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释义 |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在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和甘肃省畜牧学校两所国家级重点中专的基础上,2004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合并组建成立的专科层次普通高职院校,隶属甘肃省农牧厅。学院附设中专部并加挂“甘肃畜牧工程干部培训学院”的牌子。 中文名: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外文名:Ga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Animal Husbandry & Engineering 创办时间:2004年 学校类型:农业 主管部门:甘肃省教育厅 学校属性:公办 主要院系: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加工技术 学校面积:2131亩 基本情况((一)管理体制与内设机构 (二)基础设施 (三)师资队伍与科学研究 (四)办学规模、层次与专业结构) 发展规划(一、学院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二、指导思想、办学思路和总体目标 三、主要任务 四、保障措施) 系部设置(车辆工程系 机械工程系 电子信息工程系 畜牧系 兽医系 食品科学系 基础部) 管理机构(学院办公室 组织人事处 教务处 财务处 学生工作部 招生就业处 科研开发处 继续教育培训中心 总务处 保卫处) 基本情况(一)管理体制与内设机构学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现设兽医系、畜牧系、食品科学系、机械工程系、车辆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基础部等7个教学系部,并附设中专部。设有学院办公室、组织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开 发处、学生工作部、招生就业处、继续教育中心、财务处、总务处、保卫处等10个党政管理服务机构。 (二)基础设施学院位于古丝绸之路重镇武威市黄羊镇,占地面积2131.15亩,其中校园634亩,实训基地近1500亩,校舍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1.34亿元。教学仪器设备1265.46万元。建有营养饲料、传染病、食品检测、自动控制、模具、汽车电路等52个专业实验室,物理、化学、计算机等5个基础课程教学实验室,有畜禽养殖中心、动物医院、电子工艺实训基地、实习工厂、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数控加工培训中心、汽车电控检测中心25个校内实训基地。教学用计算机510台,各类体育设备器材568台(套),图书馆藏书30万册,中外文期刊300多种。设有微机检索系统和2个596座容量的电子阅览室。 (三)师资队伍与科学研究学院现有教职工340人,其中专任教师244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13人、副高职称84人,中级职称73人。 有硕士研究生45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在读硕士18人,双师素质教师81人。外聘(返聘)教师24名,从高等院校、科研、生产单位聘请客座教授42名,从企业、畜牧、农机站(所)聘请实训指导教师102名。学院坚持走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之路,立足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围绕教学搞科研,依靠科研求发展。先后主持完成了40多项科研推广项目,其中获国家农牧渔业丰收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7项、地(厅)级科技进步奖20多项。主编、参编教材140余部,累计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500多篇。2篇被EI库收录。学院主办《畜牧工程职业教育》。 (四)办学规模、层次与专业结构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5600人。形成了汽车类、机械设计制造类、自动化类、机电设备类、电子信息类、畜牧兽医类、食品类和计算机类等八个高职高专教育二级专业类相结合的专业结构。共开设28个专业其中,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加工技术等专业是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专业,畜牧兽医专业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级骨干专业,兽医专业是甘肃省教育厅确定的省级骨干示范专业。学院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办学。设有“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甘肃省第八十四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站”、“甘肃省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等。与甘肃农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办了自考大专班、本科班。学院实施课程内容与资格认证相结合的“教证合一”教学模式,每个学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还要获得职业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证、外语等级证等,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目前开办了高职班、五年一贯制高职班、3+2高职班、自考本科班、自考专科班、成人中专班、各种短训班。形成了以“高职为主体,中职和培训为两翼,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共存”的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格局。学院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开展“订单教育”。先后创办了以企业冠名的“大北农班”、“酒钢班”等。通过“订单教育”和“零距离”培养,为学生就业搭建了“直通车”。多年来,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形成了“出口畅,招生旺”的可喜局面。 历史沿革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由甘肃省畜牧学校和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两所国家级重点中专于2004年6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合并组建的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隶属甘肃省教育厅。原甘肃省畜牧学校始建于1952年9月,其前身为“西安畜牧学校”隶属西北军政委员会畜牧部管理。1954年,学校移交甘肃省,1958年学校由西安市搬迁至黄羊镇,同时更名为“甘肃省畜牧学校”,隶属甘肃省农牧厅。1960年经甘肃省委批准成立“甘肃省畜牧兽医专科学校”,1961甘肃省畜牧兽医专科学校撤销,1970年学校下放给原武威地区,易名为“甘肃省武威地区畜牧学校”,1979年学校收归省属,隶属甘肃省农牧局,回复“甘肃省畜牧学校”名称。学校1980年、1994年、2000年三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原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创建于1958年,1960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院”,1961年撤销学院恢复原校名。