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傅青主
释义

傅青主(1607~1684)本名傅山,字青竹,后改字青主,阳曲(今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向阳镇西村)人,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青主,别号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啬庐、侨黄、侨松等,先世居山西大同,后徙于山西忻州,他是著名的学者,哲学、医学、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通。他被认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傅青主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传世之作,在当时有“医圣”之名。

人物生平

青主生于明朝后期,父亲傅之谟、祖父傅霖。六岁喜欢吃黄精,不吃饭,家人强迫他吃饭。15岁时从童子试中脱颖而出。27岁入山西地区的最高学府三立书院。1636年山西提学袁继咸被诬告,傅山领头奔走组织学生运动使其得以翻案。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从西安东征北京途径山西。东阁大学士曲沃人李建泰自请提兵督师山西,而且聘请傅山和另一位山西名士韩霖为“军前赞画”。傅山编造了“马在门内(闯)难行走,今年又是弼马温(当年是猴年)”的童谣稳定民心。李自成军队占领曲沃后李建泰退到保定。二月大顺军攻克太原。三月攻入北京。四月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五月傅山潜回太原,带母亲和儿子逃到寿阳县。

史料记载

明亡后傅山在《甲申守岁》中写出“三十八岁尽可死,栖栖不死复何年”的诗句。拜寿阳县五峰山的还阳子郭静中为师,出家为道士,道号“真山”,以避剃发令。搬家到太原阳曲县东黄水镇,和母亲、儿子一起,过着砍樵采药的生活。外出时,他总是身穿朱红色的外衣,以示不忘“朱”明之意。他曾写过一副对联:“日上山红,赤县灵金三剑动;月来水白,真人心印一珠明。”此联首字为“日”、“月”,合为“明”字,表达了傅青主反清复明的思想。这副对联至今仍挂在晋祠云陶洞的洞门上。因为他认为清朝是外国,于是自称侨黄、侨松。由于他经常穿着红色外衣,所以人称“朱衣道人”。

顺治六年(1649年)大同从明降大顺复降清的总兵姜瓖起议反清,傅青主的两个同学王如金、薛宗周参加“交山军”进军太原,在晋祠与清兵交战数日,被杀,傅青主撰《汾二子传》文纪念。

顺治十一年(1654年),傅山因宋谦供出其曾接受南明的任命而入狱,称“甲午朱衣道人案”。被拷打。绝食九日,好友陈谧、戴廷拭、白居实、张天斗、木公、魏一鳌、古度等人多方营救,傅山的母亲说:“道人儿自然当有今日事,即死亦分,不必救也。”出狱后又去南方云游。归来后隐居太原府崛围寺(位于太原市西北20公里)。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意,号公它、公之它。

康熙年间皇帝下诏举行博学鸿词科举考试,傅青主被强拉到北京。他故意服食过量大黄造成腹泻以逃避。后来康熙皇帝授予他中书舍人的官职,傅青主推脱不受。傅青主终生拒绝与清朝合作、终老林泉。

傅青主与儿子傅眉感情深厚,令人感动。傅青主27岁时,其妻不幸去世。当时,他的儿子年仅5岁。他发誓不再娶妻,与儿子相依为命,艰苦度日。他时常与儿子同乘一车,外出采药卖药。晚上,父子二人围坐在灯下,父亲就为儿子讲授文学、医理。后来,傅眉也精通了文学和医学。在傅青主流离在外和隐居的生涯中,傅眉一直相伴在他的身边。在隐居晋祠期间,傅青主与傅眉都喜欢在晋祠的“齐年古柏”之下散步。傅青主为齐年古柏书写了“晋源之柏第一章”的题字,表达了他对古柏的喜爱。傅眉则写了一首《古柏歌》:“左柏右柏幽影寒,客子徘徊于其间;右柏左柏幽影淡,客子歌罢高云散。”傅青主对之颇为欣赏。

