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感冒经济 |
释义 | 简介感冒可以说是一种再“常见”不过的“常见病”了。从小到大,每个人患感冒的次数可能数也数不清。但就是这样一种病,却“苦”了中国人的腰包。 《生命时报》联合“12580生活播报”和“平安医网”的调查显示,21613名被调查者中,九成人每年会患1—5次感冒,53%的人每次感冒要花费100元—200元,近七成人表示“治感冒很贵,希望便宜点”。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若以每人每年患感冒两次计,每次治疗花费100元,“感冒经济”每年产生的消费竟高达近3000亿元。 现状多数人看病花了冤枉钱感冒这种最普通的病,百姓似乎“越来越看不起了”。《生命时报》记者随机调查了10位北京市民。结果显示,如果自己买药,大家通常会购买一种西药成分感冒药,一种中成药感冒药,外加止咳糖浆、喉片等缓解症状的辅助药物,花费在50元—150元不等;如果去医院治疗会更贵,除了验血外,有些咳嗽的患者会被要求拍胸片和输液。王先生上个月刚得过感冒,医生给他开了3天的输液单。“按理说不是多大的病,可谁都不敢不听医生的。最后一算,检查、口服药、输液加起来,花了将近1100块钱,以后没事可不敢随便‘病’了。” 某福建媒体曾对此做过暗访,记者到四家医院就诊,自述有“咳嗽、喉咙痛”等症状,最后均被诊断为感冒。有医院给开了口服药,有的医生要求输液,有些既验血又输液,花费在30—230元不等。 这些现象也催生了中国的“感冒经济”。据统计,2008年,我国感冒药的零售市场销售额达92亿元。有关人士分析,75%的人一年之内至少会患一次感冒,如果我国每年有10亿人次患感冒,人均购买15—20元的药品,感冒药的市场容量至少有150亿—200亿元。因此,我国有1000多家药厂在生产大同小异的感冒药,而外资药企更是强势进攻,占据了中国感冒药市场60%以上的份额。以上还仅是来源于药品零售市场的统计。 一位外国医生曾说,治疗感冒,中国可能是全世界花冤枉钱最多的国家。此言虽然尖刻,却一针见血。中国人对于感冒的重视程度,让许多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很是不解。卢克是加拿大人,在中国某媒体工作已经9年。“以前在家得了感冒,从来没想过要上医院,如果实在难受,比如说咳嗽睡不着觉,就会给家庭医生打个电话,他会让我喝点止咳药。”卢克说,来到中国后,他一感冒,同事们就会劝他赶快去医院治病。“我挺不理解的,以前从来没有治过感冒,就是休息休息,一周就好了。” 而在英国,说到“感冒不是病”这句话,当地人十有八九都会点头。《生命时报》记者在英国居住多年观察发现,很少有人会为了感冒跑去医院,即使到了医院,医生们的建议往往也是:“这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不用吃药、打针,靠你自己的免疫力就能好起来”。或许你会强调自己还在发烧,医生会说,要么在医院里,要么回家,找个冰袋敷在头上,脱掉衣服安心睡一大觉就能痊愈。只有被诊断为重感冒,病人才会被获准服药。但无论是在药店还是医院,尽管只是些治愈伤风感冒的药物,英国的医生通常也只给开出三四天的药量,而这最多只会花费3到5英镑,相当于30元到50元人民币。周先生在法国、意大利等国工作多年,他告诉记者:“几乎没有人专门去医院治感冒,因为预约至少要一个月,排上的时候病早好了。一般都会多喝水,有人会尝试一些古方,比如喝鸡汤、喝草药茶、吃苹果。” 治感冒就像“导弹打蚊子”有人甚至形容,在中国治感冒,就像“导弹打蚊子”。为何这种最常见的小病,却被搞得如此大张旗鼓呢? 国人太把感冒当回事。记者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人认为得了感冒应该“上医院”、“吃感冒药”甚至“吃抗生素”。著名药物不良反应专家、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专家孙忠实说:“这三种观点都有误区。吃抗生素是绝对错误的。感冒都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起效;很多人习惯吃多种感冒药,西药、中成药等,这样容易剂量叠加,造成用药过量;普通感冒更没必要上医院。感冒最好的药是休息,去医院挂号、排队不仅耗费体力,也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 “以药养医”苦了患者。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刘又宁表示,有些医生和医疗机构很少向患者普及“感冒可以不治自愈”这种科学理念,反而在利益的驱使下过度医疗,由此也加深了患者的错误认识。还有个别医生为了争业绩、拿回扣,只能拿患者“开刀”。