1969年学校实习工厂改为“甘肃第二拖拉机配件厂”,学校附属于工厂,成为“厂办校”,隶属甘肃省机械工业局。1975年恢复“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名称,隶属甘肃省农业机械管理局,2000年机构改革归甘肃省农牧厅领导。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两校为邻,优势互补,交流合作,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为社会培养了43000余名畜牧兽医、机电工程类专业技术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学院曾被国家教委、计委、劳动部等五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被农业部授予“中等农业教育改革先进单位”、“加强实践教学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先进单位”;被国家教委、团中央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肃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等。有13名教师被教育部、农业部、省委省政府分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等农业学校优秀教师”、“农业部优秀教师”、“甘肃省园丁奖”、“甘肃省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两校合并成立高职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此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学院拥有57年的办学底蕴,积累了丰富的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和较强的办学实力。目前,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已成为我省培养畜牧兽医和机电工程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摇篮。 发展规划一、学院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一)基础和条件 “十五”期间,在省农牧厅的正确领导和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我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基本完成了“十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进展。2004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原甘肃省畜牧学校和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合并组建为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为我院职教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办学条件较好。校园占地634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3400万元,实习农牧场(工厂)2000多亩;图书资料33万册,中外文期刊300多种。有专任教师187人,其中副教授61人,讲师、实验师等中级职称97人,有硕士毕业生7名,在读博士1人、硕士27人。现有专业实验室63个,有实习牧场、实习种鸡场、动物医院、实习工厂、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数控加工培训中心、汽车电控检测中心等7个校内实训基地和6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建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电教室,有计算机600多台套。各类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650多万元。 ——学科门类齐全。学院设有6个系,现有10个高职专业、20多个中职专业,横跨农、工两大学科,涵盖了畜牧兽医、动物防检、汽车工程、机械工程、电子技术等领域。还与多所高校联办自考大专和本科班。现有规模4000人,其中高职生1500多人。 ——社会声誉良好。学院由两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合并组建而成,办学历史悠久,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先后被国家五部委授予“全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被省政府授予“甘肃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被农业部评为“加强实践教学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先进单位”、“全国优秀农机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科研推广先进集体”、“科技扶贫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为社会培养毕业生近4万名。他们扎根陇原,服务“三农”,为甘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困难和问题 ——实训基地条件十分薄弱。我院地处农村,办学条件艰苦,大部分实训基地是原中专时期的,实训设备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无法满足高职教育的需要,严重影响着高级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学院前身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基础设施陈旧老化。1956年修建的一幢砖木结构的教学楼,已超期使用9年。1981年修建的一幢砖混结构的学生宿舍楼,无抗震能力。两幢楼均属危楼,存在安全隐患。就现有规模而言,教室、实验室、学生公寓、食堂、职工住宅等均处于超负荷使用状态。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基础设施严重短缺。 ——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教师数量不足,研究生学位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人数不达标、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科研推广能力十分薄弱;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还难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三)机遇和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职业教育空前重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开创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十一五”期间,学院可充分利用这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确实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 ——省委决心下大力气抓好职业教育。省委省、政府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最近,省委书记苏荣深入基层对职业教育调研后,亲自致信省委常委,对全省职业教育结构调整、专业设置以及办学机制的改革创新等问题提出了重要意见。