傅青主在年近80岁时,与其相依为命的爱子傅眉竟先他而逝。经受不住晚年丧子的巨大悲痛和打击,傅青主在数月后也溘然辞世。傅青主下葬时,仍然身穿朱衣。有数千人参加了他的葬礼。

《傅青主善书画》中记载:

“傅青主徵君山以书画著,不轻为人作。尝有友求画,傅谓画虽末艺,然必须笔补造化,我每作画,先择其时,非遇良辰不下笔。今重违君意,约以中秋夕为期,如天气晴爽,风定月明,当准备纸笔。至曰,果晴爽,友大喜,知其嗜酒,乃与痛饮,自哺至昳,始罢席。乃命侍者为研浓墨,骈两几,铺丈长玉版纸于上,又取铁界尺镇纸四角,谓俟月上东向,秉烛为之。少焉,月出,乐甚,命侍者取所研浓墨一巨钵,置旁几,屏退诸人,独自命笔。友远立窃窥,但见舞蹈踊跃,其状若狂。友径趋至背后,力抱其腰。傅狂叫,叹曰:「孺子败吾清兴,奈何!」遂掷笔搓纸而辍。友见其满头皆墨,汗下如雨,急取水为之浣濯,遣人送归。”

个人成就

《傅青主女科》

在傅青主留下的遗著中,尤以《傅青主女科》最为知名。《傅青主女科》是一部颇有建树的妇科专著,其内容体例及所用方药,与其它妇科书都大不相同。全书分为: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等。每一病分为几个类型,每一类型先有理论,后列方药。在论述中,先叙述一般人对这个病症的理解,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加以辨析。例如对血崩后昏晕的病例,作出如下辨析:“夫人有一时血崩,两目昏暗,昏晕在地,不省人事者,人莫不为火盛动血也。然此火非实火,乃虚火耳”。

书中的方剂,大多由他自己创制。譬如,将带下病分为5种类型,脾虚湿重的用完带汤,肝经湿热的用加减逍遥散,肾火盛而脾虚形成下焦湿热的用易黄汤,肝经脾湿而下溢的用清肝止淋汤。纵观全书,书中主要抓住了肝、肾、脾的相互关系,对妇科疾病进行调治,处方较为切合临床实用,因而颇受后世医家推崇。傅青主以《傅青主女科》一书闻名于世,但实际上,他的医学造诣是很全面的,并非只精于妇科。故有“医圣”之称。

傅青主集文学家、书画家、医学家于一身,但他自己对医学方面的造诣更为看重。他曾对友人说:“吾书不如吾画,吾画不如吾医。”其实,傅青主的书法造诣极高,他为晋祠“齐年古柏”所作的“晋源之柏第一章”的书题,风格遒劲,气势磅礴,被誉为晋祠三绝之一。傅青主也很擅长绘画,他画的山水画“丘壑磊落,以骨胜”,画的墨竹也气势不凡。傅青主之所以称“吾书不如吾画,吾画不如吾医”,一方面当是对自己书法与绘画水平的自谦,一方面也表达了他对医学的偏重。

哲学作品

《霜红龛集》

医学作品

《女科》是临床实用价值颇高的中医妇科典籍之一,很常为后代医师临证所应用。 《青囊秘决》 《男科》

武学作品

《傅氏拳谱》

书法作品

《傅青主先生草稿真迹》2003年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薄一波题词、启功题写书名。

人物小传

简介

“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这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一句评语。傅青主,很多人知道他还是从看梁羽生武侠名作《七剑下天山》开始,更多人知道他恐怕是因为徐克拍的电影《七剑》。不过,《七剑》中的“傅青主”让我很失望,演员刘家良先生据说是一位有功夫的艺人,但他在片中塑造的形象气质却是比较失败的。历史上的傅青主,其实和《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倒颇有些相似,是一个天才型的杂家,一个仙风道骨、飘逸绝伦的绝顶人物,一个至情至性的奇男子,一个真正的武林高手。

