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甘肃小檗 |
释义 | 基本信息甘肃小檗 种中文名:甘肃小檗 种拉丁名:Berberis kansuensis Schneid. 科中文名:小檗科 科拉丁名:Berberidaceae 属中文名:小檗属 属拉丁名:Berberis 命名来源:[osterr. Bot. Zeitschr 67: 288. 1918] 中国植物志:29:188 甘肃小檗 Berberis kansuensis Schneid. in osterr. Bot. Zeitschr. 67: 288, 1918; Ahrendt in Journ. Linn. Soc. Bot 57: 1 82, 1961; 秦岭植物志1 (2): 321, 1974.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高达3米。老枝淡褐色,幼枝带红色,具条棱;茎刺弱,单生或三分叉,长1-2.4厘米,与枝同色,腹面具槽。叶厚纸质,叶片近圆形或阔椭圆形,长2.5-5厘米,宽2-3厘米,先端圆形,基部渐狭成柄,上面暗绿色,中脉稍凹陷,背面灰色,微被白粉,中脉明显隆起,两面侧脉和网脉隆起,叶缘平展,每边具15-30刺齿;叶柄长1-2厘米,但老枝上的叶常近无柄。总状花序具10-30朵花,长2.5-7厘米,包括总梗长0.5-3厘米;苞片长1-1.5毫米;花梗长4-8毫米,常轮列;花黄色;小苞片带红色,长约1.4毫米,先端渐尖;萼片2轮,外萼片卵形,长2.5毫米,宽约1.5毫米,先端急尖,内萼片长圆状椭圆形,长约4.5毫米,宽约2.5毫米;花瓣长圆状椭圆形,长4.5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缺裂,裂片急尖,基部缢缩呈短爪,具2枚分离倒卵形腺体;雄蕊长约3毫米,药隔稍延伸,先端圆形或平截;胚珠2枚,具柄。浆果长圆状倒卵形,红色,长7-8毫米,直径5-6毫米,顶端不具宿存花柱,不被白粉。花期5-6月,果期7-8月。 分布及生境产于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四川。生于山坡灌丛中或杂木林中。海拔1400-2800米。模式标本采自甘肃南部岷县。 本种外形十分近似直穗小檗B. dasystachya Schneid.,极易混淆,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花瓣先端缺裂;后者花瓣先端全缘。 功能用途医药:【藏药】杰唯哇兴:皮治疫疠,陈热病,黄水病;花治各种出血症《中国藏药》。 医药:根皮、茎皮:苦,寒。用于泄泻,痢疾,肝炎,胆囊炎,目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