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父后七日 |
释义 | 1 2010年刘梓洁执导电影《父后七日》改编自台湾作家刘梓洁的同名作品。影片讲述了一个从彰化县北上工作的青年返乡奔父丧七日的故事,以黑色幽默手法展现出道教与台湾丧葬习俗。导演王育麟邀请刘梓洁担任编剧并共同导演,电影于2010年8月27日上映。 中文名:父后七日 外文名:Seven Days in Heaven 其它译名:7 Days in Heaven 制片地区:中国台湾 导演:刘梓洁、王育麟 编剧:刘梓洁 类型:剧情,爱情 主演:太保,吴朋奉,王莉雯,陈家祥 片长:93分钟 上映时间:2010年8月27日 分级:Taiwan:R-12 对白语言:普通话、闽南语 色彩:彩色 imdb编码:tt1745704 IMDB评分:6.1/10 (27 votes) 发行公司:海鹏电影 中国台湾 ◎ 电影剧情本片描述女主角阿梅在父亲过世的七天内,回到了台湾中部的农村里,重新面对父亲成长乡里的世事人情,其中有传统葬仪的庸俗繁琐、匪夷所思的迷信风俗,更有台湾质朴率真的浓厚人情味。葬礼结束後,阿梅将丧父的伤逝打包封存,独自回到了光鲜俐落的城市里继续工作,却在某次过境香港机场时,对父亲的思念竟突然如排山倒海而来……。《父后七日》改编自当今台湾奖金最高的文学奖「林荣三文学奖」2006年的首奖作品,并由原著作者刘梓洁及资深影像工作者王育麟联合编导,兼具了优雅感人与豪迈奔放的影像风格,爆笑中哀恸隐现,豪情中真情浮现,更是一部深具台湾本土人文特质的温馨喜趣电影。 ◎ 影片花絮导演刘梓洁唯一一次在拍片的时候情绪失控泪流不已。那是场女主角在电影中骑摩托车背着父亲遗照的戏,虽然是刘梓洁虚构出来的,但透过演员的表演、摄影师手持的镜头,她感到爸爸活了过来,反过来被自己虚构出来的桥段给打动到泪流不已。 ◎ 影片评价周末票房排行榜TOP10(单位:万新台币)统计时间:2010.10.8-2010.10.10 (注:每100新台币约相当于21.19元人民币) 本周位次 上周位次 片名 本周票房 上映周数 累计票房 1 N 《通天神探狄仁杰》 805 1 805 2 1 《享受吧!一个人的旅行》 620 2 2036 3 N 《猫头鹰守护神》 323 1 323 4 3 《窃盗城》 224 2 853 5 2 《华尔街:金钱万岁》 195 3 2268 6 N 《生死情缘》 126 1 126 7 4 《恶灵古堡IV:阴阳界》 63 5 8918 8 7 《叛狱风云》 36 2 192 9 8 《噬血童话》 33 2 178 10 9 《父后七日》 28 7 1734 ◎ 获奖记录◎ 获奖第47届金马奖 最佳男配角:吴朋奉 最佳改编剧本:刘梓洁 第12届台北电影奖 最佳女配角:张诗盈 最佳编剧奖:刘梓洁 ◎ 提名入围第47届金马奖 最佳剧情片:蔓菲联尔创意制作有限公司 最佳男配角:吴朋奉 最佳女配角:张诗盈 最佳新演员:张诗盈 最佳改编剧本:刘梓洁 年度台湾杰出电影:蔓菲联尔创意制作有限公司 ◎ 影片制作读刘梓洁获散文组文学首奖的《父后七日》,在肃穆中的荒谬里,你很难忍得住眼泪,但她与王育麟合导,将文字变成影像的处女作,则成了同时忍哭又忍笑的‘温馨头七’手记。跑台北跑香港的女儿,回来送父最后一程,指定动作有它的风土道理,繁文缛节处处现原乡生命观。太保在《运转手之恋》首被认同是草根的台北好爸爸,我们翁子光还原他的本地流氓父性,然而明媚时光一闪再闪,刘梓洁又把他带到彰化,化身她心中慈父,代寄上无伤无痕的转生祝祷。 由王育麟、刘梓洁执导的最新电影《父后七日》是根据作家刘梓洁的同名散文改编而成,全片除了以幽默的口吻嘲讽繁复仪式的矛盾,同时也探讨了仪式解放感情的能力。情感的着墨与叙事方式深刻而洗练,除了勇夺了今年台北电影节的最佳编剧与最佳女配角奖,在上映前夕更是佳评如潮。 黑色幽默的基调 刘梓洁与王育麟的结识是源于公共电视的百万原创剧本比赛。2005年刘梓洁与九降风编剧蔡宗翰,合著剧本参加这个比赛获得入围,许多业界导演便开始注意到这两个还在念研究所就拼命写的年轻人。