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港北区
释义

港北区是1996年随着地级贵港市成立而设立的县级行政区,位于浔郁平原中部和广西南宁、柳州、北海、梧州四大城市的几何中心。是广西重要的水泥生产和金银矿开采基地,奶水牛的主要生产基地和广西最大的兰花生产基地。

中文名称:港北区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所属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

下辖地区:辖8个乡镇、117个行政村(社区)

政府驻地:贵城街道

电话区号:0775

邮政区码:537100

地理位置:桂东南

面积:1020平方公里

人口:总人口65万(包括常住人口40万),

气候条件:热带季风气候

拼音:Gangbei Qu

代码:450802

区域概况

贵港市港北区现辖8个乡、镇、街道办、117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1020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包括贵港市城区常住人口40万),是贵港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港北区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和著名历史学家罗尔纲的故乡,地处中国第三大河——珠江中游,位于桂东南广西最大的平原——浔郁平原中部和广西南宁、柳州、北海、梧州四大城市的几何中心,是贵港市的中心城区和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以及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港北区历史以来就是汉族与壮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和睦相处,全区6个乡镇都有壮族村,其中中里乡、奇石乡均为壮族。2005年末,辖区总人口59.67万人,其中壮族等少数民族22.29万人,占总人口的37.5%。建区10年来,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96年的10.2‰下降到2005年的5.99%。耕地面积19207公顷,有林面积38231.4公顷,森林覆盖率35.95%。

行政区划

港北区是199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贵港市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而新设立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于1996年6月24日正式挂牌成立。

2000年,港北区辖10个镇、9个乡。

2003年3月6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3]37号):将港北区的覃塘镇、黄练镇、东龙镇、三里镇、五里镇、石卡镇、蒙公乡、山北乡、古樟乡、振南乡、大岭乡划归覃塘区管辖。

2005年撤销贵城镇,设立贵城街道。

2008年辖1个街道、3个镇和4个乡,即贵城街道、港城镇、大圩镇、

庆丰镇、武乐乡、根竹乡、中里乡、奇石乡,辖区总面积1113平方公里,117个行政村(社区),人口63.39万。

100 贵城镇 辖:永明、棉新、县东、石羊塘、小江、西五、榕兴、三合、登龙桥、震塘、南平、西江农场、贵糖13个社区居委会。

101 港城镇 辖:六八、蓝田、龙井、富岭、麻山、樟村、石寨、旺岭、群山、猫儿山、旺华、棉村、平富、东山14个村委会。

102 大圩镇 辖:大圩街居委会;大圩、新建、上莲、寻杨、民乐、甘岭、永隆、大仁、仁心、长安、石古、永福、何村、解放、东塘、东王、中西、乐堂18个村委会。

103 庆丰镇 辖:新圩、六松、太同、思平、高桥、覃山、鄱岭、太兴、青岭、夏里、新塘、石卓、白塘、延塘、联塘、河龙、鹤林、中龙、杨林、万新、都炉、东碑、罗碑23个村委会。

104 奇石乡 辖:奇石、山乐、福田、古龙、平治、新清、六马、桂中、达开、兴中、红江11个村委会。

105 中里乡 辖:山学、三陵、龙山、双古、平陆、秀地、平山、铁岭、陈轩、福团、山花、六田、六台、新村、公王、中里、寺阳、吉龙、平安、塘河、银村、坦阳、金良23个村委会。

106 根竹乡 辖:新民、泗民、江口、三民、汾水、民权、洴田、根竹8个村委会。

107 武乐乡 辖:武乐、逢宜、吉斗、东南、胜岭、水石、长城、江城8个村委会。

地理位置

地处中国第三大河——珠江中游,位于桂东南广西最大的平原——浔郁平原中部和广西南宁、柳州、北海、梧州四大城市的几何中心。

气候特点

港北区居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冬暖夏凉,四季分明,无霜期353天,年平均气温23℃,年平均降雨1400毫米。

地形地貌

港北区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南是滔滔的大江环抱,北有群峰叠起的莲花山脉拱卫。

湖泊河流

港北区拥有一个广西最大的城内湖泊——东湖。春夏时节,满目葱茏,杨柳依依、游人如织,莲叶接天碧、荷花映日红。 流经城区的郁江是西江乃至中国第三大水系珠江的主要干流。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拥有金、银、铅、锌、铜、镁、石灰石、三水铝、高岭土等28种品位较高,具有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