认为职业技术教育事关“三农”问题的根本,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事关甘肃的前途和未来。要求省委一定要下大力气抓好职业教育。这对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有力地推动我省职业教育快速健康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省属农业高职院校,学院可以争取到省政府政策、资金方面更大的支持。 ——职业教育面临着强烈的社会需求。本世纪前20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速建设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这是职业教育最大的机遇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之所在。学院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和优势,在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方面,做出较大的贡献。 ——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着根本转变。由过去的重视学历和文凭转变为现在的重视技能和就业。职业教育以其投资少、实用性强、好就业而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学院已经初步形成了“出口畅”“进口旺”的良性互动,为顺利完成“十一五”期间的招生规模及各类培训任务奠定了基础。 —— 改革创新的任务异常艰巨。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以及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对原有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进行改革和创新,职业教育才能有所作为。我院是由中专升格为高职学院的且成立时间短,改革创新的任务就显得异常艰巨。 —— 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业产业转移的高潮,使就业形势持续保持着紧张状态,对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学院面临着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如何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 ——经费严重不足。今后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将会逐步增加,但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制约因素仍然是资金匮乏。“十一五”期间,经费严重不足是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 ——地域差异很大。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和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与城市和东部地区的职业教育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学院的地域差异影响公平竞争。 二、指导思想、办学思路和总体目标(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规律、农业行业规律、市场经济规律,突出应用性,加强实践性,强调针对性,注重灵活性,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牧业兴省”、“工业强省”的良好机遇,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面向“三农”和社会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高等技术人才。本着实事求是,适度规模,跨越式发展的原则,加快学院软硬件建设步伐。 (二) 办学思路 坚持以市场经济的思维谋划学院发展,坚持以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学院工作,坚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谋划人才培养,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以学院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学科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调整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加强教学基本设施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增强学科竞争优势和整体办学实力,办出高职教育特色。 (三)总体目标 到2010年,构建起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中职教育和短期培训为两翼,上挂横联下辐射”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办学格局;正确处理质量、规模、效益的关系,坚持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创新品牌专业,建立起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结构优化、适应市场的学科体系;以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质量合格评估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促进学院的各项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凝聚全院合力,通过5年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把学院建成一所省内一流,在西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收入逐年稳步提高。 三、主要任务(一)办学规模 2006年学院普通全日制在校生达到4000人,“十一五”末达到6000人左右,其中,高职生4000人,中职生2000人。2008年开始独立举办专科层次的成人函授教育,每年招生1000人左右 ;继续与甘肃农业大学和甘肃理工大学等省内外高校联合举办本科层次的自学考试和成人函授教育,每年招生500人左右;举办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学员5000人次。 (二)学科建设 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工业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引发的就业变化的需求设置专业,调整专业结构,对已有的专业进行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专业改造,做到学科建设与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以及职业岗位内涵的有机结合。巩固加强现有的畜牧兽医类、机械工程类等具有相对优势和特色的学科,重点支持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等新兴学科和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建设,积极扶持电子信息类和食品科学类学科的建设,重视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升学科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根据市场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现有的6个系10个高职专业的基础上,逐步增加专业设置,拓宽专业口径,扩大服务面向。