手头有本《傅山评传》(魏宗禹著),自图书馆借来两个月了,断续读来,对傅青主有了更多的认识。傅青主,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山西阳曲(今太原)人,初名鼎臣,后改名山,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字号颇多,已知的已有石道人、朱衣道人等50多个名号。

傅青主博学多才,当时人就称赞他的学问像大海一样广博(“学海”),可以说他是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经学、先秦子学、佛经道藏、医学、书法、绘画、诗词、音韵、训诂之学甚至武学等各方面都有较深造诣,其涉猎之广、成就之大,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特别是他生活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不稳之际,“著述无时又无地”,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委实是奇迹了。

书法家

他是一个书法家,被推许为清初第一人。《淮安府志》记载傅青主到淮安后,“寓能兴寺……山诗名遍天下,淮人求诗字,门限几断。又数为淮民脱冤,人德之。”慕名来求他书法诗歌的人几乎把门槛都踏断了!(一点都不让现在的追星族呢)而且他每到一地,路见不平即挺身而出,为民解冤,深得百姓的爱戴。

画家

他是一个画家,他的画与八大山人风格相近,《图绘宝鉴》评述道“画出町畦之外,邱壑迥不犹人,其才品海内无匹,人不能尽识也。”赞誉他的山水画突破传统技法风骨,卓绝于世。

医学家

他是一个医学家。说他是“家”,除了因其医术高明,还因为他写了不少医学著作,据传不管是多么复杂难治的病,他都能手到病除,来找他看病的人非常多,他“贵贱一视之”,并不因病人的贵贱富穷而差别对待,在当时就有“仙医”的美名。青主所著医书遗稿,被后人整理编为《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氏幼科》等,特别是《傅青主女科》是中医学名著,至今仍惠及医界。

旅行家

他是一个旅行家,足迹踏遍了半个中国,他甚至把自己的归宿想像为,走不动了就死在山林之间(“横尸于大林丘山间”)。清人王士禛《池北偶谈》记载青主父子“常粥药四方,儿子共挽一车,暮抵逆旅,辄篝灯课读经史骚选诸书,诘旦成诵,乃行。”生动展示了一幅苦中有乐的行旅读书图!

武林中人

他是一个武林中人,史家称他“性任侠”,在他的诗中也有“剑术惜其疏”,“盘根砺吾剑,金铁满山鸣”的句子。然而更有力的证据是,1984年在山西灵石县发现了一本名《傅山拳法》的拳谱,经鉴定正是傅青主所著。又据《石膏山志》载,清顺治四年(1647年)春,青主和儿子傅眉到山西灵石县天空寺演示打坐和五禽戏,传与寺内主持道成法师,接着又传授给了寺内和尚以及当地名士吴成光。确实,想想青主既参加过抗清斗争,又敢于在战乱动荡之际行走天下,没有一身武功和胆气倒是不正常的。

民族气节

但我最佩服傅青主的,还是他的民族气节和至性至情。满清入主中原后,作为一名有骨气的知识分子,傅青主参与并支持了民间的抵抗运动,并因此被逮入狱,受到严刑拷打,但他“抗词不屈,绝粒九日几死,门人有以奇计救者得免”。康熙皇帝下诏举行博学鸿词科考试,通过这个手段网罗各地有名儒士,傅青主被迫到北京后,素闻傅青主才学的康熙帝免去了他考试的形式,直接授予他“中书舍人”的名誉官职。按惯例是要向皇帝磕头谢恩的,但年迈的青主倒在地上,绝不磕头,在那个专制权威压死人的时代,这是难能可贵的傲骨。