王育麟当时就知悉刘梓洁会写剧本,2006年见她散文得奖,2007年便问她要不要把散文改编成剧本,待她剧本编好又力邀她一起当导演,就这样开始了拍摄《父后七日》的奇幻旅程。 王育麟表示,《父后七日》拍摄的是和刘梓洁有关的青春故事,所有的事情都跟她密切地连在一起,他觉得一定要‘把她拖下水’,才能很安心地让这片子成立,因而决定到刘梓洁家附近去拍摄。两个人合作的过程默契不错,又恰巧彼此对文学与电影的爱好、品味都很接近,沟通顺畅。两人都喜欢柯恩兄弟、昆汀塔伦提诺,还有推理小说家卜洛克式的幽默,甚至还在《父后七日》里,偷渡了一些两人的喜好。当然,在创作过程中他们也难免争执,但都会坚持一下,把事情弄清楚,那些不愉快自然也都在影片拍完时全都忘记了。 关于原著和剧本 刘梓洁提到,虽然是散文改编,她却很排斥在文字上呢呢喃喃,她认为一旦要把散文改编成电影剧本,就是为了电影而创作,不再是为原本的散文,也不在乎被问到‘哪些是真是假’,于是在《父后七日》电影中,她尝试着加入原本散文没有的人物,并且改编一些散文中角色的设定,让淘宝故事发展更为有趣。譬如现实中,刘梓洁的哥哥是建筑师,但她说:‘若设定兄妹两人都是从都市回到乡下那就没冲突感,所以将哥哥设定留在乡下摆地摊;另外,因为不能有两个女主角,所以把妹妹的戏也删了。’她打趣地说,妹妹还因此感到不平衡,叫她得再写一篇‘其实我还是有个妹妹’。 刘梓洁表示写作是很个人的事情,要面对自己把它写出来。在经历记者的工作后,已经训练了她养成在工作时‘很上道’,工作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她会分得很清楚‘散文是自己的创作,但剧本是另一种’。而做文案时,则是更彻底,要写到能把商品卖出去;至于剧本,她则认为一定要让观众觉得好看、好笑、好哭。 导演谈创作态度 王育麟则是个一派随性、自在的创作者,他认为创作面临混乱、焦虑时急不来,有时过了两三天,自然会给你答案,没办法像个数学题目硬去把它推理出来,他说,电影的每一次拍摄都会牵涉很多人,这也是个考量。他笑称,一开始拍片时会画很多分镜,但那些东西到了现场,却都被打破,后来就知道不要多折腾。他的创作方式比较像是将平日的经验,再经验的过程,好比这次《父后七日》的配乐”To Sir With Love”,就是他以前听过的,他认为有些音乐本身就很具重量及意义,若把这些音乐恰当地与一些经验放在一起,便能够产生化学作用。王育麟说,”To Sir With Love”有一些五年级的记忆,连1980出生的刘梓洁也对这首歌有一些印象。这首歌的歌词是在说主角跟老师的关系,老师从小时候教她用蜡笔画画,到她长大的时候则教她用口红,在这整个过程不知道该如何感谢老师的意思。王育麟说,本来也有想要用别首歌曲的考虑,但有一天他跟刘梓洁在前往深坑的路上,刘梓洁车上刚好放了一首老歌就是”To Sir With Love”,因而电影中女主角的爸爸教她骑摩拖车的桥段,也就这样设计了出来;虽然光是买词曲创作的版权费就花了五千美金,但他认为,有些配乐,一开始认定了是它,之后再怎么置换都无法到位了。 2 2010年刘梓洁编著图书◎ 基本资料作者:刘梓洁 出版社:宝瓶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08月04日 语言:繁体中文 ISBN:9789866249174 装订:平装 ◎ 简介那年夏天,台风将至,我们并坐在我打工书店前的梯阶,一团厚重的橘色的云纠结在我们之中。 亲爱的你问,你最怕的事情是什麼? 我说,挟以爆破的哭声,我怕被你忘记。 ──摘自〈云南书简〉 一场笑中带泪、荒谬华丽的告别! 林荣三文学奖首奖首作! 同名改编电影《父后七日》8月27日全台感动上映! .2010年台北电影节竞赛片,并荣获最佳编剧、最佳女配角奖! .香港电影节竞赛电影! .韩国首尔数位影展竞赛片! .温哥华国际影展观摩电影! .日本福冈影展亚洲焦点! .即将角逐本届金马奖六项大奖! 二○○六年,刘梓洁以短短四千字的〈父后七日〉,惊豔在座评审,夺下林荣三文学奖散文首奖。在那时,作家陈芳明早已赞道:它开辟了散文的全新版图!