经济状况

200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5.7亿元,增长14.1%;财政收入完成5.0969亿元,增长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04亿元,增长4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479元,增长7.6%;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868元,增长10.6%。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全力以赴抓发展,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坚持把保增长促发展作为主线,把服务扶持工业企业恢复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以工业带动第一产业,提升第三产业,有效地减缓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

工业经济在困难中回升向好。认真落实各项工业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制定出台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具体措施,加大对企业政策、技改和生产等方面的服务扶持力度,及时对受金融危机冲击较严重的行业和企业,给予企业增值税地方所得部分50%的扶持,有效地帮助企业恢复信心,渡过难关,9月份贵港电厂恢复满负荷生产,10月份郁钢集团新增一条100万吨钢材生产线正式投产,工业利润总额从11月份开始实现扭亏为盈,工业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8年末的38家增加到43家,工业增加值实现26.0亿元,增长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69亿元,增长13.9%,完成技改投资10.5亿元,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任务。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迈上新台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启动实施了“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三年赶超全国平均水平”活动,在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一手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引进,一手抓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实现了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业稳步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11.0亿元,增长4.8%。成功引进了规划蔬菜种植面积达3000亩的中里乡寺阳村港阳供港蔬菜基地,成为贵港市第一个高标准无公害出口蔬菜种植基地,全区桑蚕、草莓、花卉、蔬菜、肉兔、名优水产品等特色种养殖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4家,带动农户2万多户;多渠道加强农民外出务工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100多人,全区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达10.9亿元,增长10%;林业生产稳步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效。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坚持以扩大消费为重点,认真落实各项促进消费政策,扎实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39.1亿元,增长1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7.5亿元,增长18.5%。

2011年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3亿元,增长4%;财政收入8.3亿元,增长2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亿元,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5元,增长9.98%;农民人均纯收入7151元,增长23%。

攻坚克难谋发展,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工业经济稳健运行。预计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8.66亿元,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17亿元,增长1.2%。新增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家,上规模企业4家。完成企业技改投资12亿元,增长15.4%。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农业经济稳步发展。预计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84亿元,增长6.5%。粮食生产稳定增长,预计粮食总产量实现14.1万吨,增长3.3%。"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中里乡港阳、港城镇麻山等蔬菜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增投资300万元以上规模养殖场13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9家。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发放农机购置补贴1000多万元。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顺利完成,以优秀等次通过自治区检查验收。第三产业持续增长。预计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5.6亿元,增长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97亿元,增长15.3%。城乡消费进一步扩大,新增社区、农村便民店等商业网点1500多个。"家电下乡"惠民政策有效落实,销售额达1.78亿元。

建区以来,港北区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现已成为广西重要的水泥生产和金银矿开采基地,广西无公害优质谷、甘蔗、荔枝、龙眼、“龙宝猪”、奶水牛的主要生产基地和广西最大的兰花生产基地,形成了以饲料、水泥、电线电缆、化工冶台炼、食品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产业,商贸、餐饮服务、交通运输、仓储、房地产等第三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200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5.7亿元,增长14.1%;财政收入完成5.0969亿元,增长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04亿元,增长4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479元,增长7.6%;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868元,增长10.6%。

工业

建区15年来,港北区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华电集团、四川希望集团、台湾格雷蒙公司、香港东东虹集团、瑞康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到港北投资兴办企业,初步建立了电线电缆、化工冶炼、饲料、植物香料、农产品加工,火力发电等等支柱产业。2009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到43家,工业增加值实现26.0亿元,增长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69亿元;2005年全区非公有制企业1037家,注册资金9.84亿元,从业人员2万多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4%。

农业

1996年至2005年,港北区坚持走“以工促农、工农互动”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大力培植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建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多家,年产值达10多亿元。其中扬翔牌、万千牌饲料被评为广西名牌产品,瑞康饲料有限公司进入全国30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区初步建成了无公害优质谷、名优水果、甘蔗、蔬菜、瘦肉型猪、水奶牛养殖、家禽养殖、特色花卉、桑蚕、速丰桉等十大农产品生产基地。

2005年,全区种植无公害优质水稻17221公顷,年产无公害优质谷94472吨;甘蔗5333公顷,年总产43万吨,水果1537公顷,年总产6376吨,蔬菜5667公顷,出栏商品猪50万头,商品禽717万羽。花卉业正逐步成为港北区新兴重要产业,港北区已成为广西最大的兰花生产基地。2005年,全区建立花卉总面积达100公顷,年生产蝴蝶花30万盘,各类盘景95.5万盘、观赏苗木30万株,产值1.35亿元。2008年全区农业总产值实现18.1亿元。

