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甘肃联合大学化工学院
释义

化工学院是由原甘肃教育学院化学系( 1983 年建系)和原甘肃联合大学应用化学系组建而成。学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目标,积极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改造,按照 “ 重基础、重实用、重技能 ” 的思想,设有应用化工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化学教育等六个专业。

师资队伍

化工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 29 人,其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7 人;具有博士学历 6 人,硕士学历 7 人。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中,学院获得过多项荣誉和一批较有影响的科研成果。教师中有一人享受政府津贴, 1 人获曾宪梓奖, 5 人获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 3 人获省园丁奖;荣获省级及教育厅科技进步奖 6 项,完成省级及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7 项;近年来发表论文 300 多篇,其中 SCI 源论文 30 多篇。学院设有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教研室、环境化学教研室、化工教研室、食品化学教研室等五个教研室和一个化学化工实验中心,实验中心于 1999 年通过甘肃省高等学校合格实验室评估,面积达 3000m 2 ,设备总值 300 多万元,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能完成各专业实验教学和实习实训任务。

化工学院现有在校生近 1000 名,学院注重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养成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始终把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放在首位,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有益活动。近年来,化工学院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连续两次在学校大专辩论赛中取得了第一名;在践行 “ 社会主义荣辱观 ” 合唱比赛中取得了第二名;在学校运动会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三的好成绩; 1 人参加全国桌式足球比赛荣获全国三等奖,多人赴国外留学。在学校各项文艺比赛中,多次获奖并代表学校参加演出。在社会公益类活动中表现积极。同时学院注重建设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从事技术工作的能力。学院重视就业指导和推介工作,积极探索培养模式改革,实行订单式合作办学,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各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广阔,所培养的人才遍及全国各地,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专业设置

1.应用化工技术 专业 专科 学制 三年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企业意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需要,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动手能力强、素质高的从事化工生产运行、技术开发、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就业去向: 毕业生 适合在化工、石油、建材、冶金、环保 、医药等工业部门,从事生产运行、分析测试、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也可以在化工设计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从事规划、管理、标准、监督、检测、技术咨询等工作。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化工制图、化工工艺、化工设备基础、化工设计等课程。

2.工业分析与检验 专业 专科 学制 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熟练地运用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等分析检验技术对生产原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等进行质量检验及监控,能熟练地维护及使用现代分析仪器,能进行化验室的组织与管理,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 毕业生适合在 化工、石油、轻工、制药、农药、环保、商检、制冷、印染、电子、冶金、地质等工业领域从事产品分析测试、商品检验、质量监督与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 工业分析、水分析化学、化工原理、石油产品分析、药物分析、食品分析、实验室组织与管理。

3.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专业 专科 学制 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精细化学品的生产技术管理、工艺设计、工艺控制、产品开发、产品质检、设备安装维修等技术应用性高素质人才 。

就业去向: 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农药、医药、印染等企业以及与精细化学品应用密切相关的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中从事技术管理、生产操作、质量检测、工艺设计、新产品开发等工作 。

主要课程 :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化工分离技术、精细化工概论、化工制图、精细有机合成。

4.化学教育 专业 专科 学制 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通过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实践锻炼,使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较高的科学素养,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懂得教育教学规律,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就业去向: 毕业生可在中学和中等学校从事化学和科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亦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学、心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环境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工艺学、、生命科学。

5.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专业 专科 学制 三年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水、气、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防治、环境监测分析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就业去向: 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工矿企业等从事环保管理、环境污染治理设计、管理、监测分析等方面等工作。

主要课程: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程制图、环境化学、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治理与处置、环境评价。

所获荣誉

化工学院现有在校生近千名,学院注重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养成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始终把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放在首位,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有益活动。化工学院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均取得了较好成绩,连续两次在学校大专辩论赛中取得了第一名;在学校运动会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三的好成绩;参加全国桌式足球比赛荣获全国三等奖;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口语大赛分别获甘肃省赛区特等奖一次,一等奖一次,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口语大赛总决赛,获三等奖一次;院学生荣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多人赴国外留学。在学校各项文艺比赛中,多次获奖并代表学校参加演出。在社会公益类活动中表现积极。同时学院注重建设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从事技术工作的能力。学院重视就业指导和推介工作,积极探索培养模式改革,实行订单式合作办学,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各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广阔,所培养的人才遍及全国各地,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科研概况

概述

化工学院教师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在多年的科研活动中,获得过多项荣誉并取得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科技成果。获省级及教育厅科技进步奖12项,完成省级及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余项,其中多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鉴定,近年来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源论文30多篇。

科研队伍

科研负责领导: 徐卫军

科研办公室秘书:朱梓瑞

各研究室:

化工新材料方向

主任:徐卫军 研究人员: 师海雄 杨全录

分析化学方向

主任:展慧英 研究人员: 王克太 杨春文 寇明泽

王进喜 魏慧荣

有机化学方向

主任:牛 腾 研究人员: 李翠林 姜丽萍 权 彬

无机化学方向

主任;柴凤英 研究人员: 田江红 李 乔 王吉霞

应用化工方向

主任:庄善学 研究人员: 冯志刚 张兴辉

食品科学方向

主任:陈倩 研究人员: 雷 芸

科研获奖

1.新杂环偶氮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光度法中的应用研究,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二等奖,1984年.

