL降低≥50%,持续20~30小时。功能性HPRL和PRL腺瘤时下降明显,而GH、ACTH下降幅度低于前两者。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