港口贸易

港北区,位于浔郁平原中部,处于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大西南经济圈之间的过渡带上,流经城区的郁江是西江乃至中国第三大水系珠江的主要干流。从港北区出发,溯江而上向西可达南宁,北上可至柳州,顺江东去可达梧州、广州、抵澳门、香港,乃至出海,直通东南亚。所以港北区是承东启西,东引西联,东部资金、技术西进,西部物资东出的最理想的通道和中转站,是粤港澳地区的资源保障通道,华中地区通往东南亚,融入中国东盟10+1经济圈的主要通道。区位优势异常优越。

交通条件

港北区处于广西的南宁、北海、柳州、梧州四大重要城市的几何中心,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便捷。西江航运干线在港北区与黔桂、湘桂、枝柳、南昆、黎湛铁路和324国道、209国道、南梧公路、南宁一广州高速公路等多条公路干线纵横交汇,形成良好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络,可水陆联运,江海直达。西江黄金水道贯穿全境并交汇于城区,有中国华南最大的内河港口之一,年吞吐量2000多万吨,位列全国内河港口第13位。港北区是广州5小时经济圈和南宁2小时经济圈叠加交汇区域,自古至今是中国岭南地区商贾云集之地和交通枢纽中心,水陆联运直达海外。

城市建设

作为贵港市的中心城区,我区坚持依托城市发展,突出服务城区发展功能,全力配合城市建设,2009年全年共完成道路、公园、港口、学校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征地3100亩,东湖整治拆迁安置项目、壮族文化园(二期)、堤路园等一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快速进展,城区功能不断完善。布山路西延段、新区三路等城市道路顺利开工建设,迎宾大道北延段、荷城路西延段实现竣工通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旧城区改造和新区开发,开发建成了中强·普罗旺斯、盛世名门、凤凰城等一批上档次的商住小区,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有效推进了城市化的进程。2010年城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40多万。

教育文化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2009年全年投入教育经费2.36亿元,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正式启动港区中学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立项建设工作,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中考成绩继续保持全市第一,今年中考被贵港高中录取277人,高考考上本科线532人,职业教育取得了新突破。全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15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99%,基本实现了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巩固和发展了“两基”成果。目前全区共有小学125所,中学28所,职业学校20所,在校生10万多人。

旅游资源

港北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千年古刹南山寺享誉中外,东湖公园被列为国家对外开放风景区,平天山森林公园及大圩龙岩逐渐成为旅游风景点。

天平山森林公园

国家级森林公园,距贵港市区20公里,是贵港市方圆70公里内唯一的山岳型自然风景区。平天山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6.76平方公里。园区山峰属中山地貌,主峰大平天海拔1157.8米,为桂东南第二高峰,公园森林密布,内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有"自然空调,森林氧吧"之称。公园内的主要景点有"高山草甸、仙女浴池、仙人瀑布、林海奇景、平天大峡谷、奇石清溪、桫椤群落、高山茶园、沟谷雨林、南天门、石人石马、黄三立寨遗址"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高山大草甸

位于大平天山顶,海拔1157米,面积3500多亩,为广西面积最大的高山草甸,草甸早晚云雾缭绕,一年四季均绿草茵茵,景似天上人间。仙女浴池:位于仙人谷中下部,直径3米左右,深度5米左右,山泉瀑布凌空喧腾而下,似龙王爷喷珠吐玉,水质清澈甘洌,凉爽宜人。

仙人瀑布

从仙人谷朝大平天方向溯溪而上,位于海拔597米的两溪交汇处。山泉水从断崖倾泻而下,凌空飞泻,形成落差30多米的瀑布。

达开湖

达开湖是一个以湖泊山水风光为特色的大型人工湖,又称达开水库,因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故居位于湖的中部而得名,现已被淹没。位于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境内。达开湖岛多、弯多、湖叉多,以水美、山秀、泉奇、人杰而闻名遐迩,其湖中有山,山外有湖,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景色,堪称“一湖百岛千山秀”。达开湖景观有:情人岛、湖面轻烟、石马山、观音山、马来江、大俭山泉和翼王故居。

翼王亭

位于东湖公园内,始建于1934年,由白崇禧等人发起,广西省政府拨款兴建,是我国第一座翼王石达开纪念亭。有黄旭初、于右任、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的题字。园内还有石达开纪念碑,有李宗仁、汪兆铭等人的题词,白崇禧、欧仰羲、黄绍耿、龚政等人的作品。