在很多医院,感冒病人即便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是细菌感染,也被挂上了吊瓶,用上了抗生素,理由都是“预防细菌感染”。 医患误解深,医生怕担责任。中国医院协会门(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吉善教授说,在国外,医生让患者多喝水、多休息,患者会为不用吃药感到庆幸。但在国内正好相反,大家普遍觉得,“既然去了医院,就得看出点啥。”不做检查、不给开药,不就等于没看吗?医生为了迎合患者的这种心理,哪怕明知没必要,还是会开各种各样的药。 能吃能喝就等于输液在英国,人们一旦患了轻度感冒,往往会花上十分钟给自己煮一杯热腾腾的姜茶,配上红糖和柠檬服下,当作治愈的药物。稍微严重些的人,在喝完姜茶之后,会请假一天在家安心休息,让自己尽快恢复健康。 中国人不但常吃感冒药,服用时还有几个误区:一、中西药一起吃。刘又宁提醒,现在很多的中成药感冒药中,添加了扑尔敏、扑热息痛等西药成分,中西药一起吃,容易过度治疗。二、盲目相信输液。王吉善表示:“动不动就输液的做法最不可取。能吃能喝就等于输液!”因为输液毕竟属于有创治疗,其风险也会比口服药物高出很多。三、儿童乱用药。孙忠实提醒,最近,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警告,感冒类非处方药对于2岁以下的宝宝不但起不了作用,有的甚至还有副作用。应该更多地提倡和推广建立孩子自身的抵抗力,来对抗疾病。 当问及各位专家“自己得了感冒怎么办”时,他们一致表示,最好的药就是“多喝水、多休息”,还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和合适的湿度”,“没必要特意吃感冒药”。刘又宁说,感冒最早期的症状一般在咽 喉,这时候他会选择服用一些含片。孙忠实建议,感冒初期可以喝3天的板蓝根或感冒冲剂,这样有益于缩短病程。对于感冒药的使用,孙忠实建议,国内销售的感冒药多是复方制剂,里面会有解热镇痛、防鼻充血等各种成分,所以服用一种就足够了。 中国情况过度戒备相比之下,中国人对感冒似乎过度戒备。在医院,很多医生除了给患者开感冒药外,还要打针、输液。因此,看个普通感冒,花一两百元是很正常的,花上千元也不稀奇。而更多的患者则是到药店买药,至于选择什么药品,基本是靠广告印象。据统计,2008年,我国感冒药的零售市场销售额达92亿元。有关人士分析,75%的人一年之内至少会患一次感冒,如果我国每年有10亿人次患感冒,人均购买15—20元的药品,感冒药的市场容量至少有150亿元—200亿元。因此,我国有1000多家药厂在生产大同小异的感冒药,而外资药企更是强势进攻,占据了中国感冒药市场60%以上的份额。这就是中国的“感冒经济”。 冤枉钱最多一位外国医生曾说,治疗感冒,中国可能是全世界花冤枉钱最多的国家。此言虽然尖刻,却是一针见血。其实,感冒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不治”之症之一。在医学上,根据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不同,可将感冒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占90%以上,如果没有细菌感染的话,感冒一周左右就可以自愈,因为人体可以产生免疫力。所以,专家把感冒称为自限性疾病,即疾病在发展到一定程度能自动停止,并逐渐恢复痊愈。吃药打针,只能缓解部分症状,对于缩短病程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如果一个人一年内偶发一两次普通感冒,就像是免疫系统进行的“军事演习”,并非什么坏事。 弊端“感冒经济”的繁荣,折射出我国医疗卫生管理体制的弊端。首先,以药养医制度是“第一推手”。由于开药越多、收入越高,很多医生在利益的驱动下,故意制造需求、诱导消费,而不惜以患者的耐药性、免疫损害为代价。例如,在很多医院,感冒病人即便没有任何证据说明是细菌感染,都被挂上了吊瓶,用上了抗生素,医生的理由是“预防细菌感染”。这在外国医生看来是明显的过度治疗、无效治疗,在中国却被认为是常规治疗、合理治疗。其次,制药企业是“第二推手”。在大众媒体上,感冒药广告铺天盖地,绝大多数属于误导性宣传。制药企业的营销策略是,只有把更多的健康人群拉到疾病人群行列,不断制造“病人”,使其成为感冒药的消费者,才能牟取更大的商业利益。 可见,感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医生和药商结成利益同盟,共同制造了“感冒经济”的泡沫,既浪费了医疗资源,又危害着国民健康。因此,从本质上看,“感冒经济”是畸形医疗体制催生的“肿瘤”,必须坚决切除。如果任其“繁荣”,不仅造成大量的无效医疗,而且会加剧看病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