而今,我们终于盼得《父后七日》成集,甚至多了一部作者编导的同名电影。 长达七个年头的酝酿,刘梓洁将此自比为一段旅程,回首自己到都市求学、工作与生活的岁月。书中处处可见的,正是由中南部北上的城乡移民,对乡愁与生存的刻划感触,而她独特的叙述节奏与风格,更在此被鲜明地展示了出来。 讲离去,能令悲伤轻盈;写思乡,却童趣横溢;独居独行在城市与爱情里时,竟又有如旅行异国般,无处不入地自适!如此寻常却饶富滋味,那便是她文字里感性真挚、最惹人凝睇的深情。 循著刘梓洁的笔下几度回望,我们不自觉地、俯伏成一名离乡的游子,在那一篇篇回忆絮语中,找到了属於你我乡愁的共同记载。 3 2011年版刘梓洁编著图书◎ 图书信息书名:父后七日 作者:刘梓洁 ISBN:9787020085163 页数:176 定价:22.00元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开本:32开 出版年:2011年5月1日 ◎ 内容介绍2006年,刘梓洁以短短四千字的〈父后七日〉,惊艳在座评审,夺下台湾林荣三文学奖散文首奖。在那时,作家陈芳明早已赞道:它开辟了散文的全新版图!而今,我们终于盼得《父后七日》成集,甚至多了一部作者编导的同名电影。 长达七个年头的酝酿,刘梓洁将此自比为一段旅程,回首自己到都市求学、工作与生活的岁月。书中处处可见的,正是由中南部北上的城乡移民,对乡愁与生存的深刻感触,而她独特的叙述节奏与风格,更在此被鲜明地展示了出来。 讲离去,能令悲伤轻盈;写思乡,却童趣横溢;独居独行在城市与爱情里时,竟又有如旅行异国般,无处不入地自适!如此寻常却饶富滋味,那便是她文字里感性真挚、最惹人凝睇的深情。 循着刘梓洁的笔下几度回望,我们不自觉地、俯伏成一名离乡的游子,在那一篇篇回忆絮语中,找到了属于你我乡愁的共同记载。 ◎ 作者介绍刘梓洁,1980年生,彰化人。台湾师大社教系新闻组毕业,台湾清华大学文学研究所肄业。曾任《诚品好读》编辑、琉璃工房文案、中国时报开卷周报记者。写散文,得过林荣三文学奖首奖;写小说,得过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写剧本,得到台北电影节最佳编剧奖。但其实写最多的是采访报导。问她最喜欢写什么?她会借村上龙的话回答:「我喜欢赶快写好出去玩。」因为爱玩,写了好多年才终于出了第一本书,与同名执导电影《父后七日》一同面世。 ◎ 作品评价失去一个人,最难的是什么?不是日以继夜挥之不去的想念,不是从此以后无法再见的忧伤,而是习以为常以为永远不会改变的习惯。 电影《父后七日》改编自刘梓洁荣获《林荣三文学奖》首奖的同名散文,描述父亲过世后返乡守丧的七天,如同一场荒谬的旅程,历经数不清的繁文缛节与家族邻里的庞大阵仗之后,女主角「阿梅」以极其平常却又难以言喻的心境想起父亲。 平常,是因为散文和电影中完全没有出现大悲大恸或过度煽情的桥段,反倒以略带诙谐的方式呈现父亲生前百无禁忌潇洒自得的心性,这一切,没有因为父亲骤然离世而改变。 当想念与记忆合而为一,父亲彷佛不曾离开。唯一不同的是,那些记忆中鲜明如昔的画面再也不能对父亲谈起。 一种比感伤更深邃的心境:从此以后,父亲不在场。 散文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述说,彷佛父亲就坐在对面,微笑听她细诉别后种种。情感的铺陈循序渐进,短短三千字,一气呵成,看到最后那一刻,完全不自觉眼眶已泛红。她说的明明都是寻常事,这才发现,原来情感厚度全是平凡日常堆栈而成,根本无须刻意煽情。 ◎ 图书目录辑一 父后七日 父后七日 后来 与《父后七日》一起的时光(同名电影拍摄札记) 辑二 返乡者 返乡者 我的一九八○年代 王功重游 乌路赛 爷爷与铁道的故事 辑三 一个人住好多年 永和味 一个人住好多年 猫咪日记 猫咪搬家记 上班族日记 采橘记 给自己一个机会 如梦之梦 辑四 旅行的瞬间 岛屿时光 云南书简 旅行的瞬间 雷骧心中的上海 香港,伪非法居留 住在书店里 后记 没错,我也是这么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