七十二烈士纪念塔

该塔是1938年国民党驻守大圩镇170师第1020团陈炯团长倡仪建成,目的是为了纪念七七抗日阵亡将士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该塔于今年春季重修。

龙岩洞

位于贵港市城区东25公里的大圩镇南郊附近的龙岩山西面半山腰上,人们沿“之”字形石级登山,踏上第一百一十一级便到洞府。此洞府门高约4米,门额上镌刻着明万历年间李焘的题字“龙岩洞”。洞内空阔明爽,奇景甚多。龙岩山上还有八岩、八景。八岩,除了最大的龙安岩外,还有天岩、地岩、十三太子岩、周公岩、称陀岩、三六岩、鸡翼岩。八景是:卧龙、飞虎、映日、丹炉、石磬、石猿、悬鱼、听经人。岩洞各异,美景如画,百看不厌。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山寺

位于贵港市港北城区南郊郁江岸边二十四峰中的狮山岩洞里,是千年古寺,岭南名刹。南山风景区是贵港旅游胜地,属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寺西还建有两层古青石楼文物陈列馆,展出罗泊湾一号大型汉墓出土文物;在寺东建有烈士陵园,竖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前有谭寿林、董铨汉两位革命烈士的塑像,还有黄彰烈士墓及其塑像。

港北名人

港北区历史文化悠久,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和著名历史学家罗尔纲的故乡。石达开,中国清代太平天国军事统帅之一。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人。早年加入拜上帝会。称天父第七子。与洪秀全。冯云山等共谋举义。金田起义后,被封为左军主将。旋封翼王。在太平军由广西向金陵进军途中,任开路先锋。屡建战功。咸丰三年春,太平天国建都金陵。称天京,石达开留京协助洪秀全。杨秀清处理军政要务。四年。西征军在湖南湘潭为曾国藩的湘军所败。节节后撤。武汉失守。九江危急。他奉命率援军赴湖口。指挥九江。梅家洲守军顽强抗敌。将湘军水师的小船困锁于鄱阳湖内重创其笨重大船于长江水域,由此西征军扭转战局。六年春。奉命回援天京。协同燕王秦日纲等部。摧毁清军江南大营。共解天京之围。六年秋。天京爆发内讧。石达开奉诏回京辅政。合朝拥戴。七年春。因受洪秀全疑忌。率十余万众。脱离皖。赣根据地。转战浙闽。后折入湖南进图四川。与湘军作战失利。被迫撤入广西。十一年秋。他重振队伍。在川南。黔北转战处余。屡战受挫。同治二年。进至紫打地。今四川石棉安顺声南。为大渡河所阻。又遭清军围困。进退无路。陷于绝境。他冀图舍命以全三军。投入清营。后不仅部属惨遭屠杀自己也在成都遇害。

革命事件

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28年6月1日在贵县圩心街广东巷张国才家(现为贵港市贵城街道办榕兴街34号)二楼秘密召开。

1946年,中共中央派贵港人廖联原回广西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破坏敌人后方,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正面战场作战,为解放广西做好准备。廖联原回到家乡后,立即在贵县达开、中里、庆丰、棉村等乡村开展革命活动,建立党团组织、贫雇农小组和反“三征”小组,并于1947年9月29日宣布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达开纵队”,举行武装起义。因那天刚好是中秋节,所以称为“中秋起义”。

名优特产

港北区资源丰富,地方特产贵港莲藕饮誉港澳,桂圆肉为出口商品。

贵港莲藕

贵港莲藕专产于贵港县城内500多亩深水藕塘里,尤以小江街汶头塘、南涧井和三合所产的井塘藕最佳。其根茎肥大粗长、质嫩松脆,煮后汤、色清亮透红,味鲜香可口。具有精热凉血,

龙眼

健脾开胃,益气生肌之功效。用其加工成的藕粉,随着放置时间增长,色泽会由白变红,为贵县名贵的土特产品,远销港澳。

龙眼

龙眼亦称桂圆,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具有良好有滋养补益作用,可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惊悸、眩晕等症。龙眼营养丰富,是珍贵的滋养强化剂。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制成罐头、酒、膏、酱等,亦可加工成桂园干肉等。此外龙眼的叶、花、根、核均可入药。桂圆有补益作用,对病后需要调养及体质虚弱的人有辅助疗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