对服务面较窄的专业进行合并重组,对老专业可用“增、删、并”的办法进行内涵改造,逐步增设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电子设备运行与管理等专业。2006年高职专业设置达到16个,到2010年使学院的专业设置达到30多个,并力争建成3-5个省级骨干示范专业,2-3个国家级骨干示范专业。 (三)师资队伍建设 到2010年,专任教师达到260人,外聘教师达到60人,且学历全部达标,职称、年龄、学科结构合理,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以上,硕士、博士研究生达到25%以上,“双师型”教师达到50%以上,全国知名教授2名,全省知名教授5名,每一学科都有1-2名学科带头人。 (四)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事关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和职业教育的质量,是检验职业教育成果的重要保证。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⑴ 2005年投入200万元完成学院现有实训基地和部分实验室的整合、改造和升级。 ⑵ “十一五”期间投入500万元进一步充实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档次上规模。 ① 投资100万元建成年繁育1000头良种仔猪、年存栏100头肉牛(出栏300头)、200只肉羊(出栏600只)和50头奶牛场各一个。 ② 投入300万元充实实验仪器设备、改建动物医院、建成现代控制技术实训基地和现代电子工艺实训基地。 ③ 充分利用学院农场现有的2000多亩土地,投入100万元开发牧草种植基地1000亩,增强实训基地的造血功能。 ④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全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精神,争取国家1—2个项目支持,建成数控加工培训中心、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全方位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大校企联合的力度,扩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全省的每个市(州)及部分县建成1—2个具有科研推广、示范功能的实训基地,形成覆盖面较广、带动辐射作用强的实训网络,拓展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五)图书建设与教材建设 针对目前馆藏图书旧书比例较大、专业门类不齐、新图书短缺等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等突出问题,增加投资,加快图书建设步伐。“十一五”期间,计划每年投入专项资金30万元用于图书购置。积极参与国家教材的编写工作;争取使电子教材占学院所开设课程的30%;完成25个培训工种的培训教材及配套的电子教材建设;开发完成15个精品课程教材。瞄准高职教育发展趋势搞科研;瞄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搞科研;瞄准地方经济和社会需求搞科研。使学院科研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力争科研上档次、上水平。立足河西,面向甘肃,加大畜牧兽医和机电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5项,地厅级科研项目20-25,院级科研项目50-60项。 (六)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到“十一五”末新增建筑面积67000 M2 ,总投资约5000万元。 1.新建学生食堂10000M2。 2.新建学生公寓10000M2。 3.新建教学楼15000M2。 4.新建15000M2综合楼一栋。 5.新建2000M2体育馆一栋。 6.新建职工住宅楼15000M2。 7.上述建筑的配套设施。 8.校园网升级改造。计划新建6个多媒体教室,改建校园闭路电视双向教学系统,改造校园宽带传输网,实现教学现代化、办公自动化和管理科学化。 四、保障措施(一)深化管理改革,提高工作效率 1.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本着“精简、效能、公平”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应学院发展要求的内部管理机制,实行全员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坚持和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岗定薪、按劳取酬,重知识、重实绩、重贡献,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新进人员实行招聘制和合同化管理。 2.实行分级管理,下移管理重心。在院,系(部)、处(室)管理体系中,学院是领导决策层,主要负责制订发展规划、统筹学科建设、进行经费预算以及其他涉及全局性的重大事务;系(部)、处(室)是学院的办学实体单位,贯彻执行学院的决定,结合本系的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负责实施教学计划、进行课程建设、开展科研活动等事务;各处室作为学院的职能部门,为学院决策提供信息和政策依据,发挥“协调、服务、督查”的职能,为学院的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为充分调动各系的积极性,在人才使用、分配制度、对外服务和技术培训等方面,赋予各系一定的自主权。 ⒊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各项管理。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办学、用制度管人管事,推进各项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德育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和加强体育和美育工作,关注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建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机制,培养思想作风优良,文化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2.转变办学观念。改变在几十年的中专教育中形成的办学理念、教学思想、思维定势、管理机制、文化氛围等,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准确定位办学目标,以尽快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3.实施“订单教育”。学生顺利就业是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必须面向市场办学,积极与企业“联姻”,实施“订单教育”,实行“零距离”培养,创建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按照“立足甘肃、联系行业,面向全国”的就业原则组织教学,构建“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就业服务体系,以“就业畅带动入学旺”。 4.加强学科建设。按照“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创建品牌”的原则统筹规划学科,结合所服务的区域和行业产业结构与职业岗位的需求变化设置专业,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创新品牌专业,发展优势专业,开发急需专业,逐步形成办学特色鲜明、专业门类齐全的新格局。 5.提高教师素质。