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噶丹寺 |
释义 | 噶丹寺是在明永乐七年(1409年)时,由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兴建的,是西藏喇嘛教格鲁派的祖庭,清世宗雍正皇帝曾给寺院赐名为“永泰寺”。寺院的法台甘丹墀巴就是宗喀巴法座的继承人,他的地位仅次于达赖喇嘛和班禅,平时常住甘丹寺内。 简介噶丹寺坐落在西藏自治区达孜县拉萨河南岸的旺古尔山坳。噶丹寺是在明永乐七年(1409年)时,由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兴建的,是西藏喇嘛教格鲁派的祖庭,清世宗雍正皇帝曾给寺院赐名为“永泰寺”。寺院的法台甘丹墀巴就是宗喀巴法座的继承人,他的地位仅次于达赖喇嘛和班禅,平时常住甘丹寺内。全寺分夏孜、绛孜两个扎仓(经学院)。僧人定额为3300人。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 后经多次增建或扩建,遍布于汪古尔山上。整个寺院内设两个“扎仓”(僧舍院),二十三个“康村”,每个“康村”管辖若干“米村”(康村、米村是扎仓下面的地域性组织,亦是僧人食宿之地)。“文革”中该寺遭到严重破坏。1980年后,国家拨巨款修复了经堂、佛塔及僧舍等建筑。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3300多个僧人在寺内供养,规模十分巨大,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为三大寺院。寺院在鼎盛时曾是楼阁重叠、殿堂林立,十分的兴盛,其中尤以教派的创始人宗喀巴的肉身灵塔最为著名,其它的还有宗喀巴寝殿、大经堂、僧舍等,今天所见寺院的建筑多已毁弃不存。 噶丹寺位于拉萨河南岸、距拉萨市城区57公里的达孜县章多乡境内的旺波日山南麓,“甘丹”为藏语,译为“知足、喜足等”,即“受乐知足而生喜欢”之意。该寺是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在西藏建立的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首寺,经后世不断扩建,形成现今占地7.75万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强孜扎仓、夏孜扎仓、羊八间以及赤多康、斯赤康和23个康村及其僧舍与库房等相对独立、且结构严谨的121幢房群所组成。 整个建筑的分布大体沿纵横轴线依山傍势、因地制宜地自下而上、左右延伸而自然拓建,满布山坳,其巍峨重叠之势、俨然一座山城。寺内藏有乾隆皇帝御赐的九龙甲胄及《丹珠尔》大藏经等珍贵文物。噶丹寺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惜噶丹寺于“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所有建筑几为残垣断壁。[1] 地理位置噶丹寺位于拉萨达孜县境内拉萨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上,距拉萨57公里。为藏传佛教格鲁派最早建造、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位居格鲁派著名的六大寺院之首。一译噶丹寺、噶尔丹庙,或甘当寺,藏文直译为“喜足尊胜洲”,清世宗曾赐名为永寿寺。它是格鲁派开山鼻祖宗喀巴大师于1409年在拉萨创立“祈愿大法会”后所建,其兴建和“祈愿大法会”的创立标志着格鲁派在藏传佛教中正式形成。寺院建成后,宗喀巴在此锡居,著书立说,弘传格鲁派教法。1419年,宗喀巴圆寂后,他的弟子贾曹杰接任了该寺主持“甘丹池巴”的席位。 布局整座建筑群由佛殿、喇章宫殿、僧院扎仓和米村及其附属建筑单元组成。拉基大殿和阳八犍为其中主要的佛殿建筑。拉基大殿,又名措钦大殿,位于整个建筑群的北半部,座北朝南,系全寺最大的集会大殿,佛殿高三层,东西面阔43.8米、南北进深44.7米。底层为门厅、经堂和三座佛殿,其中经常居中,规模最大,可同时容纳3000多名喇嘛诵经。佛殿内主要供奉有弥勒佛和宗喀巴大师像,设有甘丹池巴法座,左边佛殿殿门上方塑有兜率天影塑,造型十分精美。阳八犍位于拉基大殿西面,高四层,分别由护法神殿、上师殿、坛城殿、司东康和历代甘丹池巴灵塔殿等建筑单元组成。赤妥康和昂久康是甘丹寺中的两座喇章建筑,其中赤妥康原是宗喀巴的寝宫,宫内绘塑的释迦牟尼佛和文殊菩萨等佛像技艺精湛,门窗雕刻具有浓郁的中原内地风格。此外,寺内还建有23个康村和20个米村,为僧人学经的基层单位和生活场所。同时还建有9个辩经场,用以满足春夏秋冬四季法会和日常说辩经的需要。 宗喀巴寝殿藏语称“赤妥康”,是宗喀巴和历任甘丹赤巴起居、修习密法之所,始建于1409年,殿内主供文殊菩萨和尊胜母、大白伞佛母等。由于殿内保存有宗喀巴及历任甘丹赤巴用过的衣物,因又名“存衣殿”。羊八犍经院高4层,面积800平方米,于1409年兴工建造。殿内后墙有巨石一块,相传是印度羊八犍地方飞来,故得名。 宗喀巴灵塔殿藏语之为“司东康”。该殿是羊八犍经院的最高层,公元1419年10月25日宗喀巴在赤妥康圆寂,遗骸保存于银塔之中,后由固始汗之孙洛桑旦增以青海地区所属的一年税收换成黄金,全部包裹于灵塔塔身,并饰以各种名贵珠宝,使其成为一座极其富丽的金塔。 文物噶丹寺中藏有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有1757年清代乾隆皇帝赐予该寺镶满金银珠宝、书有汉满蒙藏四种文字的盔甲,国家特级文物、纯金汗书写而成的藏文《大藏经》中的整套《甘珠尔》佛经,由十六罗汉和四大天王等组成的整套二十四幅的缂丝唐卡"唐绣",这些文物都展示出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之间的亲密关系。其中二十四幅要展示三周,形成了该寺一年一度规模盛大的“甘丹绣唐节”,由于甘丹寺在宗教、艺术、政治和文物上具有的重要地痊,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噶丹寺的维修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先后得以实施。特别是1993至1997年间,国家拨款2600万元使噶丹寺得到了全面的恢复性维修。 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始祖宗喀巴大师亲自主持修建的甘丹寺,无论就其率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创建之首的领衔地位和宗喀巴本人为本教派乃至整个宗教界领袖、且与大明天子永乐皇帝至信至笃关系的至尊影响,还是就其教派在整个西藏、乃至其他民族的僧众、信徒中的深远影响以及其创拓期间,多得明朝中央政府的支持和该教派自身于数百年来,对西藏历史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对藏传佛教的传播和弘扬、对藏汉民族的友谊与团结的促进,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对研究西藏建筑、宗教、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及藏汉民族友好等方方面面的历史和发展,均无不具有无庸置疑的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宗喀巴的法座继承人、历世格鲁派教主甘丹赤巴即居于此寺中。寺内所藏明代以来的文物甚多,有保存宗喀巴和甘丹赤巴等遗体的灵塔90余座。宗喀巴灵塔殿北墙角下有块石头,传说是印度飞来的神石。甘丹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资料门票:藏人免费,其他40元 开放时间:09:00-16:00 参观需时:参观需时应在2小时以内,但路途遥远及汽车班次关系,需要一整天。 交通:在大昭寺广场有中巴前往,每天早上7:00发车,来回票价为20元,车程2个多小时,原车14:00返回。 寺内景观噶丹寺 噶丹寺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