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富民三景 |
释义 | 富民三景。昆明所属八县之一的富民,当地不仅以盛产鸡纵闻名于世,而且多高山密林,山水佳丽,别具一格,凡是谈到昆明富民风景旅游名胜的,没有不推崇河上洞、燕子洞和螳螂川叠水瀑布的。 河上洞,在流入富民的螳螂江上,靠近河边,所以称叫“河上洞”。但是根据(康熙)《富民县志》记载: “在县西十里, 岩畔有石洞,内宽坦,散石参差,状如钟鼓,如兽形,并塑佛像,向有高僧修行于此,又名‘和尚洞’,明县令刘正、吴正心诸公俱有标题。”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在崇祯年间来这里游览,由于河上洞山洞深邃,空气稀薄,阴寒愈甚,以致未能穷其境界,所以在《徐霞客游记》中,对洞内的情况,可以说是语焉不详。后经乡人不断探索,才了解到洞里不仅有石棚、石菌、石笋、石人、石马等,实际上是喀斯特地貌钟乳石所形成,洞内有一段比较宽敞的地处,上面覆盖如穹隆,下面开阔如平地,中间有处宽大整齐的石台,并非人工特意开凿而成,而是洞里石质自然生就,台的前面,有石阶三级,每级高达一尺多,也是自然生成。沿着河上洞石级而上,便见台面平整,整个面积横约二十五六步,直约二十步,如在上面演唱、说书、演剧、跳舞,均无不可,实足是一个天然舞台,若加上灯光装置,实在是在云南省内不可多得的地下公园,一切游人,都可以就此宴乐、游戏或表演节目。清代贺谷曾经写过一首《游河上洞》的诗: 峰崖悬古洞,洞下绕江流,窍自空中凿,山疑水上浮。 银涛翻石峡,绛雨润花洲,胜迹今犹在,仙翁不可留。 燕子洞,在昆明市富民县城西七八里的一个山槽内,越过山槽,便进入罗次县境。这里比起昆明附近的风景旅游名胜来,它要算“处在深山人未识”了,它没有妩媚依人的柳浪闻莺,却有依山傍水拔地而起的塔式松林;它没有巍峨壮观的高塔耸楼,却有锷然刺天的山峰;也没有姹紫嫣红的群芳争艳却有山野的芳草如茵。总之它雄浑、幽静、质朴,别具一种不假人工修饰的天然美。山槽不算纡回曲折,只是两边的山巅较高,看去好像直插云霄。富民三景燕子洞槽底道路比较平坦,可以行人走马。进人槽内,行走十五六里,便见右边的石崖上有个岩洞,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燕子洞”,燕子洞洞口距地面高达十多丈,必须攀石援藤,方能上去。洞不甚深,前半部比较宽敞,后半部颇为鸯窗,当中空隙处虽然可以步行进入,但乱石丛生,行径毫无,所以游人一般都很难进到深处。究竟这个洞到底有多深,洞内情况怎样,自来很少为人知晓。只是洞的前半部有一段比较宽敞的地方,顶上的石棚在三丈以上,石棚上面有四五处石缝,岩浆水涔都从石缝中流出往下滴,下面有一块天生形成的大石盘,承接上面的滴水,石盘的形状成椭圆形,盘底平滑异常,略有边缘,高出于盘底约六七寸,但四边的厚薄不一,一般厚度大体不超过一尺,石盘与下面的一块类似底座的石头相接,座石吐出盘边一尺多,有的达二三尺不等,吐出的部分便和洞中石地相连,浑然一体。在夏秋两季,燕子洞崖浆涓涓而下,石盘中清水常满,如果有人坐在其问沐浴,以上有水往下倾注,俨似淋浴,只是泉水过冷,不是体质强实的人,则无法领略这种别致的惬意。富民三景燕子洞的较深部分有燕子无数,筑巢在崖壁的凹处,三五成群地飞出飞进,有时又翩翻回斜于洞内空阔的地方,左右盘旋,没有一下停歇。燕巢内都有燕窝,当地人常点火人洞。在石缝间探取,携出售卖,人称“土燕窝”,这种燕窝,不像缅燕的洁白厚大,和建水燕子洞所产大体相似。过去有人在燕子洞洞口书题过一副对联: 仙源何处重寻,庐舍依然,笑前度阮刘,流水桃花真梦境; 燕子似曾相识,只山无恙,叹旧时王谢,斜阳门巷几人家。 历时多年,受风雨剥蚀,早已见不到了,联句仅留存于当地熟悉地方掌故的老人的记忆中。令人遗憾的是,这个洞因客观环境关系,处在偏僻的山槽内,平时很少有人走到,也很不为人们所知晓。 叠水瀑布螳螂川由海口流入昆明市的安宁境内,又由昆明安宁流到富民。江流迂回平静之状,宛如晶莹的玉带,有时江面的金沙细浪,又泛起点点白沫;清晨薄雾弥漫着江面,显现出一层神秘的色彩;傍晚斜阳投洒在江中,反映得波光粼粼。两岸青山逶迤,相映成趣。在这将近100多里长的江流中,有两处叠水:一处在市安宁的黄塘村,也就是现在的石龙坝,这里的瀑布,无论春夏秋冬昼夜不停,特别是在夏秋溢洪期,水势增宽,河水从叠坎飞泻直下,浪花四溅,势若银河倒悬,雷鸣般的轰响不绝于耳;另一处在昆明市富民西南距城20里的地方,这里是一处天然的大石坎,高约两丈多,川流到此,由于河面渐窄,水势由涣散而至紧束,水往下跌,滚滚而降,激湍飞瀑,犹如万马奔腾般下泻,力排山岳,声震霄汉。有时烟雾蒙蒙,水点四处飞洒;有时白雨溅空,俨如雪浪堆云,正如清朝人佚名所写的《咏瀑布诗》吟咏的: 飞沫喷珠凌霄汉,雪花玉屑赛玲珑,轰轰雷鸣应千里,滚滚云涛乱山中。 叠水瀑布螳螂川真是大自然的奇景。还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过去曾有着一副饶有兴味的对联,相传清朝初年,有个棉花匠走过这里,看到叠水瀑布奇观,便出了一支上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写完了之后便走掉了。此后有不少人都想对出下联,但是由于所拟对的,都感到意境不深远,对仗不工整,联句不贴切,很多年都没有对成,有人甚至认为已成了“绝对”。过了半个世纪,在一个落霞映天的傍晚,走来了一个被充军到这里的江南织锦工人,看到了瀑布,也看到了对联的上支,便不假思索地用手中所挂的竹棍在沙地上写道:红霞似棉,何须梭织绣方成。 这样便完成了这副堪称佳作的对联。这不仅给叠水瀑布螳螂川的自然景色,赋予了优美的形象思维,而且通过对联,对自身多年生产实践经验,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但可惜这副对联早已很少为人所知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