把加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工作作为根本性保障措施来抓,注重增强学科发展的后劲。采取有效措施,支持、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制定优惠政策,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吸引硕士、博士及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来院任教。积极进行产学研协调发展的实践,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特别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创新机制,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 坚持“实事求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后勤服务社会化步伐,将学院后勤部门逐步转制为各类经营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实现不同程度的有偿服务;加强联合协作,积极培育后勤服务市场,建立起具有教育特色的社会后勤服务体系,拓宽服务面向,提高服务质量,逐步实现后勤社会化。 (四)多方筹措资金,扩大办学经费总量 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和公共财政投入,加大办学投资;努力扩大办学规模,稳步增加事业收入总额;广泛利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改善办学条件;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开拓服务空间,增强学校办学活力;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争取中央和省教育厅的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支持,力争使实训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适度利用银行贷款搞建设;逐步形成多元化投资的办学新体制,以增强学院自主发展的能力。 (五)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驾驭学院改革与发展的能力 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和活力。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切实改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领导干部驾驭学院改革与发展的能力。全体党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在学院建设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领导干部要忠实的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克服形式主义,主观主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坚持清正廉洁,自觉反腐倡廉,拒腐防变,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坚持实事求是,大力发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全体教职员工要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院党委的带领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学院“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办学特色1、坚持“艰苦奋斗,教书育人”的办学思想。 学院地处农村,自然条件比较艰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一脉相承的就是有一个扎根农村、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领导班子和教职工队伍。始终贯穿着一种精神,即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1998年3月,贠小苏副省长来校视察时欣然命笔:以“艰苦奋斗,教书育人”题勉。正是由于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才使学院由弱变强,历经风雨又不断走向辉煌。 2、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 依据职业教育发展特点,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全新途径和方式,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努力寻求合作伙伴,积极开拓服务空间,实现学院与企业的“双赢”,走共同发展的道路。学院引进社会资金建成了装有50台电脑的第五微机室、由剑南春集团晟博公司投资50万元建成装机106台的电子阅览室一个,与浙江大学现代制造研究所联合建成了数控实训教学中心、与大北 农集团合作组建了“大北农班”,学院也成为大北农集团“人才培训基地”。 3、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的办学理念。 学院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入手,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进行课程和教材改革,开发和编写能够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并具职教特色的课程和教材;大力推进能力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推行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的,重视现场教学,实现能力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举,并建立了适应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主动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4、坚持“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创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以强化实践教学为中心,以加强实验室和院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关键,以就业为导向,以加快校企联合的步伐为出发点,着力推行“订单式培养” 、“双证制”和“多证制”,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强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实现零距离培养,夯实办学基础。也强化了学生 “多一项技能,多一条门路”的就业信念。 5、坚持“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共存”的办学之路。 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使职业教育为促进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不断拓展服务面向, “上挂横联下辐射”,学院先后设立了“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站”、“武威市第六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站”、“甘肃省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等,形成了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办学模式。