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甘肃蒿 |
释义 | 基本内容种中文名:甘肃蒿 种拉丁名:Artemisia gansuensis Ling et Y. R. Ling 科中文名:菊科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中文名:蒿属 属拉丁名:Artemisia 国内分布:产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生于干旱坡地、黄土高原、路旁等。模式标本采自甘肃。 命名来源:(植物研究)[Bull. Bot. Res. 5(2): 9.f.14. 1985] 中国植物志:76(2):214 系中文名:柔毛蒿系 系拉丁名:Ser.5.Pubescentes Krasch. In Mat 组中文名:龙蒿组 组拉丁名:Sect.6.Dracunculus(Dracunculi)Bess·,sensu stricto 亚属中文名:龙蒿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 Dracunculus (Bess.)Peterm. 亚族中文名:菊亚族 亚族拉丁名:CHRYSANTHEMINAE O.Ttoffm. 族中文名:春黄菊族 族拉丁名:ANTHEMIDEAE Cass. 亚科中文名:管状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分布环境甘肃蒿产于中国的河北省(北部)、山西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生于干旱坡地、黄土高原、路旁等。模式标本采自甘肃省。 外观形态甘肃蒿(植物研究),半灌木状草本植物。主根木质,垂直,侧根多;根状茎稍粗,木质,直径0.5-1厘米。茎多数或少数,常成小丛,下部木质,上部草质,高18-30(-40)厘米,具细棱,棕褐色或黄褐色,分枝长3-8厘米;茎、枝、叶两面及总苞片背面初时被灰白色微柔毛,后脱落无毛或近无毛。叶小,基生叶与茎下部叶宽卵形或近圆形,长2-3(-3.5)厘米,宽2-3厘米,二回羽状全裂,每侧裂片3枚,稀2或4枚,再成3全裂,小裂片狭线形,长0.5-0.8厘米,宽0.5-1毫米,先端具小尖头,叶柄短;中部叶宽卵形或近圆形,长、宽1.5-2.5厘米,一(至二)回羽状全裂,每侧裂片2(-3)枚,小裂片狭线形,长0.3-0.5厘米,宽约0.5毫米,近无柄;上部叶与苞片叶无柄,5或3全裂。 形态特征甘肃蒿(原变种)var.Gansuensis半灌木状草本。主根木质,垂直,侧根多;根状茎稍粗,木质,直径o.5—1厘米。茎多数或少数,常成小丛,下部木质,上部草质,高18—30(一40)厘米,具细棱,棕褐色或黄褐色,分枝长3—8厘米;茎、枝、叶两面及总苞片背面初时被灰白色微柔毛,后脱落无毛或近无毛。叶小,基生叶与茎下部叶宽卵形或近圆形,长2—3(一3.5)厘米,宽2—3厘米,二回羽状全裂,每侧裂片3枚,稀2或4枚,再成3全裂,小裂片狭线形,长0.5—0.8厘米,宽0.5—1毫米,先端具小尖头,叶柄短;中部叶宽卵形或近圆形,长、宽1.5—2.5厘米,一(至二)回羽状全裂,每侧裂片2(一3)枚,小裂片狭线形,长0.3—0.5厘米,宽约0.5毫米,近无柄;上部叶与苞片叶无柄,5或3全裂。头状花序小,卵钟形或宽卵形,直径1.5—2毫米,梗长1—2毫米或近无梗,基部小苞叶极小,不明显,头状花序在分枝端或小枝上排成穗状花序式的狭总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中等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一4)层,外、中层总苞片草质,卵形或长卵形,边缘宽膜质,内层总苞片半膜质;雌花3—6朵,花冠狭管状或狭圆锥状,檐部具2裂齿,花柱长,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钝尖;两性花4—8朵,不孕育,花冠管状,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线形,短,先端膨大,2裂,不叉开。瘦果小,倒卵形,具细纵纹。花果期8—10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