2.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组分新体系的研究,甘肃省高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89年.

3.微量阴离子分光光度分析新方法的研究,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1年.

4.铂系元素催化分光光度法新体系的研究及应用,甘肃省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3年.

5.丙肝病毒抗体酶免测定试剂盒的研制,兰州市科技进步奖,1996年.

6.不对称变色酸双偶氮试剂应用于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贵金属离子的研究,

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

7.微波和流动注射技术的理论及应用研究,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8年.

8.化学信息学和绿色微分离技术理论及应用研究,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暨社科成果奖一等奖,2002年.

9.高效增产素?绿植灵甘肃省农业厅高新技术产品推广一等奖,2000年.

10.黄土地区石油污染物迁移转化机理及净化技术研究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年.

发表论文

1.Identific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active components in Angelica dahurica Benth and its medicinal preparation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Talanta, 2001.

2.Determination of bromate in bread additvives and flours by flow injection analysis Food Chemistry, 2000.

3.Electrophoretic behavior study and determination of some active components in Chinese medicinal preparations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Analyst, 2000.

4.Determination of oleanolic acid in Ligustrum lucidum and its medicinal Analytical Letters, 2000.

5.Determination of baicalin, chlorogenic acid and caffeic aci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preparations by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Chromatographia, 2000.

6.Separ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alantolactone and isoalantolacton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s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Talanta 2000.

7.Studies of crude ethanol extract of roots of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by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y J. Liq. Chromatogr. & Rel. Technol, 1997. Determination of niobium in steel by flow injection spectrofluorimetric method Bull. Soc.Chim. Belg., 1996.

8.Kinetic flow injection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nitrite by its catalytic effect on the oxidation of chlorophosphonazo-pN by bromate Analytical Letters, 1996.

9.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in multifactor optimization of on-line microwave FIA system for catalytic kinetic determination of ruthenium (III) Talanta, 2001.

10.Sorption Behaviors of Aromatic Anions on Loess Soil Modified with Cationic Surfactant.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 2003.

11.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2,4-dichlorophenol in soil. Chemical Journal on Internet.2005.

12.Sorption of Ionizable Organic Compounds on HDTMA-modified Loess Soil.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04.

13.Two New O-and C-Glycosylxanthones from Gentiana Tizuensis Franch. India Journal of Chemistry. 2003.

14.Synthesis of 3-[1-(4-ethoxyphenyl)-5-methyl-1,2,3-triazol-4-yl]-6-substituted -s-triazolo [3,4-b]-1,3,4-thiadiazoles.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2003,

15.Novel Reaction of Some Azoles with Dimethyl Sulfoxid.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2004.

16.Crystal Structure of Ethyl 2-Methylthiamethylene-5-(4-bromoanilino)- 2H-1,2,3- triazol-4-carbonate.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2004.

17.syntheses of some 1-aryl-5-methyl-1,2,3-triazoles.Indian Journal of Heterocyclic Chemistry. 2004.

18.The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new 3,6-bis[1-(4-ethoxyphenyl)-5- methyl-1,2,3-triazol-4-yl]-s-triazolo[3,4-b]-1,3,4-thiadiazole. Journal of Chemical Crystallography. 2005.

19.Synthesis of Some Novel 3,6-Bis(1,2,3-triazolyl)-s-triazolo[3,4-b]-1,3,4- thiadiazole Derivatives.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2005.

20.Baeyer?Villiger oxidation of ketones with hydrogen peroxide catalyzed by cellulose-supported dendritic Sn complexes Catal. Commun.2007. Chloromethyl polystyrene supported dendritic Sn complexes preparation and catalytic Baeyer?Villiger oxidation. Reac. & Funct. Polym., 2007.

21.Quantum Chemistry Study on the Reactivity of PhOTiCl2CH2Cl and Cl3TiCH2Cl Cyclopropanation Reagents with Olefins,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THEOCHEM,2007.

22.A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of Methane to Methanethiol Conversion by First-row Transition-metal Sulfide Ion: MnS+,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THEOCHEM, 2007.

23.Cycloaddition mechanism for the resin-OsO4-catalyzed dihydroxylation of styrene: A DFT study, Sci China Ser B-Chem ,2007.

24.Corrosion behavior of thixoformed AZ91D magnesiumalloy in NaCl aqueous solution.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7.

25.触变成型镁合金AZ91D在NaCl水溶液中腐蚀行为研究,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7.

26.触变成型镁合金AZ91D在兰州城市大气中的腐蚀行为研究,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2007.

27.触变成形AZ91D镁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阳极腐蚀行为,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07.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