傅青主是一至情至性之人。他重师生之义。崇桢九年,他的老师袁继咸被诬陷入狱,29岁的青主率领书院同学100多人进京告状,史载“山徒步走千里,伏阙讼冤。孙振怒,大索山。山敝衣蓝缕,转徙自匿,百折不回,继咸冤得白。当是时,山义声满天下。”(孙振,指当时诬陷袁继咸的山西巡按御史张孙振)更可贵的是,当袁继咸重新被启用后,在武昌当官(“湖广武昌道”),邀请傅去武昌,但青主以“违老母久”(很久没有见到老母亲了)的理由婉言谢绝。他重夫妻之情。他这一生只娶了一个妻子,在青主26岁时他的爱妻病逝,之后他再也没有续弦。他自己说是作了道士的缘故,而了解他的戴廷栻则一语道破,“自谓闻道,而苦于情重”。十四年后,在他漂泊的路上,他写了首怀念妻子的诗,其中有“不然尔尚存,患难未能舍”的句子,读来令人心酸欲泣。魏宗禹先生说青主行医精通妇科,想来是因为妻子的缘故,这我是相信的。他重父子之情。他是一个好父亲,把儿子傅眉培养成了文武全才。当傅眉因病逝世后,青主悲痛万分,精神上受到极大打击,不久离世。傅眉临终前写了《临终口号二首》的诗:“父子艰难六十年,天恩未报复何言。忽然支段浑无用,世报生生乌哺缘”和“西方不往不生天,愿在吾翁双膝前。我若再来应有验,血经手泽定新鲜。”初读至此,笑天亦是心神激荡,心有所念,眼泪夺眶而出,这是怎样深沉的一种父子深情啊!青主知道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唯一的担心是傅眉留下的两个孩子会被人欺辱,于是一生甚少求人的青主分别给他的一些做官的朋友写信,低首托孤。他给李振藻写道,“愚父子怛焉长逝,特以两孙为托,孱弱无依,穷鸟不能不投长者之怀也。”他给魏象枢写道,“环翁知我为我,使此两两孱小,得安田亩间。隔世拜惠,乃庄子所谓死生同贯也。”他给载梦熊写道,“家门不幸,两孙失依,内外眷属无可缓急者。罗叉外侮,良繁有徒,群凌沓至,实难支御……特遗此书,求加护持。”我不知道后来这些富贵朋友们有没有帮上忙,但从这些书简中,看到了一个老人最后的心灵挣扎!给载梦熊的信中最后说“篝灯草治,笔自此绝”,已经是绝笔之辞了。

傅青主逝世后,“四方来会送数千人”,有几千名群众自发来为这个野道士送行,这可以说是对他一生最好的盖棺之论。明年,青主诞辰已至400年,希望山西和全国的学界医界以及民间能够好好地纪念一下,毕竟,如斯人杰,400年了还没有第二个,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一个永远不会被磨灭的名字。

相关资料

山西名食“头脑”是傅青主为母亲配制的滋补食品。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中傅青主被描述为七剑之首,武功卓绝。2005年徐克导演的根据《七剑下天山》改编电影《七剑》,刘家良饰侠医傅青主。

长篇历史小说《传奇傅青主》,该书以傅青主传奇而坎坷的人生历程为故事情节的主线,以他的忧国忧民、亲情友情、人文情怀为基调,兼顾他作为文学家、思想家、医学家、书画家的建树,表现出他桀骜而超脱的个性光彩。该书情节跌宕曲折、人物形象鲜明感人、文情并茂,颇具可读性。

1917年民国政府在太原建“傅公祠”,阎锡山题写了“尘表孤踪”的牌匾。1950年代建傅山碑林公园。后来太原晋祠的同乐亭改建为傅山纪念馆。

傅青主辞世距今已有300多年了,人们并没有忘记这位杰出的医学家、文学家。在傅青主曾隐居过的山西晋祠,修建了傅山(青主)纪念馆,馆内有傅青主的雕像。他隐居的云陶洞(又称茶烟洞),也依然在供游人观瞻,并被命名为“石洞茶烟”而成为晋祠的八景之一。

