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赣州古城墙
释义

中国有四大古城墙。西安,洪武三年始建。平遥,也是洪武三年。荆州顺治三年。兴城,乾隆四十六年。它们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是,1994年1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赣州,将四大古城墙改写为五大古城墙,而1996年11月20日,赣州古城墙又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因为它是宋城墙,国内孤品。

简介

说起古城墙,或许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北京万里长城,而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座历史悠久、至今还在为防洪起着重要作用的砖城墙,那就是赣州宋城墙。这也是现在全国保留的唯一的宋代砖城墙。

建造历史

赣州古城墙是唐末客家人卢光稠扩城后奠定的基础,当时是土城,后来因江水岁岁冲坏土城,至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年),孔宗瀚任赣州知州,开始用砖修筑城墙。现在全国还有不少保存较好的城墙,如西安、南京、荆州、安徽寿县等,但是这些地方的砖城墙都是明代洪武年间以后的,包括北京万里长城。明代洪武年间创建大明皇朝以后,皇帝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下令各州、县筑城墙,现在全国各地保留下来的城墙都是那时兴建的,唯独赣州的城墙是北宋的,这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后来经过南宋、元、明、清、民国,历时900多年的不断修缮、加固,使赣州城形成了一道周长13华里,高大雄伟的城墙。而且护城河、墙垛、城楼、警铺、马面、炮城等设施齐全,整个城池开有西津门、镇南门、百胜门、建春门、涌金门5座城门,其中前3座城门还有二重或三重瓮城。清朝咸丰年间,为了防止太平军攻城,又在赣州城的主要交通要道口兴建了东门、小南门、大南门、西津门、八境台5座炮城。赣州因城池非常坚固,又有江水相助,易守难攻,有“铁城赣州”之称。太平军两次攻城,中央苏区时期红军六次攻城,都没有攻破。现在保留下来的城门还有北门、西津门、建春门、涌金门4座;保存完好的炮城有八境台和西津门炮城;古城墙有3600米。这些城墙、城门不仅成为今天的游览景点,而且至今还在为赣州防洪发挥重要作用,赣州市政府每年还拨出一定经费维护古城墙。

历史价值

尤为珍贵的是,在古城墙上保留有数以万计的带有文字的城砖,这种砖被称为铭文砖,上面载有不同时代的不同内容,主要的是××年、××督造、××窑烧造等,据市博物馆调查统计,共有各种不同内容的铭文城砖521种,最早的一种铭文砖记有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最晚的一种铭文砖记于民国四年(1915年)。这一传统一直保留到现在,成为赣州的一部历史巨著,记载着赣州古城的兴衰、嬗变,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城市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1996年,国务院将赣州古城墙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性修建

晋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南康郡守高琰在章贡二水合流成赣江之滨建郡治,赣县附郭。由于战乱和洪水灾害,郡治曾数次搬迁,南朝梁承圣元年(公元552年),才在现址固定下来。五代卢光稠统辖虔州时,拓广东西南三隅,凿址为隍,三面阻水,将城区由1平方公里,拓宽至3平方公里,这个范围一直延续到廿世纪五十年代。北宋嘉佑间(公元1056年-1063年)虔州知军、孔夫子四十六代孙孔宗瀚,因州城岁为水啮,伐石为址,冶铁锢之。即用砖石包砌了夯土城墙,使军事防御型城市,同时发挥防洪功能城市。熙宁间(公元1068年-1077年)州守刘彝修筑城内排水沟福寿沟和水窗,城内街衢委巷皆为经理。熙宁、乾道、淳熙前后修建了西河(知政桥)、东河(东津桥)、南河(南桥)三座浮桥,靠近城墙的西津门、建春门和镇南门。此后,赣州城墙历代均予以修葺。清咸丰间(公元1851年-1861年)增修五座炮城。现仍存东门(残)和八境台炮城以及西津门炮城的一部分。赣州古城墙在明代修葺后,周回十三里,为丈二千五百十二有奇,崇三丈,警铺六十三,雉堞四千九百五十二。

现代遗存

解放后经过实测全长6900米,平均高度5米,厚6.5米,有镇南、西津、涌金、建春、百胜五门。1958年拆除百胜门经镇南门至西津门的南段城墙后,现存沿江的东西两段,从西津门沿章江至八境台,从八境台沿贡江经涌金门、建春门至原百胜门旁、今东河大桥止,共3664米。另外,南段古城墙沿拜将台段还有52米,1990年10月又暴露赣州养济院南的城墙墙基41米。经赣州市博物馆1990年调查,现存古城墙中,宋石墙25.25米,宋砖墙19.80米和养济院南宋砖墙基41米,基本上是原墙原貌,其余部分多历代维修,除被蔓草杂树掩盖部分,宋代遗存或许在墙内还待发现外,多数已混杂不清了。但3664米整体规模宏伟壮丽,令人叹为观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6:4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