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 |
释义 | 实验室简介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是在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基础上由甘肃省科技厅批准建立并对外开放,并于2003年1月经国家科技部审核批准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是甘肃省有色金属材料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主要的一家科研机构,也是甘肃省属高校中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4月培育基地通过国家科技部建设期验收。实验室具有实验面积5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300万元。 实验室定位于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突出材料深加工特色,为西部开发与工业强省战略服务。实验室立足甘肃省丰富的有色金属材料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以有色金属新材料科学应用基础研究和开发为主旨、建成甘肃省镍、钴、铝、铜、镁等有色金属新材料开发与深加工研究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产学研基地为战略目标,进行材料制备科学、材料设计与性能和材料的先进加工技术方面的研究。已凝练形成4个特色研究方向: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加工技术、有色金属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有色金属材料微观结构与性能、数字材料技术及材料的计算机设计。 人员队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有色金属材料界著名专家学者15人组成,其中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化学专家薛群基教授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原甘肃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焊接学会理事长、甘肃工业大学校长,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陈剑虹教授任实验室名誉主任,兰州理工大学副校长夏天东教授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重点建立了两支队伍,即研究队伍和公共技术服务队伍。研究队伍现有固定人员74人,其中研究人员68人,技术人员4人,管理人员2人。研究人员中有正高级职称27人,副高级职称24人,中级职称15人。固定研究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39人,硕士学位23人,博士后经历5人,45岁以下人员46人。公共技术服务队伍现有公共技术服务人员13人,其中硕士学位6人,高级工程师职称6人。 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涵盖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有色金属冶金与新材料(二级学科)两个甘肃省重点学科,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冶金物理化学、有色金属冶金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材料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科研成果甘肃省有色金属重点实验室是甘肃省有色金属材料应用项目研究和攻关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2003年至2007年期间,共承担完成国家或省部级科学研究和开发项目65项,其中完成国家“863”项目3项,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自然基金委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6项,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13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与中青年基金27项。承担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55项,其中国家“863”军工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2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学科点基金项目3项,甘肃省科技项目33项。与甘肃省有色金属企业合作开展重要技术开发项目66项,一批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成果在企业得到了推广应用,为国家和甘肃国民经济和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003年至2007年期间,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其中甘肃省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二等奖7项,三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申报发明专利60项,实用新型3项;获得专利授权34项,实用新型授权2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共 777篇,被SCI、EI、ISTP收录206篇;出版著作4部,教材2部。其中在材料断裂行为研究方面提出了新的断裂物理模型和断裂判据,被国际上广泛引用,陈剑虹教授应美国哈佛大学邀请讲学。 人才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于2006年1月,是兰州理工大学历史上第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其所属二级学科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于1998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材料学学科于2003年9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属于工学门类,是一个以数学、物理、化学、力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为基础,以工程学科为服务与支撑对象,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点主要培养从事研究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加工、性质、使用性能等要素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以及材料的生产过程及其技术的高层次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分设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等三个二级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以数学和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从电子、原子、分子等多层次上研究材料的物理、化学行为与规律,致力于先进材料与器件的开发研究。“材料学”主要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致力于材料的性能优化、工艺优化以及材料的开发与合理应用。“材料加工工程”侧重于研究控制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经济、文化、性质、高效的加快技术以及相应的设备与自动化控制问题。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悠久历史,其博士后流动站新建于2003年,经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委员会批准建立。有教授2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1人。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与硕士硕士授予权,涉及三个二级学科: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为甘肃省一级重点学科,依托兰州理工大学建立的“有色金属新材料部省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有色金属合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支撑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4000余平房米的重点实验室大楼,6000多平方米的综合实验中心,拥有各种先进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固定资产达4300多万元。承担课题13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2300多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重点实验室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名单 序号 1 51035004 高强钢三明治板激光焊接制造基础研究 重点项目 陈剑虹 2 51074084 氧与电弧-熔池耦合行为及焊缝成形机理 面上项目 樊 丁 重点实验室 3 51064017 过共晶Al-Si合金扩散凝固及初生硅相形态控制研究 地区基金 马 颖 重点实验室 4 51061009 FePt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印迹分子的研究 地区基金 杜雪岩 重点实验室 5 51061008 金属玻璃基复合材料的晶化与超塑性流变行为研究 地区基金 袁子洲 重点实验室 6 51061010 Zn-Al-Si 系合金羽毛状晶的形成及细化机理的研究 地区基金 陈体军 重点实验室 7 51061011 电爆材料合成及喷涂过程中物相演变及控制机理 地区基金 朱 亮 重点实验室 8 21063008 La0.8Sr0.2Fe1-xMxO3/Pd复合纳米晶薄膜材料的电化学储氢行为研究 地区基金 罗永春 重点实验室 9 51065016 铝合金熔焊对接接头动载大变形及失效机理研究 地区基金 乔及森 重点实验室 10 11004091 磁场诱导团簇有序取向排列对快速定向凝固Galfenol合金相结构与磁弹性能的影响 青年科学 11 51001057 高强韧Fe3Si-Cu复合材料制备、界面结构及韧化机理研究 青年科学 12 51010105042 稀土(Ce)原子在高铝青铜涂层中强化机理研究 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 李文生 重点实验室 序号 资助编号 课题名称 项目类别 负责人 所在学院 总经费 (万元) 1 10902047 搅拌摩擦焊焊接过程的实时受力检测和热力耦合分析 青年基金 张忠科 材料学院 22.00 2 50906037 水基ZrB2膏体非连续挤出过程中液相迁移行为研究 青年基金 刘洪军 材料学院 20.00 3 50905081 新型980MPa高强钢焊接接头异常断裂行为及增韧机理研究 青年基金 曹睿 材料学院 20.00 4 50962009 理想0-3型铁磁/铁电纳米复合材料的创新制备与性能研究 地区基金 杨华 理学院 24.00 5 50965012 基于4R的Cu-Al异种金属焊接接头再制造方法研究地区科学基金教授 地区基金 夏天东 材料学院 26.00 6 10964004 微重力环境下Al-Cu-X多元合金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及实验验证 地区基金 王智平 材料学院 24.00 7 10964003 LaMnO3/SrMnO3超晶格界面局域晶格/电子结构不均匀性对其电磁性质的影响 地区基金 汤富领 材料学院 20.00 8 50964010 变形铝、镁合金自孕育凝固近终形铸造过程及机理研究 地区基金 李元东 材料学院 24.00 9 50961008 半固态处理对块体金属玻璃基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地区基金 寇生中 材料学院 26.00 10 20974116 基于三线性分析的大孔吸附树脂对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的构效关系及其分离选择性规律研究 面上项目 陈振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