小说人物

人物资料

出处:梁羽生小说《七剑下天山》

身份:明末清初的神医、无极派大宗师、康熙初期三大剑术名家之一

门派:无极派

绰号:无极剑

师兄:单思南

徒弟:冒浣莲、叶常寿

徒女婿:桂仲明

师侄:刘郁芳

徒孙:钟万堂

玄徒孙:年羹尧、冯琳

朋友:武元英、冒辟疆、凌未风

武功:无极剑法、飞云袖底剑、铁指禅、流云飞袖、无极拳、分筋错骨手法、铁布衫

出场描写

在这些人中,有一个三绺长须、面色红润、儒冠儒服的老人,和他同来的是一个俊俏的美少年,说话却带着女音。这两个人说来大有来头。儒冠老者名叫傅青主,不但医术精妙,天下无匹,而且长于武功,在无极剑法上有精深造诣。除此之外,他还是书画名家,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奇士。

——《七剑下天山》第一回

最后出场

傅青主笑道:“浣莲是跟我长大的,你也没了亲人,我不来,谁给你们主婚?”桂仲明傻兮兮地笑,冒浣莲则是脸都红了。

侠骨柔情埋瀚海,英雄儿女隐天山。他们在天山安顿下来,桂、冒二人先行成婚,易兰珠因为要替父亲守孝一年,与张华昭的婚事暂且缓办。

傅青主给他们备办婚事很是周到,连一对龙凤烛都给他们预先买好了。

——《七剑下天山》第三十回

人物点评

不少人初识傅山,是从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中而来,作者赋予傅山一派宗师的形象,他名满天下,文武双全,大智大勇,鲜有败绩,近乎完人,一出场的介绍便不同寻常:

在这些人中,有一个三绺长须、面色红润、儒冠儒服的老人……儒冠老人名叫傅青主,不但医术精妙,天下无匹,而且长于武功,在无极剑法上有精深造诣。除此以外,他还是书画名家,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奇士。

而后电影《七剑》热演,剧中,傅青主本是明末刑部的一个武官,剑法高明,以为自己执法严明,后来发觉其实误害了不少无辜,因而挂冠弃剑,做一个云游四方的侠医。这更为傅山的形象添加了神秘色彩。然而,史载傅山15岁补博士弟子员,20岁成为贡生,从此以后便几乎再无任何官职可言,更没有像《七剑》剧中所言傅青主曾为刑部武官之说。

小说与电影中,傅山是作为侠的形象出现的,清代史学家全祖望在傅山的传记中说傅“性任侠”,指其有侠义之性。傅山自己也曾自述读《汉书》时,“每耽读刺客游侠传,便喜动颜色”。纵观其一生,傅山做事做人也确有大侠风范。

。。。。。。。。。。

《七剑》和《七剑下天山》的开场都是傅青主出手救人,前者中傅山为救遭屠城百姓而力斗风火连城的十二太保,后者中傅山为救刘郁芳而与天山派叛徒楚昭南恶斗。这两次出手,傅山“侠”的形象跃然而生。唐代李德裕《豪侠论》中称,“义非侠比立,侠非义不成”,如果说会武的傅山已有侠的气质,那么明末的袁继咸案中,傅山的这种侠义更是彰显无疑。

——节选自 (作者待考) 《名动天下傅青主》

相关佩剑

莫问(傅青主)

身长兼富弹性,变化无穷,招式变幻难测。心法重剑略,有剑气,轻易不杀,出鞘必索魂,使用者需智能与内涵。

晦明为寻金石打剑,下山来到沙漠,看到一个人已经癫狂,掷剑而走,昏倒在地。这人就是傅青主。他是刑部刽子手,杀人无数。晦明捡起剑,只见剑身很长,上有很多血痕和缺口,戾气很重。他拿这剑去找傅青主,看到傅青主倒在沙漠中,身上有官服,他救了傅青主,二人没有讲什么话,晦明把剑修好,还给傅青主。

晦明大师说:莫问前程有愧,只求今生无悔。于是铸剑“莫问”。

“莫问”是乌黑的。它的感觉是剑气,剑风能伤人,如汽枪。空气中有飞尘、有雨的话,“莫问”剑就更厉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59:28