逐步走出了一条面向社会、适应市场、突出特色,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长短结合的办学之路。 6、毕业生“努力实干,勇于创新,动手能力强,创业精神好”的特色明显。 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为社会培养各类毕业生3.4万名,他们大多数已成为我省农牧业和农村经济建设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我院的毕业生既具有工科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对科技新成果、新动态有敏锐的感悟、接受能力及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又具有农科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本色,一批批毕业生在通向农业生产第一线,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道路上,其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近几年,在就业形势较严峻的情况下,我院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达到了98%以上。在我院毕业生中,既有在改革大潮中涌现的优秀企业家,也有在国际学术会议上暂露头脚的学术新秀;有科研、技术革新能手,也有破格晋升高级技术职务的业务骨干,还有地、县级领导干部,他们为振兴甘肃经济所做的突出贡献使学院深感欣慰并引以为荣。 校徽校训校徽校徽以“甘肃畜牧工程技术”为构成基础,采用国际标志通用的手法进行构成设计,充分体现“两校”合“一院”的特点和畜牧类专业与机电类专业的特征。 以“甘肃”的“甘”中文简拼“G”的变形为展翅飞翔的吉祥鸟,寓意我院旨在传播科技文明,放飞梦想、希望,造福人类的美好愿望。 以“畜牧”的“牧”中文简拼“M”投影于平面,绿色的“M”既是标志的识别元素,也是传播希望的田野。 “星”形既是科技之星、希望之星,也是我院现代化、信息化、科技化办学构思的内动力和航标,预示我院必将成为陇原大地上一所明星院校。 图案简洁流畅、组合完美,既体现了我院团结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蕴涵着全院教职员工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共创煌煌的远大理想。 校训自强 明德 尚能 笃行 “自强”出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应刚毅坚卓,积极向上,奋发图强。“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自古以来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抵御外侮、保卫国土而流血牺牲、奋斗不已。正是这种自强意识,使伟大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学院的成长和发展经历正是发扬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也是实现学院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学院的不竭动力。 “明德”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意谓:大学的宗旨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从思想上弃旧图新,以求达到最真最善的完美境界。明辨是非善恶,修德正心,养成正直高尚的人格,是创办大学之本意。精神为人之根本,德行乃人之灵明。“明德”体现了学院积极的人文精神和共同的价值追求。旨在激励师生员修养品德,学会做人。 “尚能”义出《易·剥》:“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意谓:重视实践,尊崇能力培养。高职学院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就是学院的主要特点和特色。尚能,就是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旨在激励师生努力成为行业或岗位的行家里手。 “笃行”取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诚笃忠实的意思。“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要想学有所得,就要努力实践,做到“知行合一”。旨在激励师生坚定意志,践履躬行。 “自强、明德、尚能、笃行”这八个字,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积淀了学院办学发展历程的文化内涵,秉承了学院的悠久历史,折射出了学院的办学理念,突出了学院培育人才的职业教育特色,体现了学院人不畏困难、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 系部设置车辆工程系该系是在原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汽车专业的基础上发展组建而成,属我院主干专业之一。下属汽车构造、汽车运用维修、汽车基础、汽车电器等四个教研室。我系具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共有教师16人,其中副教授6人,讲师5人,工程师5人。具有完善的教学设施,现我系有汽车拖拉机实验室、汽车拖拉机整车解剖实验室、汽车电气实验室、汽车修理实验室、汽车美容检测实验室、汽车电控实验中心、各种类型机动车16辆(台),另有校外修理实习基地16个,门类齐全的教学设施、设备可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确保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机械工程系机械工程系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机械制造专业科,是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最早的系部之一。本着严谨求实、自强不息的精神,师生同心,为甘肃乃至西北的的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昔日的辉煌并未使奋进者停步,今日的机械工程系正在以时代的眼光审视自身,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全力培养学生的前提下,注重科研和生产结合,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机械CAD/CAM、机械制造工艺、数控技术、模具技术等与工业生产结合的研究项目,取得了很多成果,其中部分成果已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迄今为止,机械工程系获得了多种奖项,在国家重点刊物、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主持召开了多次学术会议,与学术界和企业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合作关系。 机械工程系在近五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虽几经变迁,但始终保持着一支高水平的师资和科研队伍。目前这支队伍由以总支书记赵大基、张承国主任、张毅副主任、杨新田、刘玉春、张丽霞、高虹副教授等为首的一批知名学者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组成,其中副教授6名,讲师11名,工程师3人。在近10名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占50%以上。