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感应耦合比例臂电桥 |
释义 | 概述感应耦合比例臂电桥线路于1928年由A.D.布卢姆莱因提出。因当时有关感应耦合比例臂电桥的理论和技术还不成熟,而在经典交流电桥中,用电阻、电容、电感标准元件可组成任意的复数比值,使用灵活,其准确度与测量范围已能满足当时科学技术对测量的要求。所以,感应耦合比例臂电桥没有得到应用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于计算电容器的出现,要求提供能以很高准确度比较皮法数量级的电容器,感应耦合比例臂的固有特点(如高准确度的电压比值和电流比值,高输入、低输出阻抗等)提供了这种可能性,从而使这种电桥的理论和实践得到飞跃地发展,到80年代中期日趋成熟。 原理最早出现的感应耦合比例臂电桥是采用单铁心、两绕组的变压器(即单盘感应分压器)电桥(图1a),多用于比较中、低阻抗。其工作原理是:检测仪表指零时,被测阻抗ZX与标准阻抗Zs的阻抗比等于二者的电压降之比,而电压降之比又等于匝数比WX/Wc。图1b是三绕组式变压器电桥,多用于比较高阻抗。图2是电流比较仪式电桥,它实际是将图1b中的电源和检测仪表的位置相互调换而成,是变压器电桥的共轭电路。采用感应耦合臂双直角电桥(图3),可比较异类阻抗,如比较电容与电阻。图中由Cq和Cq组成的90°移相电路提供相互垂直的两个直角电压,当两个直角桥同时平衡时,可消去由于相互垂直的两个直角电压非理想所引起的误差。 特点感应耦合比例臂电桥具有比例准确度高(可高于经典交流电桥几个数量级)、稳定度好、受寄生泄漏和环境的影响小、线路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宽、调节简便等特点。多铁心的多级感应耦合比例臂电桥,其比例值可高达106∶1,误差低于10-8,对电容的量限可自皮法至法,使用频率进入声频范围(电桥的使用频率影响电桥结构和对铁心材料的选用)。但因感应耦合比例臂电桥只能提供实数比例,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仅用于比较同性质的电参数,如电容与电容、电感与电感等。当用于比较电容与电感时,需引入频率因子;用于比较电阻与电容时,要采用双直角桥路。 应用80年代中期,高准确度(误差小于0.01%)的交流测量仪器多已采用感应耦合比例臂电桥,主要用于精密测量交流电路元件的电参数及其变化量。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微计算机的普及应用,感应耦合比例臂电桥的性能进一步提高。但感应耦合比例臂电桥的某些功能,也被在新技术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电桥如有源电桥、数字电桥等所取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