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坝洲镇 |
释义 | 高坝洲镇地处万里长江之滨,八百里清江之尾,紧邻宜都陆城。1987年10月撤区建乡设立曾家岗乡,由于省重点工程——高坝洲水电站建于此,1998年5月改设高坝洲镇。全镇版图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万亩。辖11个村,82个村民小组,7613户,26163人。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58000万元,农村人平纯收入4361元,财政收入325万元。 区位优势区位优势明显。高坝洲镇地处宜都市郊,水、陆、空交通发达。水上处长江岸边,拥有长江深水码头两个,可泊千吨以上船只;陆上交通纵横交错,省级红东公路贯穿全镇东西,本镇十公里内两座大桥横跨长江,往西北10公里经318国道、宜昌长江大桥、往东南15公里经枝城长江公路(铁路)大桥联通大江南北,正北10公里有宜(昌)黄(石)高速公路、三峡国际机场。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宜人。该镇地处鄂西南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东北属长江中下游小型平原。海拔105米,土地肥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8℃。雨量充沛,年降水量为1200毫米。境内土壤类别为黄棕壤土和石灰岩土类,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60多种,主要有石灰石、硫铁矿、石英砂等。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丰富。距镇5公里的宋山被列为湖北省重点开发的森林公园。宋山主峰海拔高度406米,宋山森林公园有48处迷人风景,古木参天,洞石奇异,景观迷人,回味无穷,叫人留恋往返,已列入省级森林公园。高坝洲库区广阔的平湖,风景秀丽,清江天龙湾旅游园区布局于库区之中,清江国际高尔夫俱乐部项目已完成前期搬迁,建成后景观更是宏伟壮观;库区青林寺村已命名为“中国谜语村”,现拥有耐人寻味的谜语积淀10000余则,经整理现已正式出版四部《青林寺谜语选》,并纳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拟建的高坝洲风景区,由千岛湖景区,水上乐园,斗笠山大型溶洞群、大坝景区以及宋山森林公园组成一个大型文化旅游风景区,与大三峡、张家界一并构成一道旅游风景线。 物产丰富镇内物产丰富。水泥石灰石储量8000万吨。高坝洲柑桔享誉海内外,“清江鱼”已打入美国市场,高坝洲水电工程的兴建,为我镇提供了丰富的水电资源。建材、机械加工、蔬菜加工为全镇的支柱产业。 基础设施高坝洲已形成了曾家岗、高坝洲、中光厂三个有一定规模的集镇,集镇总面积达5平方公里,镇内通村硬化水泥路达100多公里,供水、供电(镇内建有110千伏变电站一座)、教育卫生、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备。 柑桔之乡高坝洲镇素有“柑桔之乡”之称,镇内三万亩桔园、清江鱼大养殖、库区大旅游,已成为全镇人民奔向富裕小康的希望之所在。 党建工作高坝洲镇党委、镇政府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旅游资源优势、产业规模优势,确定“紧扣一大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两大基础(工业强镇基础、产业富民基础),实现三大目标(文化旅游大镇、特色产业强镇、社会和谐新镇)的经济发展思路,在工作中,将举全镇之力,努力建设环境更加优美的文化旅游大镇;努力建设农村更加富裕的特色农业强镇;努力建设各项工作更加协调的和谐新镇。 高坝洲镇党委、镇政府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旅游资源优势、产业规模优势,确定“紧扣一大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两大基础(工业强镇基础、产业富民基础),实现三大目标(文化旅游大镇、特色产业强镇、社会和谐新镇)的经济发展思路,在工作中,我们将举全镇之力,努力建设环境更加优美的文化旅游大镇;努力建设农村更加富裕的特色农业强镇;努力建设各项工作更加协调的和谐新镇。 ——努力建设环境更加优美的文化旅游大镇。充分保护好我镇原汁原味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以青林寺谜语文化底蕴为平台,与宋山森林公园、清江高尔夫球场、杨守敬书院联为一体,构成清江库区独特的旅游风景线。继续推进村庄整治工程建设,广泛开展新农村建设。加快村庄道路建设,逐步实现镇村组硬化路面网络化。不断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全面解决农村人口安全卫生饮水问题,完成生态家园建设3000户。 ——努力建设农村更加富裕的特色农业强镇。全镇突出柑桔、清江鱼、精细菜、黑山鸡、桑蚕等农村五大主导优势产业,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管理,高品味营销。实行区域布点,规模发展,专业生产,品牌销售。拉长产业链条,增强循环互动,提高就地转化增值能力。力争到2010年,五大产业收入突破3亿元,农村人平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人民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努力建设各项工作更加协调的和谐新镇。坚持在和谐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谐。不断完善社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能力。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巩固普九成果,确保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实现零辍学,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学校改水、改厕、改厨、改电的步伐,创建安全卫生文明健康的和谐校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健康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进一步加强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加快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广大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产保障制度,规范农村五保户供养、完善助学帮扶、大病医疗救助、法律援助等制度。加强扶贫开发,实行整村推进,全面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改善贫困地区和库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彻底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2007年,全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各项公益事业,着力推进五项实事工程。 ——实施集镇亮化工程。围绕集镇建设修编,进一步完善配套集镇建设,安装路灯50盏,规划选址垃圾填埋场。 ——实施末级渠整治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0000米渠道三面光整治,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强江堤堰渠等设施的保护,消除隐患,除险保安。 ——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全镇解决1—2个村的安全饮用水,新增安全卫生自来水用户1000户。 ——实施生态家园建设工程。围绕提升农村家庭居住环境,净化、美化家园,完成“一池三改”400户,完成生态家园建设200户,形成农居庭院净化、生态环境优美、文明富裕祥和的新农村; ——实施扶贫帮困工程。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农村绝对贫困户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开展“幸福工程”和“关爱女孩”活动,解决农村30个低保户和特困户的危房改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