机械工程系拥有一支以教授、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工程师、讲师为主体的双师型多层次、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另外聘兼职教授6名。 在继承和发扬传统优势的同时,机械工程系不断开拓新的科研领域,注重学科交叉,研究方向涉及加工技术、控制技术、数控技术、模具技术等领域。教学实习设备配套齐全,拥有现代化的实验室,CAD/CAM中心、数控加工实习中心、焊接技术、机械加工、钳工技术、控制技术、机械原理、技术测量、热处理、模具设计等实验室及庞大的实习实训教学基地,从而使机械工程系的教学科研环境再上一个台阶。目前,机械工程系的主要科研方向有: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及应用、机械原理与零件、液压与气动、机械制造工艺、多媒体技术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现有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等高职和中专专业。有专兼职教师27人,其中副教授7人,讲师、工程师、实验师13人,硕士及在读研究生4人。拥有电工、模拟、数字、电气控制、单片机、可编程、电视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维护、微机原理、自动控制、电子创新实训等20多个实验室及实训基地,联网计算机200余台套,设备先进、设施优良。 该系各专业毕业生市场需求量大、适应面广,近几年毕业生供不应求。从1999年开始,我系就与省内外许多企业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就业关系,推荐毕业生到广州、深圳、江苏、上海等电子信息技术发达地区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及外(合)资企业如TCL集团、联想(惠州)集团、富士康(中国)公司、上海无线电厂、南钢集团就业,目前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或基层管理人员,工资待遇较高、工作环境较好;同时我系毕业生在省内信息产业比较密集的地区如兰州、武威、天水、酒泉等地也有很高的就业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该系的毕业生在政府部门和基层企事业单位也受到普遍欢迎,就业形势连年看好! 畜牧系一、畜牧兽医专业(高职) 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学习年限:三年。 二、畜牧专业(高职)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学习年限:三年。 兽医系兽医系是在原甘肃省畜牧学校兽医专业科、中兽医专业科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是学院特色系之一。兽医专业是老牌骨干专业,创建于50年代,1960年11月,甘肃省中兽医学校并入,设置了中兽医专业。1986年,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增设了兽医卫生防疫检验专业;1989年,此专业更名为动物防疫检疫专业,同年设置了畜牧兽医综合专业。至此,兽医系现开设的专业有兽医、中兽医、动物防疫检疫、畜牧兽医(兽医方向)、兽药生产与营销、宠物养殖与疾病诊疗等。 食品科学系食品科学系是学院为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在甘肃的实施结合我省是一个农牧业大省,农畜产品资源丰富的特点,以食品工业将带动我省经济全面发展为契机,顺应市场需求开设的新型特色系之一,主要开设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 建系以来,在学院的直接关心和领导下,经过调整、扩大、发展和提高,目前全系学科建设已得到迅速发展,科研和技术推广能力不断提高,专业人才队伍和管理队伍已初具规律,现有副教授3人,讲师、实验师11人,硕士研究生1人,在读硕士1人,为满足教学需要,食品科学系非常重视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建有食品加工、食品微生物、食品分析与检测等实验室,并在黄羊绿色食品园区建有粮油实习工厂、乳、肉蛋产品实习工厂等实训基地,在武威、兰州、张掖、酒泉等市有20多处稳定的院外实训基地。 食品科学系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专业素质高,掌握食品科学、生物学、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从事食品加工、食品生产技术管理、产品开发及食品营养分析与检测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基础部基础部是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个教学部门,主要负责本部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职工队伍建设;负责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教学管理、教师日常管理等工作;负责教学质量的检查和教学效果的评估工作;负责完成教学、科研、学术交流等工作;提出师资年度培训计划及中长期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负责实施;负责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及教研室的管理和教研工作的开展;负责学生成绩考核、评定、登记并报教务处审核存查;负责学生课外专业学科小组活动的开展、管理和指导;协助学生工作部做好班主任的选拔、管理和考核工作;协同学院其它处(室)、系(部)做好相关工作;负责完成上级和学院下达的其它各项教学任务。 基础部下设语文、政治、数学、外语、体育、计算机、理化七个教研室。主要承担全院的语文、政治、数学、外语、体育、计算机、理化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以及英语、文秘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现有专职教师52人,兼职教师15人,其中副教授 15人,讲师28人。 基础部拥有语音室、微机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化实验室等,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场地。教学工作以育人为中心,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如文化素质、职业道德、公民素养、职业能力。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学生就业并由此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是重点。因此,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培养的同时,努力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服务是基础部教学改革的方向。 基础部正紧跟时代步伐,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为指导,根据学院总体发展要求,以提高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为主线,以加强学科建设为中心,以科研为动力,夯实基础,提高层次,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加快教学改革步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管理机构学院办公室宣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制订院党委中心小组和全院政治理论学习计划;负责学院党的宣传、纪检、监察、统战工作;负责起草、制发学院和党委工作计划、总结、报告、决议、规划等重要文件及全院性、综合性重大活动实施方案,以及其它全院性、综合性材料;负责学院及党委公文的会签、核稿、收文办理和归档管理工作;负责全院性、综合性会议的组织工作;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学生会工作;负责机要保密、档案管理及信访等工作;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协助院领导谋划工作;负责学院的综合统计、文秘和印章管理;负责接待服务、车辆、广播、电视、电话的管理和校园网的监管工作;协调处理学院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组织人事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干部政策、知识分子政策、劳动工资政策及上级有关人事的规定,负责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负责院管处、系、部等部门干部的选拔、培养、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负责落实老干部政策及老干部管理工作;负责承办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人员配备等方面的工作;负责承办学院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聘及技术工人的等级考核评定工作;负责录用人员的接收、学院人事调动、转正、工资审定审批和职工离退休手续办理;负责全院教职员工的年度考核工作;负责人事及劳资方面的报表及文书档案和职工人事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负责学院的计划生育工作。 教务处负责草拟学院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提出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意见和建议,并参与组织专业申报工作;负责教研、教改方案规划的制定和督查落实工作;审查专业教学计划并监督实施;负责中心实验室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设备、仪器的管理工作;负责协调实验室的使用、调配及实训教学工作;负责学院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制定并督查落实;负责学院图书馆建设的规划工作并提出实施意见;负责教材的征订、分发、管理及图书资料征订、分类、检索等管理工作;负责编制期刊目录检索及信息发布工作;提出图书购置专项经费计划并负责实施;负责图书的借阅及阅览室的正常开放工作;负责教学文件、资料的收集归档、教师业务档案的管理;负责考务管理、学生成绩审核及毕业证发放工作;审查师资培训进修计划和外聘教师聘任计划;负责对教学的常规管理、检查和教学质量督导等工作;协同学院其它处(室)、系(部)做好相关工作。 加挂“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的牌子,负责中专部的教学管理工作。 财务处负责起草和修订学院关于资金、资产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负责编制学院年度预算和决算,制定和调整经费使用方案,并监督执行;负责适时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为学院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资料;负责会计档案的整理和归档工作;负责学院各项费用的收取、上缴、支出和管理工作;负责对学院涉及经济核算的部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负责对学院固定资产的帐、卡管理和清查登记等工作。 学生工作部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籍管理及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设;负责学院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安排及全院性学生活动的部署和组织工作,并负责检查和落实;负责班主任的选拔、管理和考核工作;负责对各系学生工作的协调、指导与考评工作;负责团的组织建设和对基层团组织日常活动的指导和管理;领导各系团的工作和指导院学生会、团总支开展工作,指导、监督、协调学生社团的工作;负责团干部和学生骨干的教育、培养和选拔、调配及学生干部队伍的思想和组织建设、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和奖惩工作;负责团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团员档案的管理、团费收缴、管理和使用,研究制订团委活动及经费计划;负责学生公寓的管理、学生勤工助学及经济困难学生救助工作等。 加挂“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的牌子。 招生就业处负责年度招生计划的编制、申报工作;负责招生简章的编印、组织招生宣传、咨询等工作;负责组织全院招生录取工作;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及时收集发布就业信息,拓展就业渠道;负责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工作,及时收集并反馈用人单位对有关人才培养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负责处理招生就业方面的来信来访等工作。 科研开发处制订学院科研年度计划,负责日常工作安排;组织制订学院科研发展长远规划,负责重点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负责学院科研开发、技术推广等;制订科研项目的经费开支及年度科研经费的预决算方案;负责学院牧场、种鸡场、动物医院、实习工厂、果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工作;协助各系做好实训学生的接纳及管理工作。 加挂“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的牌子。 继续教育培训中心负责制定学院继续教育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学院各类继续教育学籍管理以及验收和考核发证工作;负责学院成人自学考试、短期培训、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等工作;负责农业部、农牧厅下达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负责学院继续教育基地的规划、建设、管理及评估和验收工作;负责汽驾分校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负责岗位培训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成人教育教学研究、组织成人教育教学质量检查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展课程建设和质量评估等工作。 总务处制定学院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后勤保障规划及年度计划和经费预算并组织实施;负责水电暖、道路、房屋、校园绿化等年度计划、规划的制定并负责实施;负责监督院方与服务实体签订的各种经济合同的落实;负责学院环境保护、医务室的管理和卫生防疫、师生保健等工作;负责学生膳食的卫生、价格、服务质量监管和人员培训;负责学院公房的调配、调整、登记造册和出租房屋的管理;负责制定学院房屋修缮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学院财产物资的管理及教职员工劳保用品的采购和发放 保卫处制定学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度规划,并负责监督实施和检查落实;负责学院的安全教育、治安保卫、“三防”工作;负责全院师生的户籍管理和身份证办理工作;负责普法宣传和校风整治工作;负责